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貢井南華宮
- 坐落在:貢井區糍粑街與棗子園之間
- 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
- 方位:座北向南
宮殿歷史,修建由來,宮殿詳情,南華宮發展,貢井交通,
宮殿歷史
修建由來
南華宮名為嶺南會館,為廣東鹽商所建。當年貢井鹽業第一次遇上川鹽濟楚,鹽業生產方興未艾,各地鹽商雲集貢井。一時間,貢井的老街河街井架林立,灶房遍地,旭水河鹽船如織。鹽業發展給貢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廣東鹽商也從中獲取到巨大財富,因此他們才有錢修建這如此宏大的南華宮。
南華宮的建成給貢井帶來一派生氣,廣東鹽商在南華宮的活動也相當活躍。他們在這裡除了商務政務活動外,還包括佛教活動和文化活動等。對於文化活動,戲台就是明顯的見證。有史料記載:清末著名文人趙熙在南華宮看川戲《活捉王魁》後,批其鄙俗,連夜改寫為《情探》,開文人改寫川劇劇本之先河,更被傳為中國近代戲劇史的著名佳話,因而南華宮也應成為現代川劇的源頭之一。南華宮的川劇文化活動一直延續到民國末年。
宮殿詳情
宮殿四周圍牆高矮不等,高的或七八米,矮的也有四,五米,但參差有致。圍牆下以黃色條石砌成,上以青磚造就,附以各式各樣的檐帽,牆壁上繪有山、水,魚、附以魚、花草、人物,莫不栩栩如生.給宮殿增添不少情趣,特別是背面圍牆上,塑有一羽開屏的孔雀,下面有祥雲簇擁著的一柄寶劍,蓋為”守宮之祥鳥”, “鎮宮之利器”.整個圈牆色彩協調,文典高難,十分引久注目… 。
拾級上月台便是宮殿正面,宮牆的正門兩側,各繪製一龍頭,其龍眼圓睜,龍口大張,若遇雨天,雨水便從龍嘴湧出,形若風攝,十分壯觀。
宮殿正門是以巨型長條石砌成,高約四米,寬約三米,正門頂上蓋有燕翅形門檐,檐口均以各種瓷片嵌就,檐口下面兩側,鑲嵌有四個木雕宮燈,小巧玲瓏,排列整齊,又飾以龍頭,大小對稱,仿佛是為青鳥衛護宮門照明而造。
門檐兩側,各塑一位手挽竹蘭,神態自如的“道家”,他們的身後都有條腳踏祥雲的巨龍。中央有兩位道師盤膝而坐,神態和藹,手中護著一枚方孔銅錢,兩邊各有一位手執利器而猙獰威武的金甲武士護衛著。正門兩側各設耳門,象是宮般雙眼,在觀察來往行人。
步入宮門,頭頂上便是木雕裝飾的戲樓,每逢佳節,道會道教武士將要上樓表演道術。上了台階有一寬敞院壩,前方便是宮梁,殿頂屋檐上嵌砌著各種圖案,正中塑有三位形像各異的道家弟子,他們面目和善,給人一種心胸寬闊的印象。正殿兩邊的牆上蓋有四重燕翅形的風檐。山牆外面還塑有九位騰雲駕霧的道家人物,他們各騎寶馬,似從天上飄然而下。宮殿里豁然寬敞,雕龍塑鳳,工藝精湛。
南華宮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四周高牆合圍,上端多級峭壁,吻接燕尾飛檐,加上風火牆層層疊疊,整個牆體蔚為壯觀。遊人不難發現,前人在屋脊上大做文章,除了寶頂祥雲鑲嵌以外,還有福祿壽三星堆塑,屋脊也精美絕倫。宮的正面有三道石門,一道大的正門和兩道小的側門。門邊都有石雕楹聯,門上是石雕花卉圖案。一進大門就可發現,頭頂上是戲樓,對面是大殿,兩側是廂房,廂房上有走樓環繞,中間是院壩,這可是個很大的四合院。也許人們還會回過頭來細看戲樓,戲樓的圍欄和吊腳是鏤空木雕,圖案鮮明生動,做工精湛。此外在這個四合院的後側還有兩個四合院,總計有花廳院落廂房多達數十間。
南華宮發展
若干年後,南華宮辦起了飼料廠。飼料廠對南華宮的損壞十分嚴重。該廠為了把原材料用大卡車運入宮內,竟把精美的大石門及門上的石雕圖案全打掉,做成了幾米高的捲簾門。進門後還把精美的戲樓也從中鋸掉。更有甚者,廠方還把院壩左側的廂房撤掉,修起一座幾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廠房,更是不倫不類。當廠房生產的時候,噪音粉塵加臭氣四處污染,民眾多有意見。直到最後飼料銷路不暢,該廠才壽終正寢。但這一折騰給南華宮留下了太多的隱患。現在南華宮除了人為的損壞以外,還可以看到大自然的損壞所留下的痕跡。在南華宮大門左側的一角,牆體多處開裂,這是前年大地震造成的惡果。宮內樓房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並開始對戲樓左側的樓房進行修復。還準備拆除破裂的部分圍牆重新修復。大門戲樓的修復也在計畫之中。按照打造老街的統一規劃,南華宮將創辦成民俗文化特色茶園。
貢井交通
成都自駕車到貢井路線,全程約231.1公里/2小時45分鐘
1. | 繼續沿迎暉路行駛1.4公里,稍向右轉進入G76 |
2. | 行駛169.4公里,朝宜賓/自貢/G85方向,稍向左轉 |
3. | 行駛610米,從入口右前方轉彎進入G85 |
4. | 行駛40.8公里,從自貢/S305出口離開直行 |
5. | 行駛2.4公里,朝榮縣/榮縣大佛/樂山方向,稍向右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