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薪

負薪

負薪,漢語辭彙。

拼音:fù xīn

釋義:1、指背柴,謂從事樵採之事;2. 指貧困的生活處境。3、指地位低微的人。4、舊時稱有病為“負薪之憂”。

見《禮記·曲禮下》:“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負薪
  • 拼音:fù xīn
  • 注音:ㄈㄨˋ ㄒㄧㄣ
  • 出處:《史記·河渠書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相關連結,

基本解釋

(1)指背柴。《史記·河渠書》:“令群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薪置決河。”
(2)指地位低微的人。
(3)舊時稱有病為“負薪之憂”。

引證解釋

1、背負柴草
唐杜甫 《負薪行》:“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四章:“余與潮兒方自後山負薪以歸。”
2. 指貧困生活處境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負薪,期與相畢。”
李賀 《自昌谷到洛後門》詩:“為探秦台意,豈命余負薪。” 王琦匯解:“今將西適秦地,必將有所遇合,豈令余窮困無聊,而至於負薪自給乎?”
3. 指地位低微的人。
《後漢書·班固傳上》:“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李賢註:“負薪,賤人也。”
《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漢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
宋蘇軾 《東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負薪能談王道,正謂 允從 輩耶?”
4. 古代士自稱疾病謙辭
禮記·曲禮上》:“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弘 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
《公羊傳·桓公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即罪爾” 漢何休註:“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大夫稱犬馬,士稱負薪。”徐彥疏:“大夫言犬馬者,代人勞苦,行役遠方,故致疾。”

相關連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