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傳染性貧血是由一種在血管系統內增殖的立克次氏體引起的貓急性或慢性貧血症。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貓傳染性貧血
- 常見病因:致病因子為貓血巴爾通氏體
- 常見症狀:等高熱、黃疸、精神沉鬱
- 流行特點:在炎熱季節發病率高
病因,診斷要點,臨床症狀,流行特點,防治措施,
病因
致病因子為貓血巴爾通氏體。它是一種細小、球狀、桿狀或環狀微生物。該微生物一般存在於紅細胞表面,數量不一,有時游離於血漿中。
診斷要點
臨床症狀
1.患有貧血並伴有體溫升高至39.5~41.5攝氏度時均應考慮此病。
2.急性病例以高熱、黃疸、精神沉鬱、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心力衰弱、呼吸困難、脫水等症狀出現。
3.慢性病例症狀發展緩慢,體溫正常或偏低,機體營養不良、消瘦、食慾減少、精神沉鬱、呼吸無力,眼結膜發白,心跳無力。
流行特點
1.在炎熱季節發病率高。
2.吸血昆蟲叮咬傳播。
3.貓之間撕咬抓傷可能感染。
4.1~3歲公貓發病率高於母貓,貓大多都可隱性感染,但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感染某些疾病及應激因素時,隱性感染可呈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
防治措施
1.輸血是有效的療法,急性病例一次應輸血30~80毫升全血,必要時反覆進行。
2.抗生素療法:四環素5~10毫克每千克體重靜脈注射,每日2次;氯黴素15毫克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每日兩次;先鋒黴素0.05克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每日2~3次。
3.全身療法:補糖,補液,維持膠體滲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