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萊,G.,英國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主教。1685年3月12日出生於愛爾蘭基爾肯尼郡,1753年 1月14日卒於牛津。少年早熟,15歲考進都柏林三一學院,1704年獲學士學位,1707年獲碩士學位,留校擔任講師、初級研究員。1709年刊行《視覺新論》,1710年發表《人類知識原理》,1713年出版《海拉斯和斐洛諾斯的對話三篇》,均成為當時英國各大學熱烈討論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克萊,G.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愛爾蘭基爾肯尼郡
- 出生日期:1685年3月12日
- 逝世日期:1753年 1月14日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英國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主教。1685年3月12日出生於愛爾蘭基爾肯尼郡,1753年 1月14日卒於牛津。少年早熟,15歲考進都柏林三一學院,1704年獲學士學位,1707年獲碩士學位,留校擔任講師、初級研究員。1709年刊行《視覺新論》,1710年發表《人類知識原理》,1713年出版《海拉斯和斐洛諾斯的對話三篇》,均成為當時英國各大學熱烈討論的問題。1734年被任命為愛爾蘭基爾肯尼地區主教,任職18年,仍致力於哲學的思辨。1752年移居牛津附近的新學院。
主要貢獻
貝克萊對於心理學的貢獻,主要是他的《視覺新論》,斷定經驗來自視覺、膚覺的客體、方位、大小和形狀。這本書主要企圖證明人們的視覺經由什麼途徑來知覺客體的距離、體積和位置;並探討視覺的觀念和膚覺的觀念有什麼差異,是否有共同的觀念。他認為由空間知覺來判斷距離的遠近和物體的大小,全憑人們的知覺經驗。物體投射到眼睛網膜的視象受方位、空氣透視和相對大小的影響,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識。還提出眼的輻合作用,眼的投射域和眼的調節作用(緊張度)。這些都符合現代眼科生理的事實。
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也是人所共知的。J.洛克的經驗論確認物產生了心,而貝克萊的經驗論卻顛倒過來,誤認心產生了物。他的有名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意思是感官所印入的各種感覺或觀念,不論如何組合,如何混雜,離開了感知它們的心靈,就不能存在。譬如一張寫字檯的存在,除了自己看見它、摸過它、嗅過它,有過它的顏色、形狀、氣味,離開了感覺,或者許多感覺的複合、組合,什麼也沒有了。
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也是人所共知的。J.洛克的經驗論確認物產生了心,而貝克萊的經驗論卻顛倒過來,誤認心產生了物。他的有名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意思是感官所印入的各種感覺或觀念,不論如何組合,如何混雜,離開了感知它們的心靈,就不能存在。譬如一張寫字檯的存在,除了自己看見它、摸過它、嗅過它,有過它的顏色、形狀、氣味,離開了感覺,或者許多感覺的複合、組合,什麼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