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川

貢川

貢川鎮地處205國道邊,位於永安市北部,北距三明市30公里,南距永安16 公里,與泉三高速公路莘口、益口兩個互通口相距10到1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貢川鎮
  • 外文名:Gong Chuan town
  • 位置:福建省永安市北部
  • 總面積:137.8平方公里
  • 下轄: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 村民小組:88個
  • 總人口:9780人
區域狀況,資源狀況,歷史背景,

區域狀況

◆區域人口狀況:總面積1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5萬畝;下轄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有8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780人。

資源狀況

◆資源狀況:鷹廈鐵路、205國道、泉三高速公路縱貫境內,沙溪河流經集鎮南北方向,水電裝機容量7140千瓦,用材林面積4.3萬畝,毛竹林面積達6.8萬畝,蓄積量大、生產效益突出,是三明市十佳毛竹鄉鎮、三明市30個重點工業鄉鎮之一、省級園林式鄉鎮、中國貢雞第一鎮。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貢川歷史悠久,古名為貢堡,距今已有1264年的歷史(先有貢川後有永安);貢川文物古蹟眾多,目前鎮內仍有保存較為完好的明城牆、會清橋、筍幫公棧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氏大宗祠、正順廟、古井、張若谷墓、福興橋等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宋朝李綱盛讚為“小武夷”的拼櫚山;貢川歷史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出過2名探花,16名進士,13名舉人,24名貢生,3名理學家,宋朝新科探花陳瓘、明代琴譜大師楊表正、近代中國第一架飛機製造者李寶焌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編輯本段]發展現狀:
近年來,貢川鎮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奮鬥目標,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區位優勢,抓產業、調結構、抓基地、強龍頭、樹品牌,有效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穩步發展。2005年,全鎮預計可實現工業總產值30100萬元 (現價);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10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00萬元;實現農業總產值15756萬元(現價);農民人均純收入5120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0萬元。
▲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鎮現擁有水東工業和貢川電站壩頭兩個工業集中區,擁有個私企業29家,紡織工業型企業4家,輕工企業3家,竹木加工型企業6家,食品加工型企業3家,資源型企業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家,投資千萬元以上的企業9家,共安排地方勞動力就業1200多人,年人均工資收入1萬元,並逐步形成了以田龍紡織染整、京朋紡織、興龍紡織、東泰紡織、嘉泰新包裝材料、福源公司為主的輕紡產業集群。目前,地處205國道路邊,總投資4230萬元,占地面積為2154畝的貢川水東工業區二期工程已著手動工建設當中,將進一步拉動貢川鎮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農業產業化格局逐步形成。畜禽、筍竹、果蔬、水產是貢川鎮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年可產西瓜、萵苣等果蔬13000噸、淡水魚320噸、筍乾550噸、年產毛竹量60萬根,尤其是山地養雞,目前全鎮年出欄貢雞530多萬隻,並先後搶占全國各地主要市場,遍及福建全省,遠銷上海、廣東、浙江、湖南、河南等地,年可創產值6000多萬元。
▲古文化旅遊資源獨具特色。貢川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41年,距今已有1264年,目前鎮內仍有保存較為完好的明城牆、會清橋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6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宋李綱盛讚為“小武夷”的拼櫚山,歷史上曾出過2名探花,16名進士,13名舉人,24名貢生,3名理學家,宋朝新科探花陳貫、明代琴譜大師楊表正、近代中國第一架飛機製造者李保竣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奮進中的貢川,誠迎八方賓客前來觀光投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