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山薊,菊目菊科薊屬植物,分布四川(冕寧)、雲南西北部(貢山)及西藏東南部(魯郎、林芝、波密、麥通、墨脫、察隅等)。生於山坡灌叢中或叢緣或山坡草地、草甸、河灘地或水邊,海拔2080-41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貢山薊
- 學名:Cirsium eriophoroides (Hook. f. ) Petrak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菜薊族 Cynareae
- 亞族:飛廉亞族 Carduinae
- 屬:薊屬 Cirsium
- 組:刺葉組 Sect. Epitrachys
- 種:貢山薊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四川、雲南等地及錫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整體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5米。
莖
莖基部直徑1.5厘米,被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及蛛絲毛,上部分枝。
葉
中下部莖葉長橢圓形,長20-35厘米,寬8-15厘米,羽狀淺裂、半裂或邊緣大刺齒狀,有長或短葉柄,葉柄寬扁,邊緣有刺齒或針刺;側裂片半橢圓形、半圓形或卵形,邊緣有多數,但通常為2-5個刺齒,或邊緣2-5個針刺,齒頂有針刺,全部針刺長5-15毫米,但齒緣針刺較短且稀疏;向上葉漸小,與中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並等樣分裂,無柄或基部耳狀擴大半抱莖。全部莖葉質地薄,紙質,兩面同色,綠色或下面稍淡,上面被稀疏的針刺或幾無針刺,下面無毛至沿脈有多細胞長或短節毛併兼被稀疏蛛絲毛,極少葉上面既無針刺下面亦無蛛絲毛者,葉面針刺長3-8毫米。頭狀花序下垂或直立,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
花
總苞球形,被稠密而膨鬆的棉毛,直徑達5厘米,基部有苞片,苞葉線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長針刺。總苞片近6層,近等長,鑷合狀排列或至少不為明顯的覆瓦狀排列,中外層披針狀鑽形或三角狀鑽形,長2-3厘米,鑽狀部分長1.5-2厘米,背面有刺毛;內層及最內層線狀披針狀鑽形至線鑽形,長達3.5厘米,鑽狀部分長1.5厘米。小花紫色,花冠長3.5厘米,檐部長1.3厘米,不等5淺裂,細管部長2.2厘米。
果
花果期
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中或叢緣或山坡草地、草甸、河灘地或水邊,海拔2080-4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