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豆蕪菁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寄主及危害特點,形態及習性,防治方法,
寄主及危害特點
蕪菁寄主較多,除危害豆類蔬菜及豆類作物外,還可危害茄果類的辣椒、番茄、馬鈴薯;綠葉菜類的莧菜、蕹菜;禾本科的玉米,以及甜菜、向日葵、苜蓿、芝麻、棉花等經濟作物。主要以成蟲群集危害,大量取食寄主葉片、花瓣乃至果實,影響植株正常生長與結實,降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形態及習性
蕪菁成蟲為體中型具有鞘翅的甲蟲,但鞘翅較柔軟,前胸背板較鞘翅狹窄。條蕪菁體黑色。頭帶紅色,鞘翅上各具一黃白色條紋,以豆蕪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為代表。斑蕪菁體亦呈黑色,頭黑色,鞘翅上有黃黑相間的橫斑紋,以眼斑蕪菁[Mylabris cichoriiLin.別名黃黑花蕪菁]為代表。蕪菁年發生世代,華北地區為1代/年,湖北為2代/年,華南地區年發生世代不詳,估計2代/年以上。就豆蕪菁來說,一代區成蟲在6、8月份危害,8月份為嚴重危害期,大豆開花前後最重;二代區越冬代成蟲於5-6月間發生,集中危害早播大豆,以後轉害蔬菜。第1代成蟲出現於8月,危害大豆最為嚴重,9-10月間轉到蔬菜上危害。成蟲多白天活動,活潑善爬,具有群集危害習性,受驚時則迅速分散或墜落地下,其腿節末端可分泌含有蕪菁素(別稱斑蝥素)的黃色液體,如人體皮膚觸及,可引起紅腫發皰。成蟲產卵於土中,產卵前先用口器和前足挖一產卵穴,每穴產卵70-150粒,呈菊花狀排列。蕪菁成蟲為植食性,但其幼蟲則以蝗卵及土蜂巢內幼蟲為食,如缺食物,則10天內可死亡。幼蟲共6齡,1-4齡幼蟲食量漸增,5—6齡幼蟲則不需食料,末齡幼蟲在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
(1)害蟲發生嚴重地區或田塊,收穫後及時深耕翻土,可消滅大部分土中蟲蛹。
(2)人工網捕成蟲。可利用成蟲群集危害習性,於清晨用網捕殺。
(3)藥劑毒殺。可於成蟲發生期噴施90%敵百蟲結晶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或21%滅殺斃亂油5000倍液,或2.53功夫乳油3000倍液,1-2次或更多,交替噴施,噴勻噴足。另外,鑒於蕪菁幼蟲在土中活動,筆者建議在蕪菁常年嚴重危害的地區,還可探索土壤灌淋藥液,毒殺土中蟲蛹的辦法進行防治,以減少成蟲蟲口數,可能減輕成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