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嶼保稅區

象嶼保稅區

象嶼保稅區1992 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位於台灣海峽西岸、廈門東渡港區。區內設管委會並代表政府施政,象嶼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運營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嶼保稅區
  • 時間:1992 年
  •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廈門東渡港區
  • 第一期:面積0.6平方公里
區域概述,區位優勢,主要功能,未來發展,

區域概述

象嶼保稅區1992 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位於台灣海峽西岸、廈門東渡港區。第一期面積0.6平方公里,二期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
廈門象嶼保稅區
經濟發展
2000年廈門象嶼保稅區全年實現加工工業總值1.6億元,比1999年增長83%;工業銷售總值.56億元,產銷率接近100%;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3.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進口2.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全年新設項目16個,投資金額783.64萬美元,增資項目5個,增資金額278.36萬美元,土地出讓收益400萬美元,全年合計新增投資金額1 726萬美元,其中外商投資額1 190萬美元,利用外資金額比上年增長28%;實現兩稅收入5 533萬元,其中中央級1 255萬元,地方級收入4 278萬元,分別比1999年增長 27.55%、84.6%、19%。
功能開發
2000年下半年,象嶼保稅區管委會決定把保稅區功能定位轉向重點發展倉儲及現代物流業,形成"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加工貿易、碼頭經營"的發展思路,把發展海港物流業與加快碼頭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拓展保稅區功能和發展空間,並調整了區內堆場和加工用地規劃。2000年引進的21個項目中,倉儲物流、高新技術項目占42%,投資額為725萬美元,占新增項目投資額的70%,且新引進的工業項目大多為高科技項目,涉及柔性電路板、電腦織嘜機、精密機電等領域,改善了保稅區產業結構。推進專用碼頭建設。13#、14#泊位已建成,即將投入生產。15~16#泊位水工主體工程於2000年10月完成,到2000年底已完成投資逾2億元,並通過有關部門驗收,預計2001年秋季正式投入運作。象嶼保稅區專用碼頭泊位岸線總長976米,年設計吞吐能力可達80萬TEU以上。市政府已明確將東渡港區的12#~19#泊位聯合運作,可進一步完善保稅區服務功能,增強物流分撥能力,促進區港合一戰略的實施。
招商引資
保稅區組團參加了廈門"4·8"台交會,第四屆"9·8"中國投洽會,12月份的香港中國投洽會等招商活動,接待國內外客商200多批次,確定儲備項目50餘個,並派專人負責80多個項目跟蹤。對已簽約項目加強後續服務,積極協助辦理立項、選址、用地、環保、招投標、施工等手續,確保項目落實到位。全年共落實了安能利塑膠、貝姆勒精密機電、求多實柔性電路板、萊寶機械、大通物流、外運物流、太平物流等一批高質量的項目。安能利項目從立項、開工到建設完畢僅用了3個月時間,愛工(廈門)電機項目簽約1個月就投入生產,效率之快令投資者感到滿意,有力地推動了招商成果的落實與轉化。據統計,到2000年底,區內已有國運、太平物流、大通物流、外運物流、伯靈頓、勝獅貨櫃、裕利等倉儲物流企業10多家,投資總額約1 500萬美元,倉庫面積達16萬平方米。2000年倉儲物流企業進出境總值1.95億美元,占全區貿易總額的58.56%,成為象嶼保稅區重要的新經濟成長點。
服務管理
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強化"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機關工作形象,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完善企業走訪制度、駐保稅區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海關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解決保稅區發展、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保稅區進出境貨物採取了直通式監管模式。對經由廈門關區進出境的保稅區貨物取消重複查驗,提高了通關效率,又為企業節省了通關成本。進一步完善市政配套。組織並完成了1號開閉所、綜合服務樓項目的方案設計與論證;解決了企業員工就餐、區內自來水用水指標、工業用水價格等問題,降低了區內企業的營運成本;重新規劃區內交通線路,改善交通條件;協調市電信局擴容區內通信線路,改善區內通信條件。

區位優勢

該區是西太平洋區域性國際中轉港的主要組成部分,閩西南、閩粵區域性航運集散中心,是海峽兩岸貨物集散中心。

主要功能

· 企業可選擇在區內從事貨物拆裝箱、貨櫃堆存、進口貨物分撥、境外貨物寄倉。
· 進口貨物在區記憶體儲可緩徵關稅,實行保稅管理。
象嶼保稅區
· 區內貨物分撥可實行批量進口、分批銷售、售後核銷。
· 海關對區內企業貨物實行直通式監管,通關迅速、快捷。

未來發展

廈門市政府正加緊實施“海空港保稅聯動區”規劃,該聯動區包括廈門象嶼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東渡港區(海天、象嶼碼頭)、航空港物流園區,總面積達 9 平方公里。保稅區作為規劃中的重要功能區,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