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芒,典故名,典出《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指背負芒刺。後以“負芒”喻局促不安。多指大臣權重,皇帝憚懼之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負芒
- 本質:典故名
- 出處:《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
- 所指:背負芒刺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用典示例,相關閱讀,
基本信息
詞目:負芒
拼音:fù máng
注音: ㄈㄨˋ ㄇㄤˊ
解釋:背負芒刺。後以“負芒”喻局促不安。多指大臣權重,皇帝憚懼之甚。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
初,霍氏(指西漢權臣霍光子孫)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霍氏秉權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後,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註:突,煙囪),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灼爛之右。”上乃賜福帛十匹,後以為郎。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後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禍,萌於驂乘。”
譯文
當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說:“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謙虛,不謙虛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別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權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麼?”於是上疏皇上說:“霍氏寬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應當適時抑制他,不要讓他最後到死亡的地步。”上書三次,才聽到。後來,霍氏被殺,而告發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為徐生上書說:“我聽說有個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見他家灶上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了些柴火。客人對主人說:“改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移走,否則將有火患。主人沒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鄰居們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滅。於是主人殺牛備酒,感謝他的鄰居。身上燒傷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們的功勞就座,而獨獨不邀請說改煙囪為彎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假使當初聽了那客人的話,不用牛、酒,最終可以使火患沒有。如今按功勞而邀請賓客,提出把煙囪改成彎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沒有得到獎賞感謝,卻把焦頭爛額的人作為上賓嗎?”主人於是醒悟而邀請他。今茂陵徐福屢次上書說霍氏會有變化,應當防止杜絕他。假如按福所說的做,那么國家不用分割土地出賣官爵,大臣死,叛亂等事都不會發生。往事既然已經發生,唯獨徐福一人沒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視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發灼爛之人的上面。”皇上於是賞福帛十匹,之後任他為郎。宣帝剛被立為皇上時,到高廟祭祀,大將軍霍光以驂乘的身份跟從,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長了芒刺一樣。後來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光任了驂乘,天子才能從容地面對,感覺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殺。因此民間流傳說:“威嚴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禍,是從驂乘開始的。”
釋義
背負芒刺。“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 ,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後以“負芒”喻局促不安。多指大臣權重,皇帝憚懼之甚。
用典示例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 霍侯驂乘,禍起於負芒。”
《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嗣君聽於巨猾,每凜然而負芒。”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 羨亮威權震主,負芒猜忌,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相關閱讀
霍光是漢朝有名的大將軍,漢武帝死前把八歲的漢昭帝託孤給霍光。從此,霍光有廢立皇帝的大權。昭帝的壽命不長,21歲就死了。於是霍光和群臣商議把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立為皇帝。
不久,霍光發現劉賀胸無大志,這讓霍光心中很是憂慮。霍光為了治國安民,只好將無能的劉賀廢掉,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這就是漢宣帝。
劉詢聽說霍光權勢大,威望高,感到很畏懼。一次,劉詢乘車去朝拜高祖廟,由霍光陪同。霍光目光威嚴,劉詢覺得有如芒刺在背那樣難受,渾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