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十五。具有溫中健脾,行氣消滯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冷,嘔逆不思飲食,臍腹?痛,大便滑泄。症見大便泄瀉,臍腹疼痛,脘悶不食,腹脹腸鳴,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緩。
基本介紹
- 名稱:豆蔻煮散
-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五
- 功用:溫中健脾,行氣消滯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人參、黃耆(銼)各一兩(各30g),乾木瓜(銼,焙)、訶黎勒皮各三分(各22.5g),肉豆蔻(煨,去殼)一枚,白朮、高良姜、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甘草(炙,銼)各半分(兩)(各15g),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4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一日二次。
2、現代用法:上為末。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105ml,去滓。空腹溫服,一日二次。
功用
溫中健脾,行氣消滯。
主治
脾胃虛冷,嘔逆不思飲食,臍腹?痛,大便滑泄。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脾胃虛弱,寒濕中阻,清濁相亂者。治宜溫中補虛,化濕止瀉。方中人參、黃芪共為君藥,補中健脾,益氣昇陽。白朮、茯苓健脾利濕止瀉;肉豆蔻溫中行氣,化濕止瀉;高良姜溫中散寒止痛,均為臣藥。佐以木瓜化濕和中;木香行氣止痛;陳皮理氣調中,化濕和胃;訶子澀腸止瀉。炙甘草為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全方配伍,重在益氣補中,補中有斂,且補中有溫,補中又有通,使補斂而不滯,溫通而不傷元氣,共收溫補澀止,理氣化濕相反相成之功。
運用
診斷要點:大便泄瀉,臍腹疼痛,脘悶不食,腹脹腸鳴,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緩。
加減化裁
若里寒重者,當酌加熟附子、乾薑等藥,以溫里回陽。
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豆蔻煮散治脾胃虛冷。嘔逆不思飲食。臍腹?痛。大便滑泄。人參、黃耆(v)各一兩,乾木瓜(v焙)、訶黎勒皮各三分,肉豆蔻(煨去殼)一枚,白朮、高良姜、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甘草(炙v)各半分(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腹。日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