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麻,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葡萄葉艾麻Laportea violacea Gagnep.帶根的全株。分布於廣西西南部。具有祛風除濕,和胃化濁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胸悶脘痞,腹痛吐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豆麻
- 別稱:麻風草、廣西艾麻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蕁麻目
- 科:蕁麻科
- 屬:艾麻屬
- 種:葡萄葉艾麻
- 分布區域:廣西西南部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帶根的全株。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
祛風除濕,和胃化濁。
主治
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胸悶脘痞,腹痛吐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集,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灌木或半灌木,高1-2米。莖幹時帶紫褐色,上部與小枝生刺毛,有時變無毛或近無毛,刺毛粗硬,長3-4毫米,具長的毛枕。葉寬卵形或近心形,長5-12厘米,寬4-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常截形,稀淺心形或驟狹,邊緣具牙齒,上面暗綠色,帶光澤,被緊貼生的小刺毛和極稀疏的長刺毛,下面常帶紫色,疏生大小刺毛,鐘乳體細點狀,兩面密布,尤上面較明顯,基出脈3,其側生一對弧曲,伸達上部與側脈網結,側脈3對,在近邊緣彼此網結;葉柄長4-8厘米,被毛同幼枝;托葉三角狀卵形,長約3毫米,先端2淺裂。花序雌雄同株, 狹圓錐狀,分枝短,雄的生雌花序的下部葉腋,具短梗,長達8厘米,雌的生近頂部葉腋,長達20厘米,花序梗長7-10厘米,序軸被大小刺毛。雄花近無梗,在芽時扁圓球形,徑約1.5毫米;花被片(-4) 5,合生至中部,外面近先端無角狀突起,疏生細刺毛;雄蕊(4-) 5;退化雌蕊倒梨形,長約0.3毫米。雌花具梗:花被片4,不等大,側生2枚狹卵形,長約0.7毫米,背生的一枚卵形,內凹,長約0.3毫米,腹生一枚三角狀卵形,長約0.2毫米;子房具短的雌蕊柄,柱頭絲形,長2-3毫米。瘦果倒卵形,歪斜,稍扁,長約2毫米,兩面有疣狀突起,下部收縮成柄,著生於短的雌蕊柄上;花梗在果時膨大成倒圓卵形的膜質翅。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100m的山坡疏林中。分布於廣西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