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陶文於新石器時代出現,是現代文字的祖先。
新石器時代出現,銅石並用時代盛行。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出土的象形陶文最有代表性。大汶口文化發現的象形陶文共二十餘個,圖形很接近實物。一種上面為太陽,中間為月牙,下面為山峰,有人釋為「旦」字;一種像武器中的鉞和錛;一種上面像羽毛,下面像冠,很像印第安酋長的羽冠。
仰韶文化的象形陶文多模仿麥芒和青蛙,圖案比較抽象,難以釋讀。山東鄒平丁公出土的象形陶文是龍山文化的,刻於一塊陶片上,共十一字,第一行三字,其餘各行均為二字。其筆劃較為流暢,刻寫也有些章法,顯然已經脫離了刻劃符號而進入象形文字的階段。這些象形陶文已經接近甲骨文,學術界現在普遍認為,這些象形陶文就是現代文字的祖先,說明中國步入文明時代並不比西亞、北非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