貢比涅停戰協定

貢比涅停戰協定

1918年11月11日,法軍統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里簽訂的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協定(一譯《康邊停戰協定》,亦稱《協約國對德停戰協定》),該協定的簽訂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結束。

基本介紹

事件簡介,意義作用,相關內容,

事件簡介

第一次世界進行至1918年時,德國軍隊在美國軍隊主力抵歐前,對英國、法國軍隊多次發動攻勢,未取得重大突破。美軍主力抵歐後,協同英法軍實施反攻和總攻,德軍全線崩潰。同盟國中的保加利亞、土耳其、奧匈帝國等國先後投降。德國各地爆發革命,11月上旬,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1月6日,德國派出由外長厄爾茲貝爾格率領的代表團,前往法國會見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將軍,洽談停戰事項。11月11日,協約國同德國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一譯《康邊停戰協定》),亦稱《協約國對德停戰協定》。協定簽訂當日即生效。該協定包括對德停戰條款及兩個附屬檔案,主要內容是: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德軍在15天內撤出所侵占的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及阿爾薩斯——洛林;德軍在31天內撤出萊茵河左岸地區連同右岸的橋頭堡,由協約國軍占領;凡仍駐留在戰爭前屬於奧匈帝國、羅馬尼亞、土耳其領土上及在東非作戰的全部德軍應立即撤回到1914年8月1日的德國疆界以內;駐在戰前俄國領土上的全部德軍,在協約國認為時機適當時也應返回德國境內;協約國軍隊戰俘應立即遣返,德軍戰俘由協約國以其認為適宜的辦法進行安置;廢除《布加勒斯特條約》和《布列斯特和約》;德軍應完整地交出其陸海空軍主要裝備和運輸工具。該協定的簽訂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結束。
福熙將軍(前排右二)與德軍簽訂停戰協定福熙將軍(前排右二)與德軍簽訂停戰協定

意義作用

貢比涅停戰是《凡爾賽條約》簽訂的預演,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反動的帝國主義戰爭,無論勝敗雙方都不代表正義,後來簽訂的協定損害中國利益,更是令人憎惡。就戰爭本身而言,人民是戰爭中付出最大犧牲和痛苦的,僅法國就動員了七百九十萬人,一百四十萬殖民地人參戰,取得勝利也是各國人民努力的結果,而不是資產階級政府的勝利。貢比涅停戰是解除德國武裝,重新瓜分世界的開始,用主持停戰的法國福熙當時說的,這是二十年的停戰,不是和平,就像福熙在貢比涅說的,他願意繼續打下去,也許他當時希望二十年後滅亡德國,總之帝國主義者沒有把和平作為停戰的根本目的。
法國Strasbourg軍民慶祝一戰結束1918.11.22法國Strasbourg軍民慶祝一戰結束1918.11.22

相關內容

貢比涅(法語:Compiègne)是一座法國的城市,位於皮卡第大區瓦茲河畔,離首都巴黎東北80公里,是瓦茲省的首府。1430年聖女貞德在這裡被擒獲,轉賣給了英國人。1918年德國向法國投降,1940年法國向德國投降,都是在該城郊區森林的一個小火車站簽訂協定的。
《貢比涅停戰協定》簽字處福煦將軍的車廂《貢比涅停戰協定》簽字處福煦將軍的車廂
貢比涅位於巴黎以北80千米處,位於瓦茲河畔,埃納河注入瓦茲河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