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格爾

貝格爾

貝格爾(Berger,Hans) 德國精神病學家,1873年5月21日生於巴伐利亞科堡附近的諾伊西斯,1941年6月1日卒於耶拿。研究了腦電節律“阿爾法波”(α波)和“貝塔波”(β波),用於癲癇的和腦血管方面等疾病的診斷。 1929年,貝格爾第一個設計成一套電極系統,置於頭皮之上而與一示波器相聯接,可描記出節律性的電位變化,一般稱之為腦電波。在這一實驗研究中,貝格爾的第一例人類受試者乃是他年輕的兒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格爾
  • 外文名:Berger,Hans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巴伐利亞科堡附近的諾伊西斯
  • 出生日期:1873年5月21日
  • 逝世日期:1941年6月1日
  • 職業:精神病學家
  • 主要成就:兩次“貝格爾號”航行
國家信息,發明創造,貝格爾號,

國家信息

姓名:貝格爾
國家或者地區:德國

發明創造

貝格爾研究了這些腦電節律,並將最占優勢的節律命名為“阿爾法波”(α波)和“貝塔波”(β波)。“腦電圖”(EEG)技術便由此發現而問世了。腦電圖描記已用於癲癇的和腦血管方面等疾病的診斷,隨著人們對大腦的認識的增長,也十分可能作為研究神經系統精細功能的指標。

貝格爾號

貝格爾號
貝格爾號( H.M.S. Beagle)是一艘老式二桅方帆小型軍艦。貝格爾號是一艘裝備有10門大炮的探測船,貝格爾號船長90英尺,能運載120餘人。其艦長為費茨羅伊(Robert FitzRoy,1805-1865)。
1831年12月是貝格爾號第二起航,菲茨·羅伊艦長要為測量大地島的南岸去作一次旅行,然後要訪問南海中的許多島嶼,再經印度群島返航。歷時五年,從英格蘭出發,穿越北大西洋到達南美洲,沿著南美洲的西岸航行,繞過南美洲的合恩島後後進入南太平洋,再沿著南美洲的南岸航行,然後駛向加拉帕戈斯島,之後再向南半球出發,到達澳洲悉尼,沿著澳洲的南岸行駛到達霍巴特(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東南岸港市),繞過澳洲後進入印度洋,繞道非洲的好望角進入北大西洋回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乘此船進行科學考察。
貝格爾號上有兩個尉官:季·韋克姆和布·謝利萬,一名醫生,十名軍官,一名水手長,四十二名水兵 和八名少年見習水手。此外,艦上還應有一名博物學家(查理·達爾文),其次還有一個專門看管儀表、天文鐘和其他儀器的人,一名美術家和一名繪圖員埃爾德,一名曾去過火地島的傳教士和三名火地島人。
這次探險的任務之一是研究和詳細勘察南美洲的東西兩岸。但是政治和經濟任務則是這次航行的基本原因。當時的英 國,力求奪取南美洲的市場,力求促使英國的資本滲透到這個洲的各個國家的經濟中去。因此,這次探險的所謂科學目的,只是英國用來掩蓋自己在南美洲進行擴張的一個最方便的藉口而已。
貝格爾號於1831年12月27日揚帆起航,繞地球一圈,於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國。達爾文沿途考察地質、植物和動物,採集了無數標本運回英國,還未回國就已在科學界出了名。這5年的見識,讓達爾文從一名正統的基督徒變成了無神論者,不可能再去當牧師了,成了職業博物學家。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思考生物的起源問題,最終創建了進化論,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種種巧合促成的貝格爾之航是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
該艦艦長菲茨.羅伊是“標準的”軍官,更是虔誠的教徒,愛上帝更愛真理。所以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後,他憤怒地宣稱達爾文背叛了自己。在著名的牛津論戰中,他手捧《聖經》,高喊“聖書啊!聖書啊!”離開會場。最後因精神錯亂而自殺。
兩次“貝格爾號”航行:從地球到火星
1831年,一艘名為“貝格爾號”(Beagle)的小型木製勘察船駛離了英國,開始了它的科學發現之旅。船上有一個年輕的自然科學家,他的名字叫查爾斯·達爾文,正是因為他,我們永遠地改變了對地球上生命的認識。
172年後的2003年6月2日,一架被稱為“貝格爾2號”(Beagle2)的小型太空探測器發射升空。它將離開大氣層,開始其通向火星的長達7個月之久的旅程,行程長達4億公里。這架太空器中裝載著一系列科學儀器,用於尋找火星上過去或現在的生命跡象。如果“貝格爾2號”有所發現,這個科學結果的重要性將與達爾文的發現同等重要。儘管前後相隔超過150年,這兩次“貝格爾號”之行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雖然用於製造“貝格爾2號”的材料和技術對於19世紀的海員來說是根本不可能想像到的,但人類為實現這兩次航行所表現的能力、雄心和想像力卻是那么的相同。  19世紀海上貿易迅猛發展,為了保證自己的競爭優勢,英國策劃了一次勘測行動,以繪製南美洲東西海岸以及好望角周圍水域的地圖。“貝格爾號”就是執行這項任務的所有輪船中的一艘。  作為一個博物學者,達爾文此行的目的是收集沿途所有動物和植物標本,並考察旅行中所到之地的地質情況。他的研究成果在經歷了將近30年後才得以發表,它就是《物種起源》。這本書對許多在19世紀被廣泛接受的有關地球歷史的觀念提出了質疑,其中包括“人是在時間之初特意由上帝製造出來”的理論。  前後兩次“貝格爾號”航行之所以出現如此驚人的相似之處,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雖然當今的航行技術、勘測方法和對時間的控制已有了極大發展,但蘊涵在這些科學中的原理和標準多年來並沒有什麼變化。  儘管與家相距幾千英里,“貝格爾號”仍舊在英格蘭海軍指揮部的指揮下工作,一有機會,雙方就會相互接發信件。定期聯繫是這次航行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過,投遞偶爾也會有問題。達爾文就是在他起航後1年才收到他的第一批家書。  比較而言,“貝格爾2號”同地球之間的聯繫會快得多,但一個來自火星的信號以光速行駛仍舊需要大約9分鐘才能到達地球。“貝格爾2號”同地球的第一次聯繫將是一個音樂形式的聲音信號,這是由Blur樂隊特意為此次航行所譜寫的。這第一個信號可能會被直接發向地球,而其它所有的聯繫將會通過“貝格爾2號”的搭載者——“火星快車”太空器或美國國家宇航局的“奧德賽”探測器發回地球。  作為歐洲太空總署任務的一部分,“火星快車”太空器的任務是從軌道中研究火星的大氣和表面,並尋找地表下的水。而“貝格爾2號”將要執行的核心任務同“貝格爾號”相同,就是地質研究。按計畫,2003年12月,“貝格爾2號”將登入火星。當“火星快車”距火星僅有5天的行程時會主動釋放出“貝格爾2號”,這標誌著“貝格爾2號”此次火星地面之旅的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