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寶拉格草原

貢寶拉格草原

貢寶拉格草原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意為深泉之地。該地曾是宋祖英拍攝MTV《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外景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貢寶拉格草原
  • 地理位置: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理環境,資源,景觀,主要景點,實用信息,土特產,

地理環境

貢寶拉格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地貌形態以低山、平原、漫崗為主。全鄉呈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之勢。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4℃,年降水量為300-450毫米,無霜期為113天。
貢寶拉格蘇木

資源

貢寶拉格草原資源豐富。有天然草場56萬畝,牲畜飼料地11.42萬畝;地下富含礦石、河流沙、膨潤土、黃沙土;樹木有:柳樹、灌木等;草本植物有:鹼草、三棱草、大葉章、山韭菜、馬蓮等;藥材類植物有:黃芪、防風、芍藥、玉竹等。

景觀

天路沿線,野罌粟、苜蓿、土豆花、向日葵和油菜花,各種顏色的花朵點綴在草原之上,五彩繽紛,漫山遍野,隨風搖曳,仿佛置身童話里。草原風貌保存完整,是唯一匯集內蒙古九大類型草原的地區,也是中國北方草原最華麗、最壯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稱。這裡,綠草如海,畜群如雲,氈包如扣,河曲流銀。所轄景點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為一體的“蒙古浩特”;有再現古老草原遊牧民族生活景觀的“遊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過渡帶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態區”。這三處景點是海內外遊客觀賞秀麗草原景色、領略遊牧民族風情的首選之地。

主要景點

匯宗寺
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東南部的多倫縣,是內蒙古地區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由康熙敕建廟、附屬的善因寺、 10 座官倉、 13 座活佛倉和 130 多座當子房組成,總占地面積 46 萬平方米,統稱“匯宗寺”或“多倫諾爾廟”。因大殿頂覆以藍色琉璃瓦,又稱“藍廟”。
五旗敖包
歷史上太僕寺旗曾經是清朝的皇家御馬場,最多時養育著7萬多匹皇家血統的馬匹,專供皇室的軍用馬匹和御用肉食、奶食。從八旗抽調的牧丁負責放養御馬。7 萬匹御馬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清朝後期允許墾荒,牧場減少,到光緒末年馬群衰落,後來這裡又經歷了戰爭。據記載, 1948 年貢寶拉格草原上只剩下了 562 匹馬。貢寶拉格蘇木的五旗敖包就是太僕寺旗皇家御馬場的原址。
瑪拉蓋廟遺址位於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貢寶拉格蘇木境內,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竣工與雍正2年,鼎盛時期有喇嘛360多名,後日軍侵華時遭焚,在舊的遺址上只一小廟,有正殿和東西配殿。瑪拉蓋--蒙語是帽子的意思,有傳說稱康熙皇帝當年巡遊在此休息,睡夢中見一神人,神人說此地為龍山,皇帝休息的地方為龍頭,將來此地必出一蒙古王,與你爭奪江山,解救辦法有一,醒後將皇冠放在原處為奠基,修一座廟,供奉黃教,可解脫此劫難,皇帝醒後遂在此處修廟,因用皇冠奠基,所以命名為“瑪拉蓋廟”。又一說法康熙皇帝巡遊至此,正值六月,草原上的天氣說變就變,下起了大雨,正遇一蒙族小孩放羊至此,皇帝看小孩沒有雨傘,頓生憐憫之心,將自己的傘讓給了小孩,後人為紀念這位英明賢德的皇帝,在此處修建廟宇,命名為瑪拉蓋廟。

實用信息

自駕游
北京—八達嶺高速—京張高速—張家口—張北—錫林浩特—太僕寺旗,全程350公里。 全程共5-6個小時

土特產

1、草原牌白酒該產品屬麩曲清香型白酒。主要選用優質玉米、高粱為原料精製而。具有清香純正,綿甜醇和,餘味爽淨等特點。產品暢銷區內外,該產品曾獲自治區優質產品稱號,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產品執行國家標準。
2、“貢寶”西芹有句話說:“南有壽光,北有寶昌”。太僕寺旗還是“綠色西芹之鄉”,是“京北蔬菜第一旗”,是北京的重要蔬菜基地。
3、沙棗沙棗又名桂香柳,產於內蒙古西部沙漠裡。因開花香味與江南桂花相似,生命力又非常頑強,故有“飄香沙漠的桂花”之美稱。沙棗果形似棗,黃紅色或黃褐色,果皮上有發亮的銀色圓點,果肉色白質沙,味道甜中略帶酸味。沙棗全身都是寶,沙棗面可烙餅、蒸饅頭、做麵條,還可作糕點、果醬、醬油、糖、酒和醋的原料。沙棗葉是豬、牛、羊愛吃的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