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紅米,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象州紅米種植地域範圍主要在河谷沖積地帶,土壤以瀦育型、潛育型、淹育型水稻土和耕型紅壤為主,利於象州紅米的生長。象州紅米有長粒型和短粒型,主要品種有科德優紅33和紅香粳。米粒平均長6.0毫米、寬1.7毫米、長寬比3.5,米皮赤紅色、米心白色,米飯有檳榔香芋香味、軟硬度適中、冷後不硬,熬粥湯水較稠、米粒膨脹大。紅香粳米粒平均長5.6毫米、寬2.8毫米、長寬比2.0,米皮赤紅色、米心白色,米飯粘性適度、稍硬。
2012年5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象州紅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州紅米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
- 品質特點:米皮赤紅色、米心白色
- 地理標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763號
- 批准時間:2012年5月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象州紅米有長粒型和短粒型,主要品種有科德優紅33和紅香粳。科德優紅33平均株高116.1厘米、穗長24.8厘米、每穗總粒數126.4粒,穀粒平均長8.3毫米、穀粒寬2.21毫米、長寬比4.0,穀粒黃色,谷尖向谷腹略有彎曲,穎殼易開裂,穀粒平均千穗重18.3克;米粒平均長6.0毫米、寬1.7毫米、長寬比3.5,米皮赤紅色、米心白色,米飯有檳榔香芋香味、軟硬度適中、冷後不硬,熬粥湯水較稠、米粒膨脹大。紅香粳米粒平均長5.6毫米、寬2.8毫米、長寬比2.0,米皮赤紅色、米心白色,米飯粘性適度、稍硬。
營養價值
科德優紅33中,維生素9.40毫克/100克至10.50毫克/100克,總黃酮59毫克/100克至65毫克/100克,β-胡蘿蔔素0.55毫克/100克至0.60毫克/100克,花青素14毫克/100克至16毫克/100克;紅香粳中,維生素14.2毫克/100克至15.0毫克/100克,總黃酮118毫克/100克至125毫克/100克,β-胡蘿蔔素0.50毫克/100克至0.55毫克/100克,花青素16.5毫克/100克至17.0毫克/100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象州紅米種植地域範圍主要在河谷沖積地帶,土壤以瀦育型、潛育型、淹育型水稻土和耕型紅壤為主,pH值普遍在5.5-7.5之間,有機質含量大於2.0%,全氮含量0.1-0.2%,全磷含量0.1%,全鉀含量在1.18%左右,土層厚度在12-18厘米之間,利於象州紅米的生長。
水文情況
象州紅米種植地域範圍內河流水系發達,地表水資源豐富。象州縣修建有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80座,水庫面積達2439.31公頃;水塘面積924.45公頃、溝渠面積1658.02公頃、堤壩21.77公頃、灘涂39.52公頃。此外,尚有較為豐富的地下水分布於象州縣各地,各類水體互為調節、補給。根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農用水資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NT/T396-2000)判定,象州紅米種植地域範圍內水質的綜合污染指數為1級,屬清潔水平,適宜生產優質的象州紅米。
氣候情況
象州紅米種植地域範圍屬南亞熱帶北緣向中亞熱帶過渡季風氣候區,季風特點顯著,光、熱、水基本同季,有雨、旱季之分,降水多集中在4至8月。年平均氣溫20.8℃,平均降水量1488.7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00小時,平均相對濕度77%,平均總蒸發量1713.1毫米,歷年平均太陽總輻射107.6千卡每平方厘米。良好的氣候條件給象州紅米的生長帶來保障。
歷史淵源
象州紅米的種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宋代即有種植。象州紅米具有獨特的口感和色香品質,過去壯話叫“花米”,只有富人家才能吃上。但由於產量低,種植面積很少。
1999年,象州縣農科所技術人員黃日輝農藝師培育出了中國第一個“色香味”俱全的紅香米雜交稻――紅香優3號,接著又培育出紅香優號、紅粳等品種。
生產情況
2012年,象州紅米生產面積1680公頃,產量2.016萬噸。
產品榮譽
2012年5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象州紅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象州紅米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象州縣境內的馬坪、石龍、象州、妙皇、運江、寺村、中平、百丈、羅秀、大樂、水晶11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9°25′00″至110°06′00″,北緯23°44′00″至24°18′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環境要求
①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8℃至22℃,絕對最低溫度≥至4℃,年平均日照時數達1600至1800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接近107千卡每平方厘米,≥10℃的年積溫5000℃以上。
②土壤條件:種植地域範圍須在河谷沖積地帶,土壤以瀦育型、潛育型、淹育型水稻土和耕型紅壤為主,pH值普遍在5.0至8.0之間,有機質含量大於2.0%,全氮含量0.08至0.25%,全磷含量達0.08%以上,全鉀含量達1.10%以上,土層厚度在15厘米左右,有利於水稻生根發苗。
③水源條件。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平均相對濕度75%左右,水源源於水源林保護較好的高山。
④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水稻生產技術規程》(NY/T5117—2002)標準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象州紅米是在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下,經象州縣農業技術人員多年培育而選出的一個水稻優良品種。其特徵特性是:該品種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05天左右。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植株較高、抗倒性較差、米皮赤紅色、米飯有香味。
(3)生產過程管理:象州紅米的生產管理參照《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規程》(DB450200/T003—2005)要求進行,主要操作規程如下:
①種子處理
曬種:浸種前曬種半天。
選種:用清水選種,將浮面、半浮面的種子撈出。
浸種消毒:浸種12小時後,用強氯精500倍液至800倍液,消毒10小時至12小時,洗淨後再用清水浸2小時至5小時即可催芽。
②催芽
催芽方法:將浸種消毒好的種子放於45℃至50℃溫水中淘洗3分鐘至5分鐘,使種子受熱均勻後,將種子放於透水透氣性好的竹筐中催芽,破胸前溫度保持在38℃至40℃,破胸後溫度保持在25℃至30℃。
催芽標準:塑膠盤育秧、旱育秧,谷芽露白時播種;半水育秧,谷芽長半粒谷,根長一粒谷時播種。
秧地選擇: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無雜草,弱酸性到中性的稻田或旱地進行育秧。
③整地施肥
旱育秧播種:播種前10天至20天,每平方米秧床施腐熟農家肥10千克,三元複合肥30克或尿素50克,鉀肥25克,普鈣100克。施肥後將肥與表土拌勻整平,播種前3天每平方米用70%敵克松2.5克沖水2千克,噴施均勻消毒秧床。
半水育秧:播種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15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翻耙均勻,播種時再施氯化鉀10千克作面肥。
播種期:早稻在3月上中旬播種,晚稻在7月上中旬播種。
④播種方法
盤播:選用434孔或353孔大孔塑膠秧盤,用無雜質的肥泥與壯秧劑拌勻後填滿秧盤(每50片到60片秧盤用0.5千克壯秧劑),以灌滿為宜,然後每孔播1粒到3粒稻種。
旱播:秧床按1.2米至1.4米(廂面)起廂,廂高5厘米左右,廂溝寬0.5米,用木板壓平苗床、澆足水分,使10厘米左右土層處於水飽和狀態,待床面無積水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種量0.052千克到0.060千克,將種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然後用木板將種子輕壓入土中,蓋一層預先篩好的肥沃細土,厚度為厘米,蓋種要均勻。
半水育秧播種:秧田犁耙好開溝起壟,壟寬1.3米至1.5米,用木板將泥漿拉平即可播種,每667平方米播種12千克到15千克。
用種量: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量1.3千克到1.5千克。
⑤秧田管理
溫度管理:早稻防寒育秧管理,播種到出苗前密封管理;出苗轉綠後,無風晴天上午9時到下午15時,膜內溫度控制在25℃至30℃;二葉期以後,溫度控制在20℃至25℃;3.5葉至4.5葉期溫度控制在20℃。中、晚稻不蓋膜,常溫管理。
秧苗排灌:秧苗紮根起針前,遇上雨天,應採取措施防止雨水將種子沖亂。播種後至起針期,應保持畦面濕潤為主,以利紮根長苗;三葉以後,水田播秧,畦面保持淺水層,促進秧苗生長;旱播育秧,畦面仍以濕潤為主。
秧苗施肥:秧苗長至2葉至2.5葉時,每667平方米秧田施腐熟糞水250千克、尿素2.5千克、氯化鉀2.5千克作斷奶肥。7天后,每667平方米秧田再施腐熟糞水(或沼氣液)500千克、尿素5千克、氯化鉀5千克作壯苗肥。
秧田防治病蟲害:播種前應統一滅鼠,秧田期應注意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癭蚊、稻瘟病等病蟲害。
⑥移植
移栽期:早稻4月上旬到中旬移植,晚稻7月下旬到8月上旬移植,拋栽的秧苗3.5葉到4.5葉時移植,插植的在秧苗4葉到6葉時移植。
合理密植:每667平方米1.8萬穴到2.0萬穴,每穴1本到2本。
⑦大田施肥
原則:肥料使用原則應符合NY/T 496的規定。
採用測土配方施肥,N:P2O5:K2O比為1:0.5:1,一般有機肥占總施肥量的30%以上。
安全間隔期15天以上。
⑧施肥方法
基肥
早稻:3月下旬,每667平方米大田壓青綠肥1500千克或施足腐熟農家肥1000千克,鈣鎂磷肥25千克到305千克、碳銨25千克耙田後拋(插)秧。
晚稻:推廣稻草還田。7月下旬,每667大田施足腐熟農家肥1000千克、鈣鎂磷肥、碳銨各25千克耙田後拋(插)秧。
分櫱肥:早稻移栽後5天到7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氯化鉀3千克到5千克,移栽後15天至18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到15千克、氯化鉀各8千克到12千克。
晚稻移栽後5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氯化鉀3千克到5千克,移栽後12天到15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到15k千克、氯化鉀各8千克到12千克。
穗粒肥:在孕穗後期,如發現禾苗長勢缺肥,看苗施肥,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2千克到4千克。
水分管理:淺水插秧,立苗前保持淺水層。
分櫱期保持淺水,濕潤交替灌溉。
夠苗後(苗數達到穗數的80%至90%)時,開始露田和曬田,採取多次輕曬。
幼穗分化後灌水並保持淺水層至抽穗揚花期。
灌漿成熟期間歇灌溉、乾濕交替。
收穫前7天左右斷水。
⑨有害生物控治技術
有害生物的控制應符合NY/T 5117的規定。
⑩農業防治
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定期輪換品種,保持品種抗性,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採用合理耕作制度、輪作換茬、種養(稻鴨、稻魚等)結合、健身栽培等農藝措施,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生物防治:通過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學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等措施,保護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和為害。
物理防治:採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色光板、性誘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
化學防治
農藥使用準則:農藥使用應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象州紅米安全衛生指標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規定。
- 收穫、運輸與貯藏
①收穫
一般早稻以齊穗後25天到30天,中稻以齊穗後30天到35天,晚稻以齊穗後35天到40天收割,掌握這個時間收穫,能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
②乾燥方法
要改在強烈陽光下曝曬為陰乾、風乾或間歇曬乾,以減少米粒斷裂,提高整精米率。
③產品運輸與儲藏
產品運輸、儲藏所用的場地、設備必須安全、無污染,貯藏期間,稻穀含水量應在13%以下,採取適當措施降低貯藏環境中溫濕度,使種子內部的代謝活動處於較低狀態,積極防治倉庫內害蟲和微生物。
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分糙米米和精米包裝,包裝使用真空薄膜袋,薄膜袋必須清潔乾燥,包裝要嚴格按工作流程操作。標誌使用人須在其產品的包裝物上統一標註農產品地理標誌(象州紅米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