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0日,廣西自治區黨委常委辦公會議同意建立貓兒山電視調頻轉播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貓兒山電視調頻轉播台
- 建成時間:1978年
- 代號:239台
- 覆蓋面積:3801.3平方公里
- 海拔高度:2141米
- 相對高度:1253米
建設
1972年12月28日,自治區廣播局提出239工程建設計畫上報自治區革命委員會。該工程由桂林地區革命委員會組織籌建,土建總面積1227.5平方米,其中技術用房430.5平方米,計畫投資408.5萬元。1973年1月5日,自治區革委會生產指揮組批准桂林地區239工程指揮部勘測修築上山公路的設計方案,全長29公里,路寬3.5米,投資控制在220萬元以內。1974年5月30日,廣播局受自治區建委的委託,審定239工程指揮部上報的台地建設方案,主機房為地下隧道式建築,面積641.5平方米,饋管道建築面積92.3平方米,地面生活用房580平方米,發電機房等附屬用房354.3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68.15平方米。1978年建成,實際投資485.72萬元。該台1978年11月21日設10千瓦彩色電視發射機,接收崩山中轉台的信號,用10頻道開始轉播廣西電視台節目。鐵塔高24米,其中塔身高17米,桅桿高7米,安裝三層蝙蝠翼天線,功率增益5.3分貝;1982年改建圓鋼組合四邊形自立式鐵塔,高75米,其中塔身高45米,桅桿高30米,電視10頻道發射天線改為六層蝙蝠翼;1990年,該天線進行技術改造,採用四偶極天線,增強南面發射,主方向比原天線提高10分貝。覆蓋面積3801.3平方公里,覆蓋人口327.61萬人,對桂林地區的靈川、龍勝、興安、灌陽、全州、資源6縣和桂林市、臨桂縣及三江侗族自治縣達到100%覆蓋。
1972年12月28日,自治區廣播局提出239工程建設計畫上報自治區革命委員會。該工程由桂林地區革命委員會組織籌建,土建總面積1227.5平方米,其中技術用房430.5平方米,計畫投資408.5萬元。1973年1月5日,自治區革委會生產指揮組批准桂林地區239工程指揮部勘測修築上山公路的設計方案,全長29公里,路寬3.5米,投資控制在220萬元以內。1974年5月30日,廣播局受自治區建委的委託,審定239工程指揮部上報的台地建設方案,主機房為地下隧道式建築,面積641.5平方米,饋管道建築面積92.3平方米,地面生活用房580平方米,發電機房等附屬用房354.3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68.15平方米。1978年建成,實際投資485.72萬元。該台1978年11月21日設10千瓦彩色電視發射機,接收崩山中轉台的信號,用10頻道開始轉播廣西電視台節目。鐵塔高24米,其中塔身高17米,桅桿高7米,安裝三層蝙蝠翼天線,功率增益5.3分貝;1982年改建圓鋼組合四邊形自立式鐵塔,高75米,其中塔身高45米,桅桿高30米,電視10頻道發射天線改為六層蝙蝠翼;1990年,該天線進行技術改造,採用四偶極天線,增強南面發射,主方向比原天線提高10分貝。覆蓋面積3801.3平方公里,覆蓋人口327.61萬人,對桂林地區的靈川、龍勝、興安、灌陽、全州、資源6縣和桂林市、臨桂縣及三江侗族自治縣達到100%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