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案例

財務報表分析案例

《財務報表分析案例》是2008年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新民,張愛民 。該書主要包括流動資產質量分析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財務報表分析案例
  • 作者:張新民,張愛民 
  • ISBN:9787300096087
  • 頁數:210
  • 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9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報表種類,方法評價,變動分析,破產預測,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包括流動資產質量分析——波導股份2006;存貨確認方法與利潤質量——紫光古漢2005;經營資產結構調整、資產質量與盈利模式變化——濟南輕騎2006;資產置換、債務重組與核心能力——寰島實業2006;從巡檢問題整改報告看公司治理與財務狀況質量——昌河汽車2005;企業財務狀況質量的系統化分析與前景預測——青島海爾2004—2006等。

作品目錄

案例1 流動資產質量分析——波導股份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2 其他應收款、對外擔保及對財務狀況質量的含義——蘭光科技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3 存貨確認方法與利潤質量——紫光古漢2005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4 會計差錯與財務狀況質量——深物業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5 經營資產結構調整、資產質量與盈利模式變化——濟南輕騎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6 資產質量惡化與企業發展前景——S寶龍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7 資產重組與財務困境擺脫——大盈股份2007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8 資產置換、債務重組與核心能力——寰島實業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9 控股股東的變化與企業發展前景——三精製藥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10 從巡檢問題整改報告看公司治理與財務狀況質量——昌河汽車2005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11 企業財務狀況質量的系統化分析與前景預測——青島海爾2004—2006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案例12 新會計準則實施與財務分析——珠海中富2007
案例目標
案例基本資料
思考題

報表種類

一個股份公司一旦成為上市公司,就必須遵守財務公開的原則,即定期公開自己的財務狀況,提供有關財務資料,便於投資者查詢。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財務資料中,主要是一些財務報表。而這些財務報表中對投資者最為重要的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或利潤及利潤分配表、財務狀況變動表與現金流量表。
1.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基本財務報表之一,它是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為平衡關係,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 其中:資產是企業因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獲得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
資產具有如下特徵:
1)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所獲得的;
2)資產應能為企業所實際控制或擁有;
3)資產必須能以貨幣計量;
4)資產應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 在我國目前的有關制度中,把資產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 負債是指企業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引起而在現在某一日期承擔的將在未來向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交付資產或提供勞務的責任。
負債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與資產一樣,負債應由企業過去的交易引起。
2)負債必須在未來某個時點(且通常有確切的受款人和償付日期)通過轉讓資產或提供勞務來清償。
3)負債應是能用貨幣進行計量的債務責任, 一般而言,負債按償還期的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所有權益是指企業的投資者對企業淨資產的所有權,包括企業投資者對企業的投入資本以及形成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2.損益表或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公司損益表是一定時期內(通常是1年或1季內)經營成果的反映,是關於收益和損耗情況的財務報表。損益表是一個動態報告,它展示本公司的損益賬目,反映公司在一定時間的業務經營狀況,直接明了地揭示公司獲取利潤能力的大小和潛力以及經營趨勢。
如果說資產負債表是公司財務狀況的瞬時寫照,那么損益表就是公司財務狀況的一段錄像,因為它反映了兩個資產負債表編制日之間公司財務盈利或虧損的變動情況。可見,損益表對投資者了解、分析上市公司的實力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意義。
損益表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營業收入;第二部分是與營業收入相關的生產性費用、銷售費用、其他費用;第三部分是利潤。
有的公司公布財務資料時以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代替損益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就是在損益表的基礎上再加上利潤分配的內容。
3.財務狀況變動表。
財務狀況變動表是反映公司會計期間運用資金(或現金)的變動及其原因,即資金的來源及其用途的報表,亦即籌資和投資的活動及其方針的總括性的動態報表。簡言之,它是通過資金變動來反映公司會計期間投資和籌資的全部情況。

方法評價

1.主要目標與功能。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是為有關各方提供可以用來作決策的信息。具體說,使用財務報表的主體有三類:
(1)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
(2)公司的現有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
(3)公司的債權人。
財務報表分析的功能有三點:
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公司的償債能力、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流動資金是否充足作出判斷。
通過分析損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狀況、經營效率,對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持續發展能力作出判斷。
通過分析財務狀況變動表,了解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能力,判斷公司合理運用資金的能力以及支持日常周轉的資金來源是否充分並且有可持續性。
2.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水平分析、共同比報表分析三種。 財務比率是指企業報表中有重要或內在聯繫的指標間所形成的比率。在這裡,必須注意:在運用比率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時,在某一特定比率中涉及的各項目之間必須有聯繫。把互不相聯的兩個財務數據放在一起所計算出來的比率無任何意義。
水平分析有時又可以被稱為趨勢分析,它是最簡單的一種分析方法。具體分析方法為:將某特定企業連續若干會計年度的報表資料在不同年度間進行橫向對比,確定不同年度間的差異額或差異率,以分析企業各報表項目的變動情況及變動趨勢。 共同比報表分析方法具體地說:只對當期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作縱向分析而不是橫跨幾年進行分析。
3. 財務報表分析的要點:
財務分析的對象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從這三種表中應著重分析以下四項主要內容:
(1)公司的獲利能力。公司利潤的高低、利潤額的增長速度是其有無活力、管理效能優劣的標誌。作為投資者,購買股票時,當然首先是考慮選擇利潤豐厚的公司進行投資。所以,分析財務報表,先要著重分析公司當期投入資本的收益性。
(2)公司的償還能力。目的在於確保投資的安全。具體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分析其短期償債能力,看其有無能力償還到期債務,這一點須從分析、檢查公司資金流動狀況來下判斷;二是分析其長期償債能力的強弱。這一點是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不同權益項目之間的關係、權益與收益之間的關係,以及權益與資產之間的關係來進行檢測的。
(3)公司擴展經營的能力。即進行成長性分析,這是投資者選購股票進行長期投資最為關注的重要問題。
(4)公司的經營效率。主要是分析財務報表中各項資金周轉速度的快慢,以檢測股票發行公司各項資金的利用效果和經營效率。
4. 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指標:
(1)銷售利潤率:反映企業銷售收入的獲利水平。計算公式: 銷售利潤率 = 利潤總額/產品銷售淨收入 × 100% 產品銷售淨收入:指扣除銷售折讓、銷售折扣和銷售退回之後的銷售淨額。
(2)總資產報酬率:用於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獲利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 = (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 100%
(3)資本收益率:是指企業運用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計算公式: 資本收益率 = 淨利潤/實收資本 × 100%
(4)資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計算公式: 資本保值增值率 = 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 × 100% 資本保值增值率 = 100%,為資本保值;資本保值增值率大於100%,為資本增值。
(5)資產負債率:用於衡量企業負債水平高低情況。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 =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 100%
(6)流動比率:衡量企業在某一時點償付即將到期債務的能力,又稱短期償債能力比率。計算公式: 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 100% 速動比率:是指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在某一時點運用隨時可變現資產償付到期債務的能力。速動比率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計算公式: 速動比率 = 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 100%
(7)應收帳款周轉率:也稱收帳比率,用於衡量企業應收帳款周轉快慢。計算公式: 應收帳款周轉率 = 賒銷淨額/平均應收帳款餘額 × 100% 賒銷淨額 = 銷售收入 - 現銷收入 - 銷售退回、折讓、折扣。由於企業賒銷資料作為商業機密不對外公布,所以,應收帳款周轉率一般用賒銷和現銷總額,即銷售淨收入。 平均應收帳款餘額 = (期初應收帳款餘額 + 期末應收帳款餘額)÷ 2
(8)存貨周轉率:用於衡量企業在一定時期記憶體貨資產的周轉次數,反映企業購、產、銷平衡的效率的一種尺度。計算公式: 存貨周轉率 = 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成本 × 100% 平均存貨成本 = (起初存貨成本 + 期末存貨成本)÷ 2
(9)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國家或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 100%
(10)社會積累率:衡量企業社會貢獻總額中多少用於上交國家財政。計算公式: 社會積累率 = 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 100%
如何分析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企業財務報告三大主要財務報表之一,選用適當的方法和指標來閱讀,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以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償債能力,對於一個理性的或潛在的投資者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一、 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填列
(一) 年初數字的填列 報表中的"年初數"欄內各項數字,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欄內所列數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資產負債表各個項目的名稱和內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則應對上年末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照本年度的口徑進行調整,填入報表中的"年初數"欄內。
(二) 報表其他各項目的內容和填列方法:
1."貨幣資金"項目,反映企業庫存現金、銀行結算戶存款、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資金等貨幣資金的合計數。
2."短期投資"項目,反映企業購入的各種能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1年的有價證券以及不超過1年的其他投資。
3."應收票據"項目,反映企業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銀行貼現的應收票據,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4."應收帳款"項目,反映企業因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而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各種款項。
5."壞帳準備"項目,反映企業提取尚未轉銷的壞帳準備。
6."預付帳款"項目,反映企業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
7."應收補貼款"項目,反映企業應收的各種補貼款。
8."其它應收款"項目,反映企業對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應收和暫付的款項。
9."存貨"項目,反映企業期末在庫、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項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
10."待攤費用"項目,反映企業已經支付但應由以後各期分期攤銷的費用。企業的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應在本表"遞延資產"項目反映,不包括在該項目數字之內。
11."待處理流動資產淨損失"項目,反映企業在清查財產中發現的尚待轉銷或作其他處理的流動資產盤虧、毀損扣除盤盈後的淨損失。
12."其他流動資產"項目,反映企業除以上流動資產項目外的其他流動資產的實際成本。
13."長期投資"項目,反映企業不準備在1年內變現的投資。長期投資中將於1年內到期的債券,應在流動資產類下"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項目單獨反映。
14."固定資產原價"項目和"累計折舊"項目,反映企業的各種固定資產原價及累計折舊。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產權尚未確定之前,其原價及已提折舊也包括在內。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原價並應在本表下端補充資料內另行反映。
15."固定資產清理"項目,反映企業因出售、毀損、報廢等原因轉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的淨值,以及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清理費用和變價收入等各項金額的差額。
16."在建工程"項目,反映企業期末各項未完工程的實際支出和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包括交付安裝的設備價值,未完建築安裝工程已經耗用的材料、工資和費用支出、預付出包工程的價款、已經建築安裝完畢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築安裝工程成本、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等。
17."待處理固定資產淨損失"項目,反映企業在清查財產中發現的尚待批准轉銷或作其他處理的固定資產盤虧扣除盤盈後的淨損失。
18."無形資產"項目,反映企業各項無形資產的原價扣除攤銷後的淨額。
19."遞延資產"項目,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
20."其它長期資產"項目,反映除以上資產以外的其他長期資產。
21."遞延稅款借項"項目,反映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核算的企業,尚未轉銷的遞延稅款金額。
22."短期借款"項目,反映企業借入尚未歸還的一年期以下的借款。
23."應付票據"項目,反映企業為了抵付貨款等而開出、承兌的尚未到期付款的應付票據,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
24."應付帳款"項目,反映企業購買原材料或接受勞務等供應而應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
25."預收收款"項目,反映企業預收購買單位的貨款。
26."其他應付款"項目,反映企業所有應付和暫收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款項,如應付保險費、存入保證金等。
27."應付工資"項目,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的職工工資。
28."應付福利費"項目,反映企業提取的福利費的期末餘額。
29."未交稅金"項目,反映企業應交未交的各種稅金(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稅金以"-"號填列)。
30."未付利潤"項目,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給投資者及其他單位和個人的利潤(多付數以"-"號填列)。
31."其他未交款"項目,反映企業應交未交的除稅金、應付利潤以外的各種款項(多交數以"-"號填列)。
32."預提費用"項目,反映企業所有已經預提計入成本費用而尚未交付的各項費用。
33."其他流動負債"項目,反映除上述流動負債以外的其他流動負債。
34."長期借款"項目,反映企業借入尚未歸還的一年期以上的借款本息。
35."應付債券"項目,反映企業發行的尚未償還的各種長期債券的本息。
36."長期應付款"項目,反映企業期末除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各種長期應付款。如在採用補償貿易方式下引進國外設備,尚未歸還外商的設備價款;在融資租賃方式下,企業應付未付的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以及住房周轉金等。
37."其他長期負債"項目,反映除上述長期負債項目以外的其他長期負債。 上述長期負債各項目中將於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應在本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項目內另行反映。
38."實收資本"項目,反映企業實際收到的資本總額。
39."資本公積"項目和"盈餘公積"項目,分別反映企業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的期末餘額。
40."未分配利潤"項目,反映企業尚未分配的利潤。
二、資產負債表的作用:
1、資產負債表向人們揭示了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資源,即資產的總規模及具體的分布形態。由於不同形態的資產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有不同的影響,因而對企業資產結構的分析可以對企業的資產質量作出一定的判斷。
2、把流動資產(一年內可以或準備轉化為現金的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強的貨幣資金、債權、短期投資等)與流動負債(一年內應清償的債務責任)聯繫起來分析,可以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這種能力對企業的短期債權人尤為重要。
3、通過對企業債務規模、債務結構及與所有者權益的對比,可以對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及舉債能力(潛力)作出評價。一般而言,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占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比重越大,企業清償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強,企業進一步舉借債務的潛力也就越大。
4、通過對企業不同時點資產負債表的比較,可以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作出判斷。可以肯定地說,企業某一特定日期(時點)的資產負債表對信息使用者的作用極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時點的資產負債表結合起來分析,才能把握企業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同樣,將不同企業同一時點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對比,還可對不同企業的相對財務狀況作出評價。
5、通過對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有關項目的比較,可以對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情況作出評價。如可以考察資產利潤率,運用資本報酬率、存貨周轉率、債權周轉率等。
三、閱讀資產負債表的幾個要點:
(一)遊覽一下資產負債表主要內容,由此,你就會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及股東權益的總額及其內部各項目的構成和增減變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由於企業總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規模,而它的增減變化與企業負債與股東權益的變化有極大的關係,當企業股東權益的增長幅度高於資產總額的增長時,說明企業的資金實力有了相對的提高;反之則說明企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負債的大規模上升,進而說明企業的資金實力在相對降低、償還債務的安全性亦在下降。 (二)對資產負債表的一些重要項目,尤其是期初與期末數據變化很大,或出現大額紅字的項目進行進一步分析,如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固定資產、有代價或有息的負債(如短期銀行借款、長期銀行借款、應付票據等)、應收帳款、貨幣資金以及股東權益中的具體項目等。 例如,企業應收帳款過多占總資產的比重過高,說明該企業資金被占用的情況較為嚴重,而其增長速度過快,說明該企業可能因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較弱或受經濟環境的影響,企業結算工作的質量有所降低。此外,還應對報表附註說明中的應收帳款帳齡進行分析,應收帳款的帳齡越長,其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 又如,企業年初及年末的負債較多,說明企業每股的利息負擔較重,但如果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較好的盈利水平,說明企業產品的獲利能力較佳、經營能力較強,管理者經營的風險意識較強,魄力較大。 再如,在企業股東權益中,如法定的資本公積金大大超過企業的股本總額,這預示著企業將有良好的股利分配政策。但在此同時,如果企業沒有充足的貨幣資金作保證,預計該企業將會選擇送配股增資的分配方案而非採用發放現金股利的分配方案。 另外,在對一些項目進行分析評價時,還要結合行業的特點進行。就房地產企業而言,如該企業擁有較多的存貨,意味著企業有可能存在著較多的、正在開發的商品房基地和項目,一旦這些項目完工,將會給企業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
(三)對一些基本財務指標進行計算,計算財務指標的數據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直接從資產負債表中取得,如淨資產比率;直接從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取得,如銷售利潤率;同時來源於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如應收帳款周轉率;部分來源於企業的帳簿記錄,如利息支付能力。
在此主要介紹第一種情況中幾項主要財務指標的計算及其意義。
1、反映企業財務結構是否合理的指標有:
(1)淨資產比率=股東權益總額/總資產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償債安全性,它的倒數即為負債比率。淨資產比率的高低與企業資金實力成正比,但該比率過高,則說明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該指標一般應在50%左右,但對於一些特大型企業而言,該指標的參照標準應有所降低。
(2) 固定資產淨值率=固定資產淨值/固定資產原值 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生產能力,一般該指標應超過75%為好。該指標對於工業企業生產能力的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3)資本化比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股益)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需要償還的及有息長期負債占整個長期營運資金的比重,因而該指標不宜過高,一般應在20%以下。
2、反映企業償還債務安全性及償債能力的指標有: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一般而言,該指標應保持在2:1的水平。過高的流動比率是反映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的一種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業某些環節的管理較為薄弱,從而導致企業在應收賬款或存貨等方面有較高的水平;
(2)企業可能因經營意識較為保守而不願擴大負債經營的規模;
(3)股份制企業在以發行股票、增資配股或舉借長期借款、債券等方式籌得的資金後尚未充分投入營運;等等。但就總體而言,過高的流動比率主要反映了企業的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該比率過低,則說明企業償債的安全性較弱。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待攤費用)/流動負債 由於在企業流動資產中包含了一部分變現能力(流動性)很弱的存貨及待攤或預付費用,為了進一步反映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通常,人們都用這個比率來予以測試,因此該比率又稱為"酸性試驗"。在通常情況下,該比率應以1:1為好,但在實際工作中,該比率(包括流動比率)的評價標準還須根據行業特點來判定,不能一概而論。
3、反映股東對企業淨資產所擁有的權益的指標主要有: 每股淨資產=股東權益總額/(股本總額×股票面額) 該指標說明股東所持的每一份股票在企業中所具有的價值,即所代表的淨資產價值。該指標可以用來判斷股票市價的合理與否。一般來說,該指標越高,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價值就越高,但是這應該與企業的經營業績相區分,因為,每股淨資產比重較高可能是由於企業在股票發行時取得較高的溢價所致。
(四)在以上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上述這些指標是單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你能夠以綜合、聯繫的眼光進行分析和評價,因為反映企業財務結構指標的高低往往與企業的償債能力相矛盾。如企業淨資產比率很高,說明其償還期債務的安全性較好,但同時就反映出其財務結構不盡合理。你的目的不同,對這些信息的評價亦會有所不同,如作為一個長期投資者,所關心的就是企業的財力結構是否健全合理;相反,如你以債權人的身份出現,他就會非常關心該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 最後還須說明的是,由於資產負債表僅僅反映的是企業某一方面的財務信息,因此你要對企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還必須結合財務報告中的其它內容進行分析,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如何分析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根據有關規定,股份制企業中的各上市公司必須公告其年度報告,其中,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公告內容。
一、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的填列
1."主營業務收入"指企業銷售商品的銷售收入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額。
2."營業成本"指企業已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3."銷售費用"指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所發生的應由主營業務負擔的各項銷售費用。如廣告費。
4."管理費用"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
5."財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般財務費用,如利息支出、匯兌損失及金融機構手續費。
6."進貨費用"指商業企業在進貨過程中發生的應當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物、保險費等。
7."營業稅金及附加"指企業應由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負擔的稅金,包括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營業稅金。
8."主營業務利潤"指以上"1項-2項-3項-4項-5項-6項-7項"的合計數。
9."其他業務利潤"指企業除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和扣除其他業務成本及應負擔的費用、稅金後的淨收入(如為淨支出應以"-"號表示)。
10."營業利潤"指"8項+9項"之和。
11."投資收益"指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得取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得的投資利潤、債券投資的利息收入以及認購的股票應得的股利等。
12."營業外收入"項目和"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企業業務經營以外的收入和支出。
13."利潤總額"指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所以,利潤總額指"10項+11項+12項的淨額(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的合計數。
14."年初未分配利潤"應與上年利潤分配表"未分配利潤"項目的本年實際數一致。
15."上年利潤調整"指企業年度結帳時發現前年度的會計處理上有誤需調整的損益。如:本年一結帳,審核發現上年度銷售費用少匯或多記××元,因 此,要進行上年利潤的調整。如減少利潤用負號表示。 (註:按新制度此項已取消,為方便起見,暫保留)。
16."公積金轉入數"指企業按規定公積金彌補虧損以及用公積金分配的股利數。
17."可分配利潤"指企業可用於最後分配的利潤。
18."應交所得稅"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稅率正常情況下為33%。
19."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指企業按規定比例從稅後利潤提取的公積金。
20."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指企業最後用於股東分配的利潤。
21."已分配優先股股利"項目,反映分配給優先股股東的股利。
22."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項目,反映企業按照股東會議決議提取的任意盈餘公積金。
23."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項目,反映企業按照股東會議決議,分配給普通股股東的股利。
24."未分配利潤"指本年企業未分轉入下年待處理的利潤。
二、分析要點
根據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的數據,並結合年度報告中的其它有關資料,特別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有關資料,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閱讀和分析:
(一)從總體上觀察企業全年所取的利潤大小及其組成是否合理。通過將企業的全年利潤與以前利潤比較,能夠評價企業利潤變動情況的好壞。通過計算利潤總額中各組成部分的比重,能夠說明企業利潤是否正常合理。通常情況下,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應是其利潤總額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其比重應是最高的,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相對來講比重不應很高。如果出現不符常規的情況,那就需要多加分析研究。
(二)通過對企業毛利率的計算,能夠從一個方面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小。毛利率的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收入-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收入=毛利÷主營業務收入 如果企業毛利率比以前提高,可能說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同時,在企業存貨周轉率未減慢的情況下,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應該有所增加。反之,當企業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則應對企業的業務拓展能力和生產管理效率多加考慮。
(三)可通過有關比率指標的計算,來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報酬。
常用的指標有:
1.每股收益。
這一指標反映企業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賺得的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稅後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額 上列公式中,根據我國目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主要為普通股以及每股面值為1元的情況,可直接以稅後利潤除以平均股本總額來計算,此時,這一指標即為"股本淨利率"。 每股獲利額常被用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評估股票投資的風險。如果企業的每股獲利額較高,則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從而投資於該企業股票風險相對也就小一些。 應該指出,這一指標往往只用於在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以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變動,而很少用於不同企業之間的比較,因為不同企業由於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的不同會使這一指標產生較大的差異。 2.價格一盈利比率,即所謂的市盈率,這是一個被用來評價投資報酬與風險的指標,作為對每股獲利額指標不足的一種彌補。
其公式如下: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每股獲利額 假定某企業普通股每股市價為10元,每股獲利額為0.40元,則其 市盈率=10÷0.40=25 它表示該種股票的市價是每元稅後利潤的25倍,其倒數(即1/25=4%)則表示投資於該種股票的投資報酬率。 將市盈率和每股獲利額結合運用,可對股票未來的市價作出一定的估計。比如,企業每年利潤增長30%,如果這個估計是比較正確的話,則次年的每股獲利額可達0.52元(即0.04×130%),此時,即使市盈率不上升,未來的股價將為13元(即0.52×25倍),從而投資者就可據此對這種股票的買賣作出決策。
3.股利發放率。
這一指標反映企業的股利政策。其計算公式如下: 股利發放率=每股股利÷每股獲利額 這一指標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是作為短期投資還是中長期投資而定。一般地,若作為短期投資,則應選擇股利發放率比較高的股票;若作為中長期投資,則應選擇股利發放率不是很高的股票,因為這預示著該企業正在把資金再行投入企業,從而將使其未來的利潤增長具有較大的動力,並將使未來的股票價格上漲。
4.股利實得率。
這是一個反映股票投資者的現金收益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股利實得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價 這一指標往往為那些對股利比較感興趣的投資者所注意,對這些人而言,股利實得率較高的股票自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最後,要注意將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的有關數據與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變動表中的有關數據相對照,看看它們是否符合應有的連帶關係。如,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最後的未分配利潤額是否與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額相一致;年度內各項利潤分配數是否與財務狀況變動表中的各項利潤分配數相一致;本年提取的公積金數額是否與資產負債表中的公積金增加數額相一致,如此等等。若發現這些數據之間無法核對,就說明報表中的許多資料都有錯誤甚至是失實了,這時就需要慎重決策。

變動分析

一、財務狀況變動表的編制
它是反映企業在年度內流動資產的來源和運用情況及各項流動資金的增加或減少情況。本表的特點是: 表左方反映流動資金的來源和運用情況;右方反映各項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增減情況。 1."本年利潤"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實現的利潤(如為虧損用"-"號表示)。
2."固定資產折舊"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累計提取的折舊。
3."無形資產、遞延資產攤銷"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累計攤入成本、費用的無形資產以及開辦費、其他長期待攤費用等遞延資產價值。
4."固定資產盤虧"項目,反映企業經批准在營業外支出列支的固定資產盤虧減去盤盈的淨損失。 5."清理固定資產損失"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由於出售固定資產和固定資產報廢、毀損發生的淨損失。
6."小計"數字是以上"1至5"項的相加合計數。 上述為"流動資金"來源中屬不減少企業流動資金的費用和損失的"本年利潤"中的流動資金。
7."其他來源"指利潤以外的其他可增加流動資金的來源。它包括"固定資產清理收入、增加長期負債等。
8."固定資產清理收入"指企業年度內清理固定資產發生的變價收入、出售固定資產的價款收入以及因固定資產損失而向過失人或保險公司收回的賠償款扣除清理費用後的淨額。
9."增加長期負債"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長期負債累計增加數。
10."收回長期投資"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收回的長期投資累計數。
11."對外投資轉出固定資產"項目和"對外投資轉出無形資產"項目,分別反映年度內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累計數。
12."資本淨增加額"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追加的資本累計數。包括追加的股本、超面額發行股票溢價以及提取的公積金和公益金。企業按照規定程式經批准減少註冊資本而發還股款收購股票應自本項目內扣除。
13.流動資金來源合計數是由"6+7"項的合計數。
14."應交所得稅"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應交納的所得稅。
15."提取盈餘公積金"指企業按規定比例從稅後利潤提取的公積金。企業提取的公益金也在此科目下核算。
16."已分配股利"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已分配的股利累計數。
17."利潤分配小計"是"14至16"項之和。
18."購建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淨增加額"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增加固定資產淨值和建造固定資產而支出的資金累計數。
19."增加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項目,反映企業年度的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增加累計數。
20."償還長期負債"指企業已償還的長期負債額。
21."增加長期投資"指企業本年度長期投資的增加額。
22."其它運用小計"指"18至21"項的合計數。
23."流動資金運用合計"指"17+21"項的合計數。
24."流動資金增加淨額"即是"13-23"項的差,也就是"流動資金來源合計"減去"流動資金運用合計"的淨值。 此外,對那些不涉及營運資金的變化但屬於企業重大理財活動的業務,也應當在財務狀況變動表中予以列示。
二、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作用
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分析,可以從下列幾方面進行: 從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右半部分,可以了解企業經過一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活動後營運資金的變動結果及其分布,從而確定該企業的營運資金狀況是"惡化"了還是"好轉"了。例如,1994年度某企業的營運資金,年末比年初淨增加1 036.1萬元。這對所有者權益(期末)為3 396.1萬元,資產總額為4 121萬元(期末)的企業來講,是一個比較大的營運資金狀況好轉的跡象。
一般而言,企業保持適應規模的貨幣資金有利於保持其營運資金狀況處於較好的狀態,但如果貨幣資金過多,則應進行具體分析:如果是因為季節性、臨時性的原因導致的貨幣資金餘額較多,則屬正常;但如果是由於企業對貨幣資金運用不當所致則企業應從加強財務管理方面多下功夫。 從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左方,可以分析企業當期營運資金的增加(來源)因素及其使用方向。
其中,營運資金來源中,經營活動提供的營運資金(以"本年淨利潤"為基礎進行的調整)反映了企業經營活動對營運資金的"貢獻"。在企業處於正常的經營狀態下,這部分營運資金來源應占總營運資金來源的相當大的比重。企業的理財活動對營運資金的"貢獻"則體現在"其他來源"中。在企業的初建和經營活動開始初期,這部分來源應構成營運資金來源的較大比重。
此外,其他資源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經營者的理財能力與財務風險,這部分來源越多,企業經營者的理財能力相對越強,同時,企業的財務風險也相應加大。 至於營運資金運用,則反映了企業當期的營運資金使用方向,其中,"利潤分配"反映了"企業在利潤分配"方面對營運資金"支出規模"的影響,"其他運用"則主要反映了企業的投資活動對營運資金的運用。企業在這方面運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業的後勁及發展方向。 當然,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分析,除對其本身進行分析外,還應結合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其它會計資料進行。
如何分析現金流量表
一個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入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關係到其支付股利、償還債務的能力,還關係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投資者、債權人在關心上市公司的每股淨資產、每股淨收益率等資本增值和盈利能力指標時,對公司的支付、償債能力也應予以關注。
在其它財務報表中,投資者只能掌握企業現金的靜態情況,而現金流量表是從各種活動引起的現金流量的變化及各種活動引起的現金流量占企業現金流量總額的比重等方面去分析的,它反映了企業現金流動的動態情況。因此,投資者在研究現金流量表時,與其他財務報表結合起來分析,就會更加全面的了解這一企業。
一、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的含義
閱讀現金流量表,首先應了解現金的概念。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是指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和現金等價物。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一般就是資產負債表上"貨幣資金"項目的內容。準確地說,則還應剔除那些不能隨時動用的存款,如保證金專項存款等。現金等價物是指在資產負債表上"短期投資"項目中符合以下條件的投資:  1、持有的期限短:   2、流動性強:  3、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的現金:   4、價值變動風險很小。
在我國,現金等價物通常是指從購入日至到期日在3個月或3個月以內能轉換為已知現金金額的債券投資。例如,公司在編制1998年中期現金流量表時,對於1998年6月1日購入1995年8月1日發行的期限為3年的國債,因購買時還有兩個月到期,故該項短期投資可視為現金等價物。
現金流量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量。每一種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又分別揭示流入、流出總額,使會計信息更具明晰性和有用性。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購銷商品、提供和接受勞務、經營性租賃、交納稅款、支付勞動報酬、支付經營費用等活動形成的現金流入和流出。
在權責發生制下,這些流入或流出的現金,其對應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不一定是本會計年度,但是一定是在本會計年度收到或付出。例如收回以前年度銷貨款,預收以後年度銷貨款等。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其行銷能力、收現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迴避風險能力等相結合的綜合體。由於商業信用的大量存在,營業收入與現金流入可能存在較大差異,能否真正實現收益,還取決於公司的收現能力。了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有助於分析公司的收現能力,從而全面評價其經濟活動成效。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資、發行股票、分配利潤、發行債券、向銀行貸款、償還債務等收到和付出的現金。
其中,"償還利息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反映公司用現金支付的全部借款利息、債券利息,而不管借款的用途如何,利息的開支渠道如何,不僅包括計入損益的利息支出,而且還包括計入在建工程的利息支出。因此該項目比損益表中的財務費用更能全面地反映公司償付利息的負擔。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主要包括購建和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以及取得和收回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範圍內的各種股權與債權投資等收到和付出的現金。
其中,分得股利或利潤、取得債券利息收入而流入的現金,是以實際收到為準,而不是以權益歸屬或取得收款權為準的。這與利潤表中確認投資收益的標準不同。例如,某上市公司投資的子公司本年度實現淨利潤500萬元。該上市公司擁有其80%的股權,按權益法應確認本年度有投資收益400萬元。但子公司利潤不一定立即分配,而且不可能全部分完(要按規定提取盈餘公積)。如果該子公司當年利潤暫不分配付訖,就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該上市公司。該上市公司當然也就不能在當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將此項投資收益作為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反映。 公司投資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現金流出,往往反映了其為拓展經營所作的努力,可以從中大致了解公司的投資方向,一個公司從經營活動、籌資活動中獲得現金是為了今後發展創造條件。現金不流出,是不能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的。投資活動一般較少發生一次性大量的現金流入,而發生大量現金流出,導致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出現負數往往是正常的,這是為公司的長遠利益,為以後能有較高的盈利水平和穩定的現金流入打基礎的。當然錯誤的投資決策也會事與願違。所以特別要求投資的項目能如期產生經濟效益和現金流入。
二、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與利潤表的淨利潤相差的原因
1、影響利潤的事項不一定同時發生現金流入、流出。
有些收入,增加利潤但未發生現金流入。
例如,一家公司本期的營業收入有8億多元,而本期新增應收帳款卻有7億多元,這種增加收入及利潤但未發生現金流入的事項,是造成兩者產生差異的原因之一。
有的上市公司對應收帳款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未及時做好應收貨款及勞務款項的催收與結算工作,也有的上市公司依靠關聯方交易支撐其經營業績,而關聯方資金又遲遲不到位。這些情況造成的後果,都會在現金流量表中有所體現,甚至使公司經營活動幾乎沒有多少現金流入,但經營總要支付費用、購買物資、交納稅金,發生大量現金流出,從而使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出現負數,使公司的資金周轉發生困難。應收帳款遲遲不能收回,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所確認收入的風險問題。
有些成本費用,減少利潤但並未伴隨現金流出。例如,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只是按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要求將這些資產的取得成本,在使用它們的受益期間合理分攤,並不需要付出現金。
2、由於對現金流量分類的需要。
淨利潤總括反映公司經營、投資及籌資三大活動的財務成果,而現金流量表上則需要分別反映經營、投資及籌資各項活動的現金流量。
例如,支付經營活動借款利息,既減少利潤又發生現金流出,但在現金流量表中將其作為籌資活動中現金流出列示,不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反映。又如,轉讓短期債券投資取得淨收益,既增加利潤又發生現金流入,但在現金流量表中將其作為投資活動中現金流入列示,不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反映。
上述兩點是使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產生差異的原因,其實也是現金流量表附註中要求披露的內容。利潤表列示了公司一定時期實現的淨利潤,但未揭示其與現金流量的關係,資產負債表提供了公司貨幣資金期末與期初的增減變化,但未揭示其變化的原因。現金流量表如同橋樑溝通了上述兩表的會計信息,使上市公司的對外會計報表體系進一步完善,向投資者與債權人提供更全面、有用的信息。

破產預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破產與企業的建立就像人的生出與死亡一樣,是客觀存在的。對投資者等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方面來講,準確地判斷企業是否面臨破產境地,將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財務風險,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 導致企業破產的因素分析
導致企業破產的因素很多,既有企業內部因素,也有企業外部因素。在此主要對導致企業破產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
(一)過份依賴於單一產品或單一的客戶,對產品開發,市場走向的調研及市場的開發缺乏進取心。
如果企業長期依賴於單一的產品或單一的客戶,則企業會發現,不管以前自己的產品多么有優點,多么有市場,自己與客戶間的關係是多么地穩定,但路卻越走越難。這是因為,任何產品,均有其自己的生命周期。即使有些產品可在較長時間內有自己的市場,也並不意味著其他競爭對手會坐視某一企業長期占有某一產品的市場而無動於衷。至於客戶方面,同樣會因為競爭的原因使得自己的傳統客戶放棄或中斷原來的合作關係而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即使企業與客戶間的關係能夠始終維持,但只要客戶的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困難(如資金周轉不靈或面臨破產等),企業也將因此而受牽連而隨即陷入困境。因此,過分依賴單一產品或單一客戶的企業,在財務上是危險的,在發展前景上是暗淡的。
(二)企業業務擴張過度,致使發展的後勁不足,已擴張的業務範圍也可能因基礎不穩定而萎縮,最終導致企業破產。
(三)盲目開發風險性較大的業務(如房地產開發業務),但缺乏對這類業務市場趨勢的把握,也缺乏有關專業人才,結果將可能使這類業務成為導致企業破產的導火索。
(四)企業內部管理不善,缺乏財務會計控制,缺乏理財專業人員,致使企業在遇到財務困難時,路可能會越走越窄,最終走向破產。
二、 企業破產的預測
我們在前面進行比率分析時已經看到,單個財務比率只能表現其某一方面財務狀況,即使將若干個比率聯繫起來。也不易於用來揭示企業是否面臨破產的困境。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企業為了粉飾其某一方面的財務狀況,往往採用一些手段來操縱某些指標,使其具有較好的外在表現。但是,由於會計系統所固有的平衡特性,使得企業對某一方面財務指標的粉飾可能同時與另一些方面財務指標的惡化並存。因此,將多個財務指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可以消除個別指標在評價企業財務狀況方面的缺陷。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有關方面尚未規定出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綜合指標,理論界在這方面結合國情的研究尚屬空白。從國外的實踐上看,套用較多的是比較有影響的綜合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Z分數法(Z Score)"。
"Z分數法"是根據統計結果,對於企業財務狀況有重大影響的5個財務指標進行加權平均而成為"Z分數",並根據"Z分數"的高低而綜合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方法。"Z分數"的計算公式是:
Z=1.2R1+1.4R2+3.3R3+0.6R4+1.0R5
其中,
R1為營運資本與總資產比率(即營運資本/總資產);
R2為盈餘公積與總資產的比率(即盈餘公積與未分配利潤之和/總資產);
R3為收益與總資產比率(此時的"收益"為利息與所得稅前利潤,該比率為稅息前利潤/總資產);
R4為資本市價總額與長期負債比率(即資本市價總額/長期負債);
R5為銷售收入與總資產比率(即銷售收入/總資產)。
從國外有關資料看,認為上述5個比率是在預測企業破產方面最為有效的比率,因而可以Z分數為依據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或是否面臨破產的問題作為判斷。在"Z分數法"下,認為Z分數超過3分時,與企業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比較安全;當Z分數低於1.8分時,企業級可能面臨破產。
下面舉例來說明"Z分數法"的套用。
大環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中與"Z分數法"有關的內容如下:
資產負債表
1994年12月31日 單位:千元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貨幣資金 1 600 應付帳款 800
應收帳款 2 000 其他應付款 900
存貨 1 400 流動負債合計 1 700
流動資產合計 5 000 長期負債 4 000
固定資產 6 000 負債合計 5 700
股本(每股面值1元) 4 000
盈餘公積與未分配利潤 1 300
所有者權益合計 5 300
資產總計 11 000 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總計 11 000
損益表
1994年度 單位:千元
銷售收入 2 000
利息和稅前利潤 300
利息 400
稅前利潤(虧損) (100)
所得稅返還 35
稅後損失 65
在資產負債表日(即1994年12月31日),企業發行在外的股票4 000 000股,當日股票市價為每股6元。
則有關計算如下:
R1=營運資本/總資產=(5 000-1 700)/11 000=0.30
R2= 盈餘公積/總資產=1 300/11 000=0.1182
R3=稅息前利潤/總資產=300/11 000=0.0273
R4=股本市價/長期借款=(4 000×6)/4 000=6.000
R5=銷售收入/總資產=2 000/11 000=0.1818
Z=1.2R1+1.4R2+3.3R3+0.6R4+1.0R5=4.3974
從上述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該公司的Z分數遠遠高於3分,說明與企業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較為安全,短時間內公司不會面臨破產問題。
應該指出,"Z分數法"只是一種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通過對"Z分數"構成的分析,我們看到,除R4外,其餘4個指標均用總資產作為分母。然而,總資產的價值較多地取決於企業的會計政策。因此,企業間各比率的計算與比較應儘量剔除會計政策差異的影響。此外,經濟生活中的企業破產往往與某一特定地區的巨觀經濟環境有關,而"Z分數法"則較少考慮或沒有體現反映巨觀經濟環境的變數如利息率、失業率等。由此可以想像,包括體現巨觀經濟環境的變數模型將能提高"Z分數"的預測適應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