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葉東潛蠅

豆葉東潛蠅

昆蟲名,為雙翅目,潛蠅科。分布在北京、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福建、四川、陝西、廣東、雲南等。主要危害大豆及豆科蔬菜等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豆葉東潛蠅
  • 拉丁學名:Japanagromyza tristella(Thomson)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雙翅目
  • :潛蠅科
  • 分布區域:北京、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福建、四川、陝西、廣東、雲南等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加強管理,藥劑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為小型蠅,翅長2.4~2.6mm。具小盾前鬃及兩對背中鬃,平衡棍非全黑色。體黑色;單眼三角尖端僅達第一上眶鬃,頰狹,約為眼高1/10;小盾前鬃長度較第一背中鬃之半稍長;翅r—m橫脈約在中室基部2/5處,腋瓣灰色,緣纓黑色,平衡棍棕黑色,但端部部分白色。雄蠅下生殖板兩臂較細,其內突約與兩臂等長,陽體具有長而捲曲的小管及叉狀突起;雌蠅產卵器瓣具緊密鋸齒列,鋸齒瘦長,端部鈍。
豆葉東潛蠅豆葉東潛蠅
幼蟲
體長約4mm,黃白色,口鉤每顎具6齒;咽骨背角兩臂細長,腹角具窗,骨化很弱;前氣門短小,結節狀,具3~5個開孔;後氣門平覆在第8腹節後部背面大部分,具31~57個開孔,排成三個羽狀分支。
長約2.8mm,紅褐色,蛹體卵形,節間明顯縊縮,體下方略平凹。前、後氣門不明顯突出體表,前氣門很小,結節狀;後氣門平覆在第8腹節後背面,呈3分支羽狀排列。

生物學特性

河南1年生3代以上,7~8月發生多,幼蟲老熟後入土化蛹,多雨年份發生重。

防治方法

加強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注意使其通風透光。

藥劑防治

初見為害狀時為成蟲大量活動期(5月中下旬),幼蟲處於初齡階段,大部分幼蟲尚未鑽蛀隧道,藥劑易發揮作用。常用藥劑有:50%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6000一7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除豌豆田外,地邊、道邊等處的雜草上也是成蟲的聚集地,應進行防治。農戶如能統一防治效果將更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