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胸膜炎

豬傳染性胸膜炎是由胸膜炎放線桿菌引起的豬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以肺炎和胸膜炎為特徵性病變。該病可引起豬的高度呼吸困難,發生急性敗血症而突然死亡;感染後存活的育肥豬生長緩慢,平均日增重和飼料報酬下降,而耐過種豬因帶菌往往成為潛在的傳染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傳染性胸膜炎
  • 類型:疾病
  • 引起:胸膜炎放線桿菌
  • 特點:呼吸道傳染病
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症狀,防治措施,

病原

病原體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為球桿狀、桿狀、絲狀細菌;表現為多形性,不運動,為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為37℃,生長範圍25~43℃;抵抗力不強,常用消毒藥和較低可殺滅,對低溫有一定抵抗力,5℃下可存活7~10天。病菌主要存在於病豬呼吸道。

流行特點

冬季和早春為多發季節,不同年齡、性別的豬都易感,以6周~3月齡仔豬最易感,而4~5月齡豬發病死亡較多。影響發病率及死亡率的高低的因素很多,如氣候突變,通風不良,飼養環境的突然改變,密集飼養和長途運輸等。隨飼養管理條件和環境條件的改善而不同程度地降低。

臨床症狀

潛伏期為1~7天,其中最急性與急性型豬表現為,病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1.5~42℃,不吃食,精神沉鬱,呼吸急促,有時輕度腹瀉;後期呼吸困難,呈現張口伸舌,犬坐式,從口鼻流出泡沫樣分泌物,有時帶血色,心跳加快,如口、鼻、耳、四肢皮膚呈暗紫色,往往於2天內死亡,個別豬未顯症狀即死亡。有些豬可能轉為亞急性和慢性,病豬體溫39~40℃,食慾減退或廢絕,間歇性咳嗽,病狀逐步緩和。但是,有些慢性型或治癒的或是隱性感染的豬,在其他病原體感染(如巴氏桿菌或支原體等)或運輸等環境改變時,都可能使症狀加重或轉為急性。

防治措施

本病的預防主要是要搞好豬舍環境衛生,防止由外引入慢性、隱性豬和帶菌豬,一旦傳入健康豬,難以清除。如必須引種,應隔離並進行血清學檢查,確認為陰性豬才可引入。
藥物防治要早期及時治療,並注意耐藥菌株的出現,要及時更換藥物或聯合治療。一般首選藥物是青黴素、氯黴素和增效聯磺甲基異惡唑(新諾明),首次治療必須選用注射方法,治療量宜大一點,若結合在飲料和飲水中添加,效果更好。但注意用氯黴素時間不要過長;內服新諾明時應配合等量的碳酸氫鈉(小蘇打)。還可選用長效土黴素、得米先等。還可根據本場的情況,也可可選用傳達室染性胃腸炎油佐劑活疫苗進行預防注射,但疫苗在使用時可能有應激反應,發生此病時最好不要做預防注射,否則可能會促使豬群發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