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理論與政策--當前若干重大問題探討

財政理論與政策--當前若干重大問題探討

《財政理論與政策--當前若干重大問題探討》是1999年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慶旺 / 趙志耘

基本介紹

  • 作者:郭慶旺                       /            趙志耘
  • ISBN:9787505818576
  • 頁數:399
  • 定價:24.00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9
  • 裝幀:平裝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作者介紹

趙志耘,1966年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1983年考入遼寧財經學院
(現為東北財經大學),於1987年、1990年和1996年在稅收專業、財政
專業和西方經濟學研究方向先後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199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財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在財政、稅收等領域發表、出版了大量的論文、專著和譯著。主要代表作有《財政政策導論》(台灣省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和《公債經濟效應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
郭慶旺,1964年出生於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1980年考入遼寧財經學院(現為東北財經大學),於1984年、1989年和1994年在財政專業、稅收專業和西方經濟學研究方向先後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1997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其間曾在荷蘭蒂爾堡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研修。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在財政、稅收、經濟成長等領域發表、出版了大量的論文、專著和譯著。代表作《稅收與經濟發展》榮獲
1998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經濟學一等獎。

作品目錄

第1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財政職能
1.1市場體系及其經濟效率
1.1.1市場體系
1.1.2市場配置效率或經濟效率的條件
1.1.3市場機制有效的環境
1.2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1.2.1資源配置領域的市場失靈
1.2.2經濟穩定領域的市場失靈
1.2.3收入分配領域的市場失靈
1.3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職能
1.3.1政府介入
1.3.2財政職能
1.4財政職能的理論演變
1.4.1西方財政職能的理論演變
1.4.2中國財政職能的理論演變
1.4.3我們的觀點
第2章“公共財政論”的若干問題
2.1公共財政論的基本觀點
2.2 國家的經濟作用:理論學說
2.2.1共用品國家觀
2.2.2巨觀經濟穩定國家觀
2.2.3社會權利國家觀
2.2.4發展國家觀
2.2.5社會主義國家觀
2.2.6市場重構國家觀
2.3從財政學到公共經濟學:現實變化
2.3.1財政學與公共經濟學依據的經濟理論發生變化
2.3.2 財政學與公共經濟學研究的範圍和
內容發生變化
2.3.3財政學與公共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發生變化
2.4 我們的疑問
2.4.1質疑之一:“公共財政論”是倒退還是進步?
2.4.2質疑之二:“公共財政論”能推導出“公共財政論”
者所贊同的“三大”職能嗎?
2.4.3質疑之三:“公共財政”與“國家財政”
到底有什麼區別?
2.4.4質疑之四:“publilcfinance”直譯成
“公共財政”準確嗎?
2.4.5質疑之五:西方經濟學家已將“publicfinance”
(財政學)改為“publiceconomics”(公共經濟學)
“公共財政論”者又當如何?
2.4.6 質疑之六:“公共財政”模式能作為我國的最終
財政模式嗎?
2.5“公共財政論”的再質疑
2.5.1對張馨提出問題的簡要回答
2.5.2“公共財政論”者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第3章 財政支出規模與結構最佳化
3.1財政支出類型的確定
3.1.1共用品的含義
3.1.2共用品的分類
3.1.3財政支出的分類
3.2 財政支出規模的合理確定
3.2.1財政支出的邊際效用理論
3.2.2財政支出的自願交換理論
3.2.3財政支出的薩繆爾森模型
3.2.4 財政支出的布朗-傑克遜理論
3.2.5財政支出的公共選擇理論
3.3財政支出規模的增長趨勢
3.3.1衡量政府規模的指標
3.3.2 財政支出增長的長期趨勢
3.3.3財政支出增長的理論解釋
3.3.4 中國財政支出增長趨勢的特殊性
3.3.5財政支出比率下降的原因
3.4 財政支出結構及其最佳化
3.4.1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分析
3.4.2財政支出結構的合理性分析
3.4.3財政支出結構的最佳化措施
第4章 公共(企業)定價理論的幾個問題
4.1公共定價的基本問題
4.1.1公共企業
4.1.2公共定價
4.1.3公共定價的作用
4.2公共定價的最佳方式選擇
4.2.1邊際成本定價
4.2.2平均成本定價
4.2.3利潤最大化定價
4.2.4三種定價方式的比較
4.3二部定價方法
4.3.1二部定價法的理論
4.3.2二部定價法的實踐
第5章 最適課稅論與我國稅制改革
5.1最適課稅理論的基本含義
5.1.1最適課稅論與最優概念
5.1.2 最適課稅論與次優概念
5.2 最適課稅理論的主要內容
5.2.1直接稅與間接稅搭配理論
5.2.2最適商品課稅理論
5.2.3最適所得保稅理論
5.3我國深化稅制改革的指導原則
第6章 使用費的若干基本問題
6.1使用費與稅收的區別
6.2使用費的優缺點
6.3效率使用費的一般原則
6.4使用費的構成
6.4.1資本成本
6.4.2經營成本
6.4.3擁擠成本
6.5使用費的制度設計:公共定價
6.6我國目前“費改稅”的實質
第7章 政府儲蓄的經濟分析
7.1政府儲蓄的界定
7.2我國政府儲蓄的態勢
7.3政府儲蓄與國民儲蓄的關係
7.3.1基本的國民核算恆等式
7.3.2理論分析
7.4 增加政府儲蓄的財政政策
第8章 財政政策與經濟成長
8.1實現必要增長率的財政政策
8.1.1必要增長率與財政政策的關係模型
8.1.2不同財政政策載體的影響效果
8.2實現最優增長率的財政政策
8.2.1財政政策與經濟成長關係的模型擴展
8.2.2財政政策對必要增長率的影響
8.2.3財政政策對支出增長率的影響
8.2.4促進均衡經濟成長的財政政策
8.2.5實現最優經濟成長的財政政策
8.3財政政策的現實思考
8.3.1適度提高財政集中程度
8.3.2完善稅制結構
8.3.3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8.3.4最佳化財政投資結構
8.3.5提高財政投資的產出效應
8.4 實現長期增長的財政政策
8.4.1內生增長理論的基本思想
8.4.2內生增長理論的財政政策含義
8.4.3著重考慮的四個政策問題
第9章 財政政策與經濟穩定――兼論“積極”財政政策
9.1穩定性財政政策的理論基礎
9.1.1凱恩斯學派的政策理論
9.1.2供給學派的政策理論
9.2當前實現經濟穩定的政策取向
9.2.1穩定經濟的財政政策機制分析
9.2.2穩定經濟的財政政策現實考察
9.3當前需要正確認識的幾個問題
9.3.1如何理解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中求增長的作用
9.3.2如何認識當前財政貨幣政策的主輔關係
9.3.3如何看待財政赤字的排擠效應
第10章 財政赤字的規模分析
10.1財政赤字規模的衡量指標
10.2財政赤字規模的決定因素
10.2.1財政赤字規模的社會經濟制約因素
10.2.2財政赤字規模的資金來源制約因素
10.3我國的財政赤字成為低通脹的發展手段
10.3.1我國的財政赤字已成為一種發展手段
10.3.2我國的財政赤字沒有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
10.4如何正確認識我國財政赤字規模
10.4.1赤字規模
10.4.2內債規模
10.4.3外債規模
10.4.4綜合分析
第11章 排擠效應與拉動效應的理論分析
11.1財政赤字的排擠效應
11.1.1完全排擠論
11.1.2零排擠論
11.1.3部分排擠論
11.1.4關於排擠效應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11.2財政赤字的拉動效應
11.2.1財政支出的生產性與拉動效應
11.2.2投資函式形式與拉動效應
11.2.3資產的替代性與拉動效應
11.2.4經濟衰退與拉動效應
第12章 公債的經濟效應
12.1李嘉圖等價定理的分析
12.1.1李嘉圖等價定理的含義
12.1.2李嘉圖等價定理的爭論
12.1.3李嘉圖等價定理不成立的現實思考
12.2公債的資產效應
12.2.1公債的資產效應的內在穩定功能
12.2.2公債的資產效應與生產力效應
12.2.3公債錯覺
12.3公債的總需求效應
12.3.1基本分析框架
12.3.2公債融資的資產效應
12.3.3公債融資的流動性效應
12.3.4公債融資與總需求關係的現實思考
附錄A 公債的經濟影響:文獻考察
A.1跨時政府預算約束
A.2政府債務的效應
A.2.1李嘉圖學派的觀點
A.2.2對李嘉圖學派觀點的評價
A.2.3新古典學派的觀點
A.2.4凱恩斯學派的觀點
A.2.5債務政策的規範性分析
A.2.6進一步的總結
A.3公債的實證理論
A.3.1基本問題
A.3.2公共選擇方法
A.3.3經濟政策的巨觀經濟理論方法
附錄B 作者1990年以來的主要論著
B.1論文
B.2專著
B.3譯著
圖 目
圖1.1市場體系
圖1.2市場機制: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決定
圖1.3總體效用可能性曲線
圖1.4政府介人
圖1.5洛倫茲曲線
圖3.1消費和提供共用品的邊際成本
圖3.2共用品配置:最優點和次優點(邊際效用理論)
圖3.3共用品配置:最優點和次優點(自願交換理論)
圖3.4 純共用品的最優配置:薩繆爾森理論
圖3.5準共用品的最優配置
圖3.6個人選擇偏好的最優財政支出水平
圖3.7作為政府支出函式的效用水平
圖3.8華格納法則
圖3.9梯度漸進增長論
圖3.10官僚行為與財政支出規模膨脹
圖4.1壟斷與公共定價
圖4.2自然壟斷與公共定價
圖4.3收斂型蛛網市場
圖4.4發散型蛛網市場
圖4.5封閉型蛛網市場
圖4.6市場穩定與公共定價
圖4.7公共定價與收入再分配
圖4.8成本遞減情況下的邊際成本定價
圖4.9定價方式的經濟福利比較
圖4.10二部定價
圖4.11選擇收費二部定價
圖5.1需求彈性與超額負擔
圖5.2對個人的效用影響相同的情況下,累進稅、比例稅
和一次總付稅的效率損失比較
圖6.1直接使用者與社會全體成員的成本分配
圖6.2存在擁擠和不存在擁擠情況下的效率使用費
圖7.1IS-LM分析
圖8.1必要增長率的決定
圖8.2財政政策與均衡增長率的實現
圖9.1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周期波動
圖9.2希克斯增長周期理論與財政政策的套用
圖9.3財政貨幣政策效力的強弱
圖9.4政策時滯
圖11.1早期古典完全排擠
圖11.2超理性完全排擠
圖11.3資金完全排擠
圖11.4早期零排擠
圖11.5零排擠
圖11.6交易部分排擠
圖11.7有價證券部分排擠
圖11.8有價證券替代部分排擠
圖11.9財政支出的生產性與拉動效應
圖11.10投資函式形式與拉動效應:負斜率的IS曲線情況
圖11.11投資函式形式與拉動效應:正斜率的IS曲線情況
圖11.12赤字與投資:總支出曲線分析
圖11.13赤字與投資:總供求曲線分析
圖12.1李嘉圖等價定理
圖12.2債務融資的減稅與借債限制
圖12.3IS-LM曲線
圖12.4貨幣需求的資產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