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谿,土地;卡,用土石圍成牆來保護。封建領主用勞役地租剝削依附農奴並獨立進行經營和核算的一塊土地,即漢語中的莊園。
名稱由來:公元十世紀後半期,古格首領拉德仁布朗附近的三處封底賜給大譯師任欽桑布作為“卻谿”,即供養莊園,這是“谿卡”一詞最早的出現。
發展過程:公元十四世紀中葉以後,帕竹喇本降曲堅贊兼併衛藏幾個萬戶,把原在其領地內行之有效的谿卡這一管理方式向雅魯藏布江中游各地推行,促進了封建制度的發展。
十七世紀後半期,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建立第巴政府後,谿卡進一步發展,成為衛藏地區社會基層組織的基本形式。
分布情況:主要分布在拉薩及日喀則,即衛藏農業地區。
分類:莊園按照所屬不同,分別稱為“雄谿,格谿和卻谿”,即政府莊園,貴族莊園和寺院莊園,並且有一套完備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及管理體系。
經營方式:莊園主占有莊園的地和生產資料。
概貌:每個谿卡,一般都有一棟高大的農奴主宅邸,是谿卡的重要標誌,多為坐北朝南,中間有天井院落,屬藏式木石泥結構的平頂樓房,根據谿卡領主的實力,宅邸樓房少則三層,多則四五層不等。二層以上的向陽房間,是領主或谿卡代理人的臥室和辦公房。三層或四層有經堂。其它房間分別作為倉庫、廚房、客房等。
院落的周圍有馬廄、牛欄及其它牲畜棚圈,另外,還有炒青稞間、紡織縫紉間、毛線染色間等。靠近寨牆外是囊生的棲息處,高牆外錯落環繞的破舊房屋是
差巴、
堆窮的住房。西卡附近是領主的打穀場、水磨坊、榨油坊等。另外有園林,肥沃的田地,而肥沃的田地外圍那些貧瘠的則是分給農奴的份地和出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