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的平衡 包括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的各自平衡,以及兩者之間的統一平衡。財政是社會主義國家集中資金和分配資金的主要渠道。
正文
在組織財政收支平衡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需要和可能的矛盾。只有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正確處理國家經濟力量有限而人民民眾有著儘快發展經濟和改善生活的強烈願望之間的關係,根據財政收入的增長來安排財政支出的增長,並且留有一定的餘地,才能確保財政收支平衡。銀行信貸是社會主義國家動員和分配資金的又一重要渠道。銀行貸款大於存款會引起貨幣投放,存款大於貸款則可以回籠貨幣。組織信貸平衡使貨幣流通保持正常,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方面。信貸資金分配和財政資金分配既有分工,又互相結合,有著緊密聯繫,必須統一平衡。這不僅因為財政性存款的增減會影響信貸資金來源的增減,而且在信貸資金來源的增長少於經濟發展對信貸資金需要的增長的情況下,這個貸大於存的差額要由財政增撥信貸資金來彌補,財政性貸款也要由財政提供資金來源。在中國,隨著統收統支體制的打破,各單位自有資金增多,加上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儲蓄大量增加,信貸資金來源日益增多,財政信貸統一平衡的內容起了變化,但仍必須統一平衡,以有計畫地統籌安排國家資金,從而既防止財政赤字,又防止信用膨脹,以有計畫地合理控制貨幣發行量,穩定金融和物價。
財政信貸收支和外匯收支的平衡 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中,既堅持自力更生方針,又在可能條件下發展對外經濟關係,進行貿易往來和適當利用外資,引進必要的現代化的技術和裝備,由此發生了外匯的收入和支付。在對外經濟活動中,組織好外匯收入平衡,在於根據外匯收入安排外匯支出,避免外匯收支發生逆差。在組織外匯收支平衡時,不僅要考慮進出口貿易的外匯收支是順差還是逆差,還要考慮和債務、援助、匯兌、旅遊等外匯收支間的統一平衡。其中債務收支和援助收支,既是構成外匯收支平衡的一個方面,又是財政收支的組成部分。利用外資進口的機器設備,是由財政承擔還本付息和國內配套投資的。利用外資規模的大小,要考慮包括財力可能在內的國內消化能力。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外貿企業的盈餘,是財政收入的來源;外貿企業的虧損,要由財政給予彌補。外匯收支和信貸收支也有聯繫,外匯收支順差反映為對信貸資金占用,外匯收支逆差則反映為信貸資金來源。在組織信貸收支平衡時,應和外匯收支平衡統一考慮,合理安排。
財政、信貸、外匯和物資的綜合平衡 財政、信貸、外匯所安排的雖然並不是社會貨幣購買力總額,但是它們不僅調節著國民收入分配中用於積累和用於消費的比例,而且調節著計畫安排的積累與消費總和是否與國民收入創造總量相適應。所以財政、信貸、外匯與物資的綜合平衡,正是指通過綜合平衡,使財政、信貸、外匯調節後的整個社會購買力總額,與國民經濟中生產的並通過外貿調劑後的社會物資供應總量做到互相適應,從而順利完成社會再生產的實現過程。
組織財政、信貸、外匯與物資的綜合平衡,總量上平衡是前提。但當總量上平衡了以後,還得注意購買力與物資供應構成上的平衡,以免發生有的支出買不到適用的物資,供不應求;而有的物資又不符合支出用途的需要,積壓滯銷。所以,在財政、信貸支出安排中,應儘量注意使由此形成的對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需求,同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應在品種和數量上相互適應;外貿的調劑不應當加劇物資供求緊張而應當有利於構成上的平衡。同時要注意建立後備,以擴大迴旋餘地,增強應付各種意外情況的力量,為實現平衡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