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精舍原名“應天山精舍”,亦稱“象山書堂”。原址在信州貴溪象山(原名應天山,今屬江西)。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為陸九淵及其學派的學術活動基地。陸九淵門人彭世昌訪舊於貴溪應天山麓張氏,因登山遊覽,見林茂而泉清,因商議迎陸九淵上山講學。淳熙十四年(1187),九淵“登而樂之, 乃建精舍”。次年改山名為象山,學館亦隨之易名。學子自備糧草,結廬山上,相與講習,前後五年,達千餘人。紹熙二年( 1191),九淵赴荊門軍任職,囑高弟傅季魯居山講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山精舍
- 釋義:南宋書院
象山精舍原名“應天山精舍”,亦稱“象山書堂”。原址在信州貴溪象山(原名應天山,今屬江西)。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為陸九淵及其學派的學術活動基地。陸九淵門人彭世昌訪舊於貴溪應天山麓張氏,因登山遊覽,見林茂而泉清,因商議迎陸九淵上山講學。淳熙十四年(1187),九淵“登而樂之, 乃建精舍”。次年改山名為象山,學館亦隨之易名。學子自備糧草,結廬山上,相與講習,前後五年,達千餘人。紹熙二年( 1191),九淵赴荊門軍任職,囑高弟傅季魯居山講學。
象山精舍原名“應天山精舍”,亦稱“象山書堂”。原址在信州貴溪象山(原名應天山,今屬江西)。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為陸九淵及其學派的學術活動基地。陸九淵門人彭世昌訪舊於貴溪應天山麓張氏,因登山遊覽,見林茂而泉清,因商議迎陸九淵...
書院位於江西省鷹潭市下轄的貴溪市境內,書院於南宋諄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當時稱作“象山精舍”。貴溪應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陸九淵登而樂之,乃建精舍居焉。學生也悄悄結廬其旁。早晨鳴鼓“揖升講座”,從容授學。講授五年,求學者超過數千人。當時已負盛名的理學家朱熹寫信給陸九淵說:“聞...
象山書院,位於江西貴溪,與長沙嶽麓書院、金華麗澤書院、廬山白鹿洞書院為南宋著名的四大書院。從南宋至清末,象山書院在貴溪共遷建五處。簡介 ①應天山象山精舍。象山精舍的開創者是陸九淵及其門徒彭世昌,象山精舍是為象山書院的前身,地址在江西貴溪上清鎮東南的應天山。宋淳熙十四年(1187),彭世昌來貴溪尋訪老朋友,...
象山縣丹城西寺,大殿前楹柱上懸一聯:“海國舊遊經,依然到處桑麻,滿城桃李;蓬山無限好,更有一灣流水,幾杵疏鐘。”為民國12年縣令李芳題。天王殿已重建煥然一新,兩廊前10間、後5間,東廊外為齋堂,堂外高坡上,中三楹藥王殿,左右精舍翼然,西廊外客房一幢5開間兩層,建築規模於縣內首屈一指。縣內...
陸九淵(1139-1193),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嘗於江西貴溪象山建“精舍”聚徒講學,學者因稱象山先生。陸氏為“心學”創始人,其易學思想構成了心學的根本內涵,他本人也成了中國古代易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象山語錄》在言談之間涉及到廣泛的內容,除了心學體系自身的概念、方法外,還包括為學的淵源、任務等,既是...
明張鳴鳳《桂故》載:“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軒。軒廢已久。”根據方信孺《題雲崖軒》和邵以仁在方所鐫詩之前便建“古雲崖軒”的記述。雲崖軒確建何時無可考。方信孺詩有“不用窮探費杖藜,隱然林壑挾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更著雲崖一段奇”之句,說雲崖軒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關於象山名城,據清《丹徒縣誌》記載:“石公山在城北九里江邊。石公山頗握險要,與江中焦山相對峙。因山形如雙象,故又名象山。”有關志書記載象山堤沿江長一百五十丈。象山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石隱庵一名石隱精舍,位於象山北麓,建於南宋乾道年間,原名普濟寺或普賢寺。象山過去是焦山定慧寺的塔陵之所,舊時...
”陸九淵去世後,他的再傳弟子將象山精舍遷到貴溪三峰山下,並得詔賜“象山書院”匾額。由於它的顯著教學成績和深遠的影響,與嶽麓、白鹿、麗澤書院齊名,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南宋四大書院”之一。陸九淵的教學思想自成體系,以“明理、志道、做人”為辦學宗旨。他辦學的最突出特點是不用學規,提倡言傳身教,主張...
象山精舍因陸九淵而聞名天下,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在廬山五老峰下,唐貞元年間李渤與其兄李涉曾在此地隱居讀書。李渤畜一白鹿自隨,於是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其所居為白鹿洞。後來李渤當了江州刺史,在這裡建築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又辦起學館,稱“廬山國學”,到了宋代擴建為書院。白鹿洞書院的鼎盛時期在...
象山精舍因陸九淵而聞名天下,被稱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元朝將書院完全官學化。明代書院官學化程度遜於元,但四次毀天下書院,書院被毀不少。清初,書院得以恢復。以後隨著時代的前進,1901年中國 在“新政”之後,許多書院被改制成學堂,或被廢止。這個曾代表著中國古代教育輝煌與驕傲的名字就這樣淹沒於歷史的滾滾塵煙...
應天山重巒疊嶂,飛瀑流泉,風景秀麗。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是龍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景觀有象山精舍遺址、應天寺遺址、玉淵臥龍、七級瀑布、雲客爭路、松林陡坡、九峰聯屏、碧蓮池、蟠徑石、彈子石、歇石等。歷史文化名人 陸九淵曾有詩《應天山》,描寫這裡的秀美景致,並記敘與友人這裡的趣事:“我家...
應天山重巒疊嶂,飛瀑流泉,風景秀麗。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是龍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景觀有象山精舍遺址、應天寺遺址、玉淵臥龍、七級瀑布、雲客爭路、松林陡坡、九峰聯屏、碧蓮池、蟠徑石、彈子石、歇石等。上清天師府 著名道教宮觀——上清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明太祖易天師之號“大真人”,...
在這個學美術出身的象山男人臉上,能讓人品味出一種執著的精神,一種幸福的嚮往,一種信仰的厚重。在他的眼裡,讀不到商人的精明,滿滿溢出的是對古玉器發自內心的執著欣賞,與中華古老文化的眷戀與敬重。美玉藏神 他拿出一尊如脂如膏的清代乾隆犀牛尊,捧在手心感覺清潤而冰涼。久久的凝視著,流光瀲灩,忘情地...
《三聽家訓振家風:陸九淵與陸氏家風》是一本2022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丹。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角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心學創立者陸九淵,從其家族的興衰開篇,講述他傳奇的一生:“神童”四歲問天、八歲奇解論語,進士及第,聚徒講學,創建象山精舍,“鵝湖之會”,為官剛正廉潔造福...
《心學起源與發展》是2019年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翁龍仁。內容簡介 本書以“心學”的起源與發展為視點,從古代治國“十六字心訣”--心學源頭;孟子的“四心四端”說--心學的發端;到陸九淵“宇宙”觀--演繹心學命題;陸、朱“鵝湖之會”--心學從理學中分離;貴溪“象山精舍”--陸九淵傳播心學思想...
五、創建象山精舍,出任荊門知軍 第三章 道外無事與事外無道 一、皇極大道論: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二、人民正理論: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三、制度公德論: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四、聖賢本心淪: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第四章 艮背無我與行庭無物 一、“無二”意境的思想淵源和漸進層次 二、“此心”的現象...
第四章象山講學。心學理論的完善 第一節築象山精舍,教書育人 第二節以書言事,對地方政治的關心 第三節太極、無極之辯 第四節心學學脈與“朱陸異同”說 第五節作《荊公祠堂記》,“了百餘年未了之公案”第五章荊門之政,心學的光輝閃耀 第一節荊門施政 第二節教化百姓,心學的倫理內涵 第六章心學的傳承...
石室岩寺坐落在莆田市城廂區西郊大象山中部。始建於唐初,已有1000多年歷史。高僧妙應禪師為其開山祖師。據載,妙應祖師在此開山肇築二石室習禪,馴服二虎,故名伏虎岩。宋紹聖年間,住持道靜擴建為寺,初名“石室岩精舍”,後改名為“妙應寺”,後寺院興廢不一,元明兩代更是兩經火毀。明萬曆年間,禮部尚書陳...
98風流遺韻紅塵中——象山爵溪街心戲亭 102神州第一藏書樓——天一閣 l08書聲琅琅傳千載——慈城孔廟 116寧波免費教育的發軔之地——普迪國小 120被歲月封存的琅繯福地——抱珠樓 124蘊藏千古正氣的鄉村學舍——石鏡精舍 126寧波幫的啟蒙地——葉氏義莊 工程設施 130造福千載的偉大水利工程——它山堰 136屏障...
晦庵、南軒、東萊、(象山),講道盛矣,因數明理,復有一蔡西山出焉。孔孟教人,言理不言數,(然天地之間,有理必有數,二者未嘗相離,河圖、洛書與危微精一之語並傳。)邵、蔡二子欲發諸子之所未發,而使理與數粲然於天地之間,其功亦不細矣。“人物評價 在歷史上,蔡元定應該是一個被低估的人物。《宋史...
石室岩,又名“伏虎岩”,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下磨村大象山,“石室藏煙”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景點簡介 石室岩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下磨村大象山,“石室藏煙”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石室岩寺依託山勢,布局自由,建築靈巧,古樸大方。其“所處多樣化的地貌特徵,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以及天然...
孚先退隱桃溪後,著“桃溪精舍”於西山,立“求志堂”作為聚徒講業之所。甘泉先生還為“求志堂”和“善養堂”寄贈題匾。他為“求志堂”題到:“邇者有自嶺外來者,能道周子隱於西山之麓,匾其居曰‘求志’,體認天理之教,而授徒講學其中。予蚤(通“早”)知周子之志貞於自適也,故寄題雲。”他...
而莆田城內的西屏山(又稱大象山)的石室岩寺(又名“西岩石室”、“妙應寺”、“石室岩精舍”)的玉皇殿,在誕辰日雲集著數以萬計的善男信女進山燒香禮拜。眾信徒為了趕時間,力爭在初九早第一時刻鐘插上香支,從初八傍晚時分,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背著挎包或拎著小袋,裝上香燭、貢銀、鞭炮等物,爭先恐後...
明張鳴鳳《桂故》載: “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 曰云崖軒。軒廢已久。”根據方信孺《題雲崖軒》和邵以仁在方所鐫詩之前便建“古雲崖軒”的記述。雲崖軒確建何時無可考。方信孺詩有“不用窮探費杖藜, 隱然林壑挾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 更著雲崖一段奇”之句, 說雲崖軒建在象山麓是...
陳漢章(1864年3月13日—1938年6月29日),譜名得聞,字雲從,別號倬雲,晚號伯弢,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東陳鄉東陳村人,國立北京大學、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經史學家,教育家,一代鴻儒,國學大師。其一生自始至終勤奮自學和刻苦研讀;一生致力經史子集“四部”的研究;一生弘揚國學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一生...
岩壁上這"活源"二字,系清光緒壬午陛用總兵浙江象山協副將楚南余宏亮所題寫。相傳活源取自朱熹《觀書有感》一詩:"半廟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字,即點出了水簾洞的景致,又勾起人們對朱熹求學精神的追思,恰到好處。"水簾晴雪,赤壁明珠",...
(7)朱陸之辯的哲學實質――兼論陸象山的學術淵源,中國哲學史(季刊)1998年第3期15 ;《新華文摘》1998年第12期部分轉載,《光明日報》理論版1998年10月3日論點摘編。(8)道德勇氣新論,湖湘論壇1999年第1期5。(9)論倫理建設與道德建設,現代哲學1999年第1期;《光明日報》理論版1999年4月16日論點摘編,...
陸續出現睢陽(應天府)、嶽麓、白鹿洞、嵩陽、石鼓、茅山、象山等書院。其中睢陽(應天府)、嶽麓、白鹿洞、嵩陽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到仁宗末年,北宋前期較有影響的書院全部消失。熙寧四年(1071)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以削弱書院和縣學。七年將有教授的州中書院併入州學。南宋初期,張栻、朱熹、...
江南有許多著名的書院。四大書院占其三,分別為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其餘的還有鵝湖書院、象山書院、信江書院、麗澤書院、東林書院、明道書院、茅山書院等。江南地區的湖南還有中華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 從古至今,歌詠江南的大量文學作品構築了中國人想像中的“江南”。著名的有白居易的《江南好》,蘇東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