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李氏桿菌病

豬李氏桿菌病(Swine listeriosis)主要是由產單核細胞李氏桿菌引起的人、家畜和禽類的共患傳染病。豬為以腦膜炎、敗血症和單核細胞增多症、妊娠母豬發生流產為特徵的傳染病。本病在我國較多省份發生,但多呈散發,近年來發病率有所上升。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豬李氏桿菌病
  • 英文名稱:Swine listeriosis
  • 主要症狀: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障礙
  • 主要病因:產單核細胞李氏桿菌
  • 多發群體:多種畜、禽、野生動物和人
  • 傳染性:有傳染性
簡介,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鑑別,防制措施,治療,預防,

簡介

李氏桿菌病是多種畜、禽、野生動物和人共患的傳染病。豬患此病較明顯的症狀是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障礙。

病原

產單核細胞李氏桿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大小為0.4~0.5µm×O.5~2µm,呈規則的短桿狀,兩端鈍圓。革蘭氏染色陽性,無莢膜,不形成芽孢,在抹片中單個分散或兩個菌排成V形或並列。在1~45℃的溫度範圍內可以生長,但以30~37℃生長最佳。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中可生長,但在血液或全血瓊脂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加入0.2%~1%的葡萄糖及2%~3%的甘油生長更佳。在4℃可緩慢增殖,約需7 天,故可用低溫增菌法從病料中分離病菌。菌落可產生光滑型和粗糙型變異,光滑型菌落透明、藍灰色,培養3~7天直徑可至3~5mm,在45°斜射光照射鏡檢時,菌落呈特徵性藍綠光澤,在綿羊血瓊脂上可形成窄的β溶血環,此特性可與棒狀桿菌、豬丹毒桿菌鑑別。在粗糙型菌落中可見到長20µm甚至更長的纖絲。該菌在37℃中培養24h可分解葡萄糖、果糖、海藻糖、水楊苷、鼠李糖,產酸不產氣;不分解棉子糖、肌醇、衛茅醇、側金盞花醇、木糖及甘露醇。不還原硝酸鹽、不產生靛基質和硫化氫,甲基紅及VP試驗陽性。用凝集素試驗可將本菌分出15種0抗原和4種H抗原,現已查明本菌有7個血清型和11個亞型,豬、禽以Ⅰ型多見。
本菌在pH5.0以下缺乏耐受性,pH5.0以上才能繁殖,至pH9.6仍能生長。本菌對食鹽有較強的耐受性,在10%食鹽的培養基中仍能生長,在20%的食鹽溶液中經久不死。本菌對熱的耐受性較強,常規巴氏消毒法不能殺滅它,65℃經30~40min才能被殺滅。獸醫上常用的消毒藥都易使之滅活。本菌對青黴素有抵抗力,對鏈黴素敏感,但易形成抗藥性;對四環素類和磺胺類藥物敏感。

流行病學

李氏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從土壤、排污下水、乳酪和青貯飼料里常可發現。可以從50多種動物體內分到,包括反芻動物、豬、馬、犬等,而且多種野獸、野禽、齧齒動物特別是鼠類都易感染,且常為本菌的貯存宿主。患病和帶菌動物是本病的傳染源,其糞、尿、乳汁、精液以及眼、鼻孔和生殖道的分泌液都可分離到本菌。傳染主要通過糞一口途徑發生。自然感染的傳播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眼結膜和損傷的皮膚。污染的土壤、飼料、水和墊料都可成為本菌的傳播媒介。本病一般為散發,但發病後的致死率很高。幼齡和妊娠豬較易感,本病的發生無季節性。

臨床症狀

本病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腦膜腦炎症狀。敗血型和腦膜炎型混合型多發生於哺乳仔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1~41.5℃,不吮乳,呼吸困難,糞便乾燥或腹瀉,排尿少,皮膚發紫,後期體溫下降,病程1~3天。多數病豬表現為腦炎症狀,病初意識障礙,興奮、共濟失調、肌肉震顫、無目的地走動或轉圈,或不自主地後退,或以頭抵地呆立;有的頭頸後仰,呈觀星姿勢;嚴重的倒臥、抽搐、口吐白沫、四肢亂划動,遇刺激時則出現驚叫,病程3~7天。較大的豬呈現共濟失調,步態強拘,有的後肢麻痹,不能起立,或拖地行走,病程可達半個月以上。
單純腦膜腦炎型大多發生於斷奶後的仔豬或哺乳仔豬。病情稍緩和,體溫與食慾無明顯變化,腦炎症狀與混合型相似,病程較長,終歸死亡。病豬的血液檢查時,其白細胞總數升高。單核細胞達8%~12%。
母豬感染一般無明顯的臨診症狀,但妊娠母豬感染常發生流產,一般引起妊娠後期母豬的流產。

病理變化

腦和腦膜充血或水腫,腦脊髓液增多、混濁,腦幹變軟,有小化膿灶。腦髓質偶爾可見軟化區。組織學檢查在血管周圍可見以單核細胞為主的細胞浸潤,形成血管袖套現象。腦組織有局灶性壞死以及小神經膠質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浸潤。由於中性粒細胞的液化作用形成小膿灶,在腦橋和髓質部最多見。
發生敗血症時,肝臟可見多處壞死灶,脾臟偶爾可見。發生流產的母豬可見子宮內膜充血並發生廣泛壞死,胎盤子葉常見有出血和壞死。流產胎兒肝臟有大量小的壞死灶,胎兒可發生自體溶解。

診斷鑑別

依據該病的流行特點、臨診症狀及剖檢病變,可以懷疑本病。確診需做病原菌分離與鑑定和血清學診斷。
1.細菌學檢查 根據臨診症狀和病變的不同,可以採集腦脊液、血液、腦組織、脾臟和肝臟等進行鏡檢和分離培養。取肝、脾、腦組織等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以見到革蘭氏陽性,呈V形排列的小桿菌;將病料接種於綿羊血瓊脂或血液葡萄糖瓊脂平板上,於10%CO2環境中,35℃培養,可長出露滴狀菌落,呈β溶血。
2.動物接種試驗 用病料或24h純培養菌1滴,滴人家兔或豚鼠眼內,另一側眼作對照,1天后發生化膿性結膜炎,或不久發生敗血症死亡。也可將0.5mL純培養物接種於幼兔耳靜脈,觀察其血液中單核細胞上升情況。或接種lO~20g重小鼠,取0.2mL肉湯培養物腹腔注射,觀察3~5日,將其撲殺,觀察肝、脾臟器上壞死灶的形成。妊娠2周的動物接種後可發生流產。
3.免疫血清學診斷 採用螢光抗體法可做快速診斷;此外也可用凝集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
本病應注意與豬偽狂犬病、豬傳染性腦脊髓炎進行區別。

防制措施

治療

豬群發病,應及時隔離治療,嚴格消毒;發病初期,可用鏈黴素、青黴素、慶大黴素及磺胺類藥物注射,並且要大劑量,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於有神經症狀的乳豬,治療往往難以奏效。

預防

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用於本病的預防。預防本病應做好平時的飼養管理,處理好糞尿。減少飼料和環境中的細菌污染。不要從有病的豬場引種,做好豬場的滅鼠工作。定期驅除豬體內外寄生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