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仙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豨仙草,中藥材名。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麗江糙蘇帶根的全草。拉丁植物名:Phlomis likiangensis C.Y.Wu[P.bracteosa auct.non Royle]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功能主治為:祛風化痰;通絡止痙;除濕解毒。主治中風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吶斜;癱瘓麻木;痿痹不仁風濕骨痛;痰咳氣喘;麻風;白癜風;白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豨仙草
  • 漢語名稱:Xi Xian Cao
  • 別名:豨薟草、蘅簽草、野蘇子、香蘇。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用法用量,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麗江糙蘇帶根的全草。拉丁植物名:Phlomis likiangensis C.Y.Wu[P.bracteosa auct.non Royle]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溫。歸肝;曬乾。

功能主治

祛風化痰;通絡止痙;除濕解毒。主治中風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吶斜;癱瘓麻木;痿痹不仁風濕骨痛;痰咳氣喘;麻風;白癜風;白帶。

形態特徵

麗法糙蘇,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粗厚。莖粗壯,四棱形,具槽及條紋,上部密被星瘙短絨毛,下部疏被星狀疏柔毛,有分枝。下部的莖生葉葉柄長7-13cm;葉片心形或闊卵形,上部卵形,長7-18cm,寬6-15cm,先端急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心形至圓形,邊緣為具胼胝尖的中齒狀,上面疏生星狀短柔毛及單毛,下面密被星狀短柔毛;苞片卵一菜或卵狀披針形,超過花序很多,柄長0.5-5.5cm。輪傘花序具總梗;苞片葉狀,線狀披針形,通常長4-13mm,寬1.5-5mm;花萼管狀,外面被灰色星狀短氈毛,萼齒5齒;花冠白色或黃色,冠檐二唇形,上唇邊緣流蘇狀,內面被髯毛,下唇3圓裂,側裂片較小;雄蕊4,二強,內藏花絲被毛,後對花絲在毛環上方有鉤狀反折的附屬器;花柱先端不等的2短裂。小堅果無毛。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西北部。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約3500m的草地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知量,搗敷或煎湯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