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橋

豆腐橋

豆腐橋是一座東起建國南路,跨東河,西至城頭巷的橋。自北由南分列為鬥富一、二、三橋,原名平安一、二、三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豆腐橋
  • 原名:平安一、二、三橋
  • 建立時間:紹興三十二年(1162)
  • 俗稱:旱河頭
簡介,傳說,

簡介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趙構為頤養天年,填埋菜市河(即東河)南端,河水自鬥富一橋止,古稱斷河頭,俗稱旱河頭。舊有民謠流傳:“一橋二橋水不流,三橋橋畔多泊舟。儂情常如江上水,願郎弗住斷河頭。”
杭州鬥富二橋杭州鬥富二橋

傳說

杭州上城有座“安樂橋”,同一條河上,還有並排三座“豆腐橋”。這四座橋都是南宋年間造成下的,到如今已經有八百多年了。
岳飛大破金兵的時候,手下有個將軍叫王佐。他用苦肉計說降了陸文龍,把金兀朮打得大敗。從此他缺了一隻胳臂,不能再打仗了,岳飛便保舉他做安樂王,皇帝還答應他在杭州城內造一座王府養老。
安樂王的王府造在河邊。動工的時候,泥沙、石灰、石板、木材堆滿在河埠上。河上沒有橋,原來的一隻擺渡船,又被運磚送瓦的工匠占用了,老百姓沒法來往,心裡很生氣,便編出歌兒來唱:
“安樂王,安樂王,為你安樂大家忙!”
王佐從軍中回到杭州,得知了這件事情。他想:我一個人要那么大的王府做啥!不如拿這些材料在河上搭座橋,好讓大家方便些。於是,他就吩咐工匠,先挑紮實的青磚石板,在河上搭一座大橋,剩下的材料,隨便造兩間房子做王府。
百姓聽說不造王府先造橋,大家都來幫忙。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個月工夫,便在河上造起一座寬闊平整的大橋。
河上有了橋,往來很方便,老百姓一高興,又編出新歌兒來唱:
“安樂王,好心腸,造座大橋通四方。”
你唱我唱,一傳兩傳,安樂橋越來越出名。訊息刮進宰相秦檜的耳朵里。秦檜心裡很妒忌,他說:“造一座橋也揚名!我如今就造它三座,一座比一座闊,一座比一座高,跟你王佐鬥鬥富有,看看你強還是我強!”
秦檜動動嘴,下面 的官員便跑斷了腿:增捐加稅,抓夫派工,強迫老百姓不分晝夜地造橋。過了整整三個月,在安樂橋同一條河上,並排造起了三座橋,果然是一座比一座闊,一座比一座高。秦檜很得意,親自給這三座橋取了名字,叫做“鬥富一橋”、“鬥富二橋”和“鬥富三橋”。
橋是給人走的,一條河上有一座橋就夠了。要造那么多做什麼!老百姓恨死了秦檜,都賭氣不走他那三座鬥富橋。
因為杭州人講話的聲音“鬥富”與“豆腐”差不多,老百姓取笑秦檜,就把那三座橋叫做“豆腐橋”,流傳至今。
其實豆腐橋在當地歷史文獻中還有一種傳說。當年張三峰來到福泉的福泉山修煉,當他下山是看見要渡河的人太多,但只有三條小船供他們擺渡,於是用豆腐造了三座橋,並用點石術把橋變成石頭,命名名為竇浮橋,因口音不同,所以當地人稱作豆腐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