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孝公主墓碑

考古工作者於1980年在吉林省和龍縣龍水鄉龍海村西龍頭山發現了貞孝公主的墓葬,墓內發現了造型生動的彩色壁畫,第一次展現了完整的渤海人形象;墓室內的隨葬品雖在早年已被盜空,但卻保留下這塊完好無缺的墓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貞孝公主墓碑
  • 地址:吉林省和龍縣龍水鄉龍海村
此碑簡介,歷史簡介,

此碑簡介

此碑系花崗岩質,圭形,通高一點零五米,寬零點五八米,厚零點二六米,正面鐫刻志文,陰刻,楷書,共十八行,計七百二十八字。貞孝公主墓誌,是一篇典型的駢體文,有序有銘。序文記述公主一生的行狀,銘文對公主表示讚頌和悼念,此墓誌駢偶講究,對仗精當,韻腳諧調,辭藻華麗。全篇多數以四六相間的句式定句,以四四、六六句式變化,如“婦德昭昭,譽名期於有後;轅馬悲鳴,傾郊野而低昂”。其中許多語句,出自《尚書》、《春秋》、《左傳》、《詩經》等,可以看出渤海文人對儒家經典十分嫻熟,碑文作者並諳知屈原、宋玉、劉向、曹植、謝靈運、阮籍、盧照鄰、王勃、駱賓王等人的作品,例如墓誌中的“簫樓之上,韻調雙鳳之聲”句,就是襲用了唐初盧藏用在《奉和安樂公主山莊制》中“簫樓韻逐鳳凰吟”的詩句脫化而成的。由此可見,墓誌作者對中原文學的造詣是很深厚的。

歷史簡介


貞孝公主墓碑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還對渤海紀年作了補充和訂正。如墓誌中記貞孝公主於“大興五十六年夏六月九日壬辰終於外第,春秋三十六。其年冬十一月廿八日已卯,陪葬於染谷之西原。”據《兩千年西曆對照表》和《二十史朔閏表》得知,大興五十六年為壬申年,唐德宗貞元八年,即公元七九二年。金毓黻著《渤海國志長編》,將大興五十六年繫於癸酉年,唐德宗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辭海》附錄《中國歷史紀年表》,將壬甲年定為寶曆十五年(等於大興五十五年)。這顯然都是存在誤差的,應據貞孝公主墓誌而改正。貞孝公主墓的發掘及墓碑的發現,是渤海考古最大的收穫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