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水村

貝水村

貝水村位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火田鎮東北角,群山環抱,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1180個人口,全村水田面積僅有875畝。有11個村民小組,1056人,總面積1.53萬畝,其中耕地810畝。這樣一個人均分不到一畝水田村落,卻擁有15300畝山林。人均純收入只有1499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貝水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火田鎮
  • 面積:1.53萬畝
  • 人口:1056
村莊概況,基礎設施,經濟發展,自然資源,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莊概況

近兩年來,該村在市委黨建幫扶工作組和多家後盾單位支持下,以黨建促共建,深入開展政策法規進農家、道德風尚進農家、環境衛生進農家、文化娛樂進農家、致富本領進農家活動,認真踐行"十講十比"文明公約,成功掀起了新農村建設高潮。按照"產業多元化,生活城鎮化"思路,咬定"一流"目標,以中心村莊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設施、產業、社會和環境建設,初步構建了園林生態區(湖下區),中心集鎮區(大石陂)、產業開發區(大龍里)、居民住宅區(鐵甲屋、灣裡屋、高梘)等四大區域化格局,農工林牧各業發展形成規模與特色。並通過組建文娛團隊,評選"致富能手"、"和諧家庭"、"賢妻良母"、"優秀黨員"活動,整體營造了積極樂觀、活潑上進的良好氛圍。
入村樓牌入村樓牌

基礎設施

長期以來,貝水村的水利、交通等設施不發達,農業結構單一,村民生活處於貧困狀態。 窮則思變,以省勞動模範龍牛仔為支部書記的新領導班子始終把轉變村民“等靠要”思想作為了工作重點。縣委“雙聯雙建雙創”工作組進駐貝水後,深入農戶、田間和山頭精心調研,並根據貝水實際制訂了“治水、修路、造林、興工”的工作規劃。通過工作組積極爭資引項,長期困擾貝水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開始得到全面建設:2600米的排灌渠、150米的防洪堤、3.5公里的村組公路、國小危房改造、組組通路燈工程、廣播電視網路、電力農網改造相繼完工。有了完善的基礎設施,民眾要求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該村先後投資近300萬元,硬化了環村公路4.5公里、修築了連心橋、接通自來水、建成了入村樓牌、村部、衛生室、農民書屋、籃球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全村廚衛內置式住房改造完成92%,擁有小車36台,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綜合發展水平居全鎮之首。現在的貝水村村民出門走水泥路、居家用自來水和沼氣、晚上到處亮路燈。產業多元化、生活城鎮化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經濟發展

多措並舉發展了榆林、楠竹、烤菸、香菇以及野生蛇等特種養殖產業,其中種植烤菸320多畝,菸農戶均純收入1.8萬多元,成為村民的一大主要收入來源;退耕還林榆木450多畝,楠竹2000多畝,成為茶陵縣退耕還林的重要典型之一;野生蛇養殖基地也被市縣電視媒體多次報導;特別是招商引資創辦了由加拿大老闆與省勞模、省"百姓心中好村官"榮譽獲得者、現任貝水村支部書記龍牛仔合股投資2000餘萬元、被市環保部門認定為目前株洲地區第一家上規模的造紙企業--株洲市龍興紙業有限公司。2009年全村生產總值突破1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3680元。村黨支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就是讓能產100元稻穀的有限農田產出數百元的經濟作物,在工作組的引導和支持下,貝水村的農業產業結構初步調整為烤菸+稻穀+香菇,加上沼氣的建設,大幅度帶來農民的節支增收,在這些項目上人均純收將直接增加330元以上。貝水山多田少,人均不到1畝農田的貝水想發展,就必須敢向“山神爺”要錢。三面環抱的15300畝山林面積里,林業資源十分豐富,村集體在整體利用原有林業資源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經濟林:計畫新造2000畝楠竹林;以及在一個生長期能產生每畝2萬元效益的榆樹林。在積極發展農業的同時,貝水村大力發展了集體經濟,造紙廠、榆木灰廠相繼投產,工廠員工全是本村村民。預計全村村民人均純收將達到3120元,相比翻了一番。
烤菸烤菸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2畝(其中:田 畝,地 畝),人均耕地3.37畝,主要種植玉米,白雲豆,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127.4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0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1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5萬元,占總收入的58.20%;畜牧業收入4.51萬元,占總收入的27.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25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35萬元,占總收入的2.114%;第二、三產業收入1.27萬元,占總收入的7.66%;工資性收入0.80萬元,占總收入的4.83%。農民人均純收入10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3.82%),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鄉村人口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1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13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42%;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太安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 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62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9.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社會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情況;財政對農民補貼情況;民政救濟情況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民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

地圖信息

地址:株洲市茶陵縣零五六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