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花草(茜草科豐鈕扣草屬植物)

豐花草(茜草科豐鈕扣草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豐花草(Spermacoce pusilla Wallich)是茜草科豐鈕扣草屬草本植物。豐花草莖單生,不分枝,四稜柱形,棱上有極窄翅;葉革質,近無柄,線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葉兩面粗糙;花聚集成球狀生於托葉鞘內,無梗;萼片線狀披針形;花冠近漏斗形,白色,頂端略紅;翁果長圓形至近倒卵形;種子狹長圓形,一端具小尖頭,一端鈍,乾後褐色,具光澤並具橫紋;花果期10-12月。

豐花草原產南美洲,現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熱帶和溫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萬寧、陵水、三亞、東方、白沙等地。非花草喜陽光充足的地方,耐乾旱和貧瘤。豐花草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

豐花草在藥用價值方面,《新華本草綱要》中記載,全草人藥,味苦,性涼;活血祛瘀,消腫解毒。豐花草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用於牛羊飼料。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經濟,藥用,

形態特徵

莖纖細,單一或下部分枝;枝有4棱,棱上被毛。葉對生;近無柄;托葉與葉柄合生,寬而短,頂有數條棕紅色長刺毛;葉條形或披針狀條形,長2.5-5cm,寬2.5-6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兩面粗糙,乾時邊緣背卷。球狀聚傘花序腋生;無總花梗;小花數朵至多朵;小苞片絲狀,長於花萼;萼筒長約1mm,頂部4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白色,近漏斗形,花冠筒長1.5-2.5mm,裡面無毛,頂部4裂,裂片線狀長圓形,長不到1mm;雄蕊4,花葯心形,伸出。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長約2mm,直徑1.5mm,先端被柔毛,成熟時從先端向下開裂;種子狹橢圓形,腹面有溝槽,暗褐色。生於空曠草地、山坡或路邊。
直立、纖細草本,高15-60厘米;莖單生,很少分枝,四稜柱形,粗糙,節間延長。葉近無柄,革質,線狀長圓形,長2.5-5厘米,寬2.5-6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兩面粗糙,乾時邊緣背卷,鮮時深綠色;側脈極不明顯;托葉近無毛,頂部有數條淺紅色長於花序的刺毛。花多朵叢生成球狀生於托葉鞘內,無梗;小苞片線形,透明,長於花萼;萼管長約1毫米,基部無毛,上部被毛,萼檐4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頂端急尖;花冠近漏斗形,長2.5毫米,白色,頂端略紅,冠管極狹,柔弱,長約1毫米,無毛,頂部4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1.5毫米,外面無毛,僅頂端有極疏短粗毛,裡面被疏粗毛;花絲長1-1.5毫米,花葯長圓形,花柱纖細,長2.5毫米,柱頭扁球形,粗糙。蒴果長圓形或近倒卵形,長2毫米,直徑1-1.5毫米,基部無毛,近頂部被毛,成熟時從頂部開裂至基部,隔膜脫落;種子狹長圓形,一端具小尖頭,一端鈍,長2.2-1.3毫米,直徑0.5毫米,乾後褐色,具光澤並具橫紋。花果期10-12月。
豐花草
豐花草線稿圖

產地生境

豐花草原產南美洲,現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熱帶和溫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萬寧、陵水、三亞、東方、白沙等地。非花草喜陽光充足的地方,耐乾旱和貧瘤。生於海邊和山地草坡,海拔50-350m。

繁殖方法

豐花草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

主要價值

經濟

豐花草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用於牛羊飼料。

藥用

豐花草在藥用價值方面,《新華本草綱要》中記載,全草入藥,味苦,性涼;活血祛瘀,消腫解毒。
【性味】苦;涼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生態環境】生於空曠草地、山坡或路邊。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海南省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內服:煎湯,10-15g。
【出處】《中華本草
基本信息
【拼音名】Fēnɡ Huā Cǎo
【別名】假蛇舌草、波利亞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草科植物豐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rreria stricta (L.f.) G.F.W.Mey.[B.pusilla(Wall.)DC.]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海南省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份
種子含脂肪酸(fatty acid),胺基酸(amino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芸香甙(rutin)和斛皮素(querceti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