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鱗翅目,夜蛾科。分布於中國華北、東北及日本,幼蟲為害大豆,將葉片食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可將葉食光,僅剩葉脈,造成落花落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豆卜鏌夜蛾
- 拉丁學名:Bomolocha tristalis Lederer
- 界:動物界
- 目:鱗翅目
- 科:夜蛾科
- 分布區域:中國華北、東北及日本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技術,農業防治,藥劑防治,生物防治,燈光誘殺,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3~14 mm,翅展28~32 mm,前翅灰褐色,中橫線內前緣有1不規則四邊形黑色區,此黑色區內中室的基部有半圓形白色區,外圍棕黑色,中間色淡有1長形黑斑,前緣有3個黑點,亞端線由1列黑點組成,端線為1列新月形黑點。後翅灰褐色。
幼蟲
末幼蟲齡體長27~30 mm,頭部綠色,有較小的黑褐毛片,背線、亞背線為半透明綠色,不甚顯著,氣門淺白色,腹足4對,行動似尺蠖。腹足趾鉤為單序中帶。
蛹
體長11 mm~13 mm,近紡錘形,紅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末端有鉤刺4對,中間1對粗長而捲曲。
生活習性
據吉林、黑龍江哈爾濱觀察,1年發生1代,越冬蟲態不詳。在6~7月間,在豆田可見各齡幼蟲,直至8月上旬豆田仍有幼蟲為害。幼蟲行動活潑,爬行時前幾個腹節彎曲成拱橋狀,食害豆葉成孔洞或缺刻。7月上旬至8月中旬化蛹,蛹期15~17 d。8月初至9月上旬均有成蟲羽化。成蟲有趨光性,夜間活動。幼蟲多在豆株上部為害,習性活潑,受驚即跳落地面或豆株中部葉上。老熟後在卷葉內化蛹或入土營土室化蛹。
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
在大豆收穫後,實行秋翻,可使部分在土中越冬的夜蛾類受到機械損傷死亡,或破壞越冬環境,增加死亡率。
藥劑防治
在幼蟲2~3齡階段進行。
生物防治
(1)銀紋夜蛾、銀錠夜蛾。可利用蘇芸金桿菌可濕性粉劑或乳劑1 000~1 500倍稀釋液噴霧。
(2)銀紋夜蛾、紅棕灰夜蛾還可利用其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防治。
燈光誘殺
大多數種類對黑光燈有趨性,在成蟲發生盛期前誘殺,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