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倫理

財務倫理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和道德環境下,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係時參照的倫理規則和道德規範的總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務倫理
  • 外文名:Financial ethics
  • 特徵:財務學特徵
  • 特徵:倫理學特徵
財務倫理的特徵,財務倫理的基本構成,財務倫理的作用,財務倫理的必要性,財務倫理的利益相關者分析模式,

財務倫理的特徵

1、財務倫理的倫理學特徵。
2、財務倫理的財務學特徵。
3、財務倫理的經濟學特徵。
4、財務倫理的管理學特徵。

財務倫理的基本構成

根據財務主體的層次,可以把財務倫理劃分為組織財務倫理和個人財務倫理兩個層次。
組織財務倫理是指財務管理活動中一定組織在處理與其他組織之間的關係,以及組織在處理內部管理關係時所應遵循的管理倫理原則與規範。它反映的是組織所選擇和採取的引導其財務行為的倫理規範和價值精神。組織財務倫理的基本問題包括組織財務活動的倫理目的和倫理責任,調節組織與社會、組織與成員、組織與組織之間利益關係的倫理規範等。
個人財務倫理指的是各種組織內領導和成員在處理相互關係時所應遵循的道德原則或規範。個人財務倫理主要涉及如下多維度的倫理關係:管理者與組織、與組織成員、與組織的利益相關者、與其他組織的管理者及其成員等。個人財務倫理的主要作用也就是要有效地調節這些關係,引導和規範管理者的財務管理行為,使之有利於個體管理活動獲得成效,並促進個體的完善和發展。

財務倫理的作用

1、財務倫理有助於彌補財務法律法規的不足,是財務相關法規制度制定的基礎。
財務管理活動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財務法規是一種制度化的規範,以強制性手段強迫人們執行和遵守,而財務倫理是一種倫理價值,是人們在財務管理活動中逐漸積累形成的統一要求、秩序和理想,它主要不是藉助於強制手段,而是主要依靠社會輿論、道德榜樣和人們內心信念來得以實現的。它是藉助於人們真正的認同和接受,並轉化為人們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內化為人們的觀念,使人們自覺地遵守才得以實現。
作為一種固定化的行為規範,財務法規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規如果制定得過於嚴厲,會束縛人們的手腳,使人們不願承擔必要風險;如果制定得過寬,容易導致放任自流。此外,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會隨著客觀情形變化而變化,即法律法規一般要落後於客觀現實的發展。這些說明,財務法規制度是對財務主體的最低要求,需要更高的財務倫理規範來約束財務主體的行為,還表明財務法規制度是以財務倫理道德為前提,在其基礎之上構建起來的。
2、財務倫理有利於統一組織內外、組織內各層次以及社會各界人員對財務現象的認識,從而提高組織的有效性。
財務倫理首先是精神的,是以指導財務行為為目的,以形成正確的行為方式為內容的觀念性的存在;它又是實踐的,根源於個體的財務實踐活動本身。財務倫理是財務社會關係的表現和反映,具有廣泛的普遍性。人們把握了財務倫理,也就是從一個特定方面來理解財務實踐活動,有利於統一不同財務主體對財務現象和行為的認識和理解。
合理的財務倫理不僅可以為財務主體提供一個必要的指引行動和樹立期望的目標,而且可以促進合作和相互信任,以提高組織的有效性。組織內部和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合作都能夠降低交易費用和競爭成本,創造出新的經濟效益,而這些合作都是在一定的財務倫理道德的支持下才得以進行和實現的。財務倫理是合作的前提,也是促進合作的重要機制。
3、財務倫理有利於個人與組織目標的協調一致,是組織或個人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對財務行為實現自我約束的基礎。
為了追求更佳的效益,必須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規範人們的行為,建立良好和諧的相互關係,尤其是相互的財務關係,充分挖掘人們的內在精神潛力。這需要財務倫理的指引和協調。法律法規雖然能夠對人的行為起到基本的規範作用,制約人們的行為,但是,要真正統一人們的目標和協調相互關係,需要財務倫理的引導,以良好的倫理道德來激發組織成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進組織成員與組織財務目標的協同與一致。
倫理道德是適應人們協調和處理財務關係的需要而產生的,財務倫理相對個體而言,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力量,但是這種約束不是單純的消極防範和限制,它是個體的主體性的積極表現。財務倫理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和準則,對組織或者個人財務行為實施控制效應。當財務倫理價值被大多數員工接受以後,人們就會把財務制度與規章內化為自己行為的價值準則,成為個體內心信念,自覺地按照準則行事,從而實現財務主體對自身財務行為的自我約束。

財務倫理的必要性

1.財務理論的技術性
雖然許多決策都是以財務理論為基礎的,但是理論的貢獻往往被人們認為是純技術性的,財務理論僅限於回答諸如一旦決策被制定那么它的結果會如何之類的問題。雖然那些決策制定者可以為實現某個特定的目的而在該理論體系的指導下選取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對目的的選取問題卻與財務理論是分開的,因為這屬於倫理範疇。簡而言之,財務理論所關心的是方法問題,而倫理學關心的則是目的問題。
財務管理者們常常作一些既涉及方法又關乎目的的決策,財務理論的總體推定和基本信條也會影響管理者們關於什麼需要解決、如何最好實現等問題的看法。因而,即使財務理論聲稱,它所關心的是技術性問題,它也會不由自主地由“是什麼”的命題滑向“應該是什麼”的命題。例如,財務理論的一個重要基本信條認為,公司的目標就是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那么這個信條本身也是一個關於商業活動應該如何行事的規範性命題。因此,必須考慮從財務理論出發的商業活動的倫理後果。
2.法律的不完全性
首先,法律是一種相對粗糙的工具手段,並不適用於約束所有的財務活動,尤其不適用於那些不能被簡化為精確規則的活動。其次,法律的制定與出台通常是對那些不道德行為的反應,因而那種鼓勵財務從業人員恣意妄行直到法律禁止時他們才停止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另外,法律也並不總是十分明確的,因而許多人認為自己的行為合法(儘管不合乎倫理),但最後卻發現他們的這些行為是非法的。再次,僅僅遵守法律是不足以管理一個機構或運營一個公司的,因為雇員、客戶以及其他各方都會期待或要求公司對他們給予合乎道德的待遇。

財務倫理的利益相關者分析模式

1.公司財務目標的倫理分析
傳統企業理論認為,企業存在的首要目的是為股東服務。企業只是達到增加股東財富目的的一種手段。企業管理者的義務在於: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盡其最大努力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潤。根據這一觀點,股東利益是至高無上的,高於其他一切利益。
然而,上述觀點也正受到挑戰。這種挑戰主要基於兩種不同的考慮。
第一種考慮是,儘管股東在法律上是所有者,然而,他們往往只是一些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沒有真正興趣的投機者。他們的利益就在於從他們的投資中獲得最大限度的回報——即使這種回報導致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損害。企業股票一下跌,他們就會出賣股票,將其投資轉移到別處。從最終意義上說,為這種股東經營企業,必將對公司的存在造成傷害。而且,由於大量的股票持有者是通過共同基金、投資計畫或者保險政策的形式持有股票,甚至不知道自己持有哪一家公司的股票。
第二種考慮是,儘管股東從技術上說是所有者,具有一定的權力,包括保持公司良好運營的權力,但還有一部分人,他們與公司的關係更為密切,從中獲利更大,對於公司的持續存在與取得成功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這種觀點認為,在公司運營中,不僅僅考慮股東,還要考慮公司所有利益相關者。公司並不是只為股東經營,而是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經營。很明顯,公司員工可以從公司中獲得很大的利益。公司員工為給他們支付工資的企業貢獻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智慧與創造性,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企業的存在,在作出對他們有影響的決策時,企業應當為他們考慮。
利益相關者的觀點並不否認經理人員有義務為股東創造儘可能多的回報。但它把這種做法現實地解釋成是為了長遠意義上的最多回報,這種做法與履行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義務是一致的。從根本意義上說,保持員工對公司的忠誠有助於提高生產能力,滿足顧客的需要從而能夠提高銷售量,因此也就提高了利潤。
2.利益相關者分析模式
人們更為熟悉的分析企業的模式是“股東模式”,它主要關注企業的財務經濟關係,以定量分析為主;相反,利益相關者分析是一種定性分析,主要研究行為人。利益相關者分析既包括經濟因素,也包括影響組織和個人的非市場因素,如道德、政治、法律和技術利益。利益相關者管理建立在道德規範的基礎上,這些道德規範迫使企業協調好與企業利益相關者和股東的信託關係:①企業行為是為了實現企業客戶、員工、供應商和股東的利益最大化;②要尊重並滿足這些利益相關者的權利。
利益相關者是指“能影響組織行為、決策、政策、活動或目標的人或團體,或是受組織行為、決策、政策、活動或目標影響的人或團體”。企業的一級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所有者、客戶、員工和供應商。此外,企業股東和董事會對企業的生存也至關重要,因此也是一級利益相關者。企業的CE0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可以是利益相關者,但在利益相關者分析中,通常將他們作為事件主角和企業代表。二級利益相關者包括所有其他利益群體,如媒體、消費者、政府、競爭對手、公眾和社會等。
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倫理基礎是,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目標受制於社會公正,這個公正不僅指個人權利,還應擴展到所有在企業事務中有利益的群體,企業從本質上講不單是“經濟”主體,還具有社會責任。因此,企業行為“應該”對社會負責,不僅因為這是“正確的事”,而且也是為了確保企業自身的合法地位。
利益相關者管理提出了一套分析框架,分析者可以據此勾畫出企業與相關群體的關係,並理順這些關係,從而達成“共贏”的合作方案。此處,“共贏”指企業決策符合社會公正、公平標準,並使所有相關群體受益。
利益相關者分析只是一種分析方法,而不是倫理理論處方,也沒有“內置”道德準則。利益相關者分析中的倫理思維是要問:“對於那些影響商業決策的人以及受到商業決策影響的人而言,什麼是公正、公平、平等、有益?從力量和影響力來分析,誰是弱勢利益相關者?誰能、誰願、誰應該幫助弱勢利益相關者,傳達他們的心聲,並鼓勵他們參與決策過程和結果?”最後,利益相關者分析要求當事企業明確他們對相關人等所負的道德責任,並履行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