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思慎

谷思慎(1881—1945),出生於山西省神池縣城關,1903年,谷思慎借川資尋其伯父谷如墉,力陳欲讀書進取。1904年,谷思慎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於東京籌組中國同盟會時,谷思慎即參與其中。中國同盟會成立後,任執行部調查科負責人、陝西省主盟人、山西分會幹事。1911年,谷思慎受命在包頭事革命活動。1917年,谷思慎回響孫中山護法號召,曾南下穗、滬,流寓二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谷思慎供職立法院。1938年,日軍犯晉西北,裹挾谷思慎隨行,至五寨縣三岔鎮,趁兩軍混戰逃走,為八路軍120師所救。賀龍以禮相待,電告中共中央,復送延安。1941年,谷思慎被聘任晉綏邊區臨時參議會參議員。1945年隨晉綏軍區部隊進取綏遠,擬聯絡綏遠國民黨將領中舊交,促其反正。不幸途中積勞,因病逝世,終年6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谷思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81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 職業:革命家
投身革命,謀舉義旗,攜眷歸鄉,奔赴延安,

投身革命

谷思慎,祖籍山西省神池縣溫嶺鄉,1881年出生於山西省神池縣城關。1904年,滿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國人圖治,戊戌行新法不成。清廷見國事日蹙,欲圖振作,乃派學生留學英、日學習政治。谷思慎等經山西大學堂選送,留學日本明治大學政法系。與光復會等革命組織的骨幹分子黃興、宋教仁、胡漢民、汪精衛等相識。1905年7月中旬,孫中山從歐洲轉道日本東京。孫中山於1905年7月14日接見了谷思慎。由孫中山為主盟人,1905年7月14日,加中國入同盟會,也成為了中國同盟會最早的締造者和發起人之一。孫中山命谷思慎為中國同盟會華北主盟人。1905年8月20日,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孫中山在日本爵板本金彌府邸召開了十七個省市留學生數百人參加的“中國革命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會上,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谷思慎擔任經理部負責人,其他各部及負責人分別是庶務部黃興、書記部馬君武、內務部朱炳麟、外務部程家檉、會計部劉維燾、評議部汪精衛、法務部鄧家彥。1905年秋,根據中國同盟會總部指示,各省建立分會。山西分會在日本東京成立,谷思慎兼任幹事,主管山西分會一切事務,成員有榮炳、榮福桐等。乙巳、丙午兩年先後發展會員53名,成為山西辛亥革命的中流砥柱。谷思慎先後介紹了山西的閻錫山、趙戴文、溫壽泉等多人入會。

謀舉義旗

1907年秋,谷思慎奉孫中山先生之命回國運動革命。臨行之前,谷思慎、閻錫山、南桂馨等議計利用合盛源錢莊捐款(莊主張曉岩系中國同盟會會員),在綏西後套借墾拓之名,培養革命勢力,伺機以動。光緒皇帝、慈谿太后先後病死,溥儀即位,年號宣統,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總攬朝政。1910年,谷思慎奔赴北京運動革命,其間辦了三件實事:一是救了汪精衛的命;二是為創辦《國風日報》創造了條件;三是參加了全國同盟會領導成員非正式會議。當時汪精衛謀刺攝政王未遂被捕入獄。谷思慎通過程家檉對肅親王善耆說:“汪精衛乃同盟會重要人物,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殺了汪精衛斷孫中山膀臂也,必然激起中國同盟會的公憤,越殺反抗的人越多,不如將其暫時關入獄中,磨其鋒利,為爾所用。”善耆聽其言,親自審問汪精衛,汪精衛一口承認自己所為,與他人無關,當時可稱得上一熱血青年,善耆更加愛汪才,未忍行刑,將汪、黃復生判長期監禁於法部監獄。谷思慎又上下打點,得到了可能範圍內的優待和自由。武昌起義後,將二人釋放。第二件是同盟會員白逾衡、景定成(字梅九),在北京創辦《國風日報》,鼓吹革命,揭露清政府官吏的醜惡罪行。因谷思慎奔走聯繫,取得善耆對革命黨的諒解。《國風日報》始終沒有被查封。當時有人稱讚說:“東京的《民報》、北京的《國風日報》可抵十萬大軍。”第三件是京都會試。宣統二年,清政府命各省留日學生齊集北京複試。京都會試後,同盟會員各歸本省。奉谷思慎之命,山西同盟會員掌握了山西省部分軍權,時溫壽泉任教練公所督辦兼陸軍學堂監督,閻錫山為清軍第二標教練官,喬煦為二營教練官等。

攜眷歸鄉

南北議和後,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孫中山認為革命已經成功,應該重點抓經濟建設,在北京和袁世凱辦完移交事宜後,決定來山西考察鐵路,調查礦產,鼓勵振興實業。閻錫山得知這個訊息後,一方面通過金永以巴結袁世凱;另一方面想得到孫中山器重,欲借孫中山的名望抬高他個人的身份,因此邀請谷思慎進京歡迎孫中山來並。孫中山視察山西後,閻錫山認為谷思慎久居山西對自己獨霸山西是最大的障礙,遂將谷留在督軍府,名曰參政,實則監視。而谷作為孫中山的追隨者,為了顧全大局,在山西有立足之地,也就裝出了胸無大志,劉備種菜,韜晦之策。是年冬天,北京臨時政府按《臨時約法》規定,設參、眾兩院,谷思慎當選為眾議院議員,1913年離晉赴京上任。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全國舉哀。當時,閻錫山在山西黨、政、軍、財集權於一人,羽翼已豐,手下已有七個軍,近二十萬晉軍,不但能獨霸山西,而且可和蔣介石、張作霖、馮玉祥等軍閥平起平坐。閻錫山經常派人以給谷議員送俸祿為名 ,來神池偵察谷思慎的動靜。

奔赴延安

1938年春,侵占大同的日寇後官師團為配合其主力正面南下臨汾,出動3萬餘兵力進攻晉西北的寧武、神池、五寨、岢嵐、河曲、保德、偏關七縣。谷思慎逃難遇八路軍120師,賀龍司令員以禮相待,說:“先生乃辛亥革命前輩,孫中山先生的同志,與吳老玉璋,廖老仲愷齊名,不知今後有何打算?如願與我軍合作,暫留師部,如願回鄉,戰事稍平即刻送先生歸故里。”谷思慎推心置腹地說:“尋求救國之道,是我平生之志,如今國難當頭,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豈能苟且偷生。孫先生一再教導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可嘆蔣介石、閻錫山之輩背叛同盟會宗旨,忘記了孫先生臨終囑咐,與共產黨為敵,十餘年我彷徨少伴,吶喊無應,如今投靠貴軍,如魚得水,若不嫌棄,願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當時,谷思慎長子瀛生在120師部工作,父子相見,喜出望外,谷謂之曰:“脫難日寇,能赴延安,報國有門,夙願得償。”戰事稍停,賀龍電告中共中央,請示谷的安置問題,中央復電送延安。於是谷思慎偕其長子瀛生,同赴革命聖地延安。到達延安後,谷瀛生被送延安抗大學習,而谷思慎從此則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在延安這個革命大熔爐中,谷思慎獲得新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1942年,晉綏邊區臨時參議會召開,谷先生及同縣人王淑身(程進)、興縣牛友蘭等地方名流被聘為晉綏邊區臨時參議會參議員,由延安返興縣。1945年秋,綏察行政公署主任姚喆指名調谷赴前線聯絡國民黨守軍。谷思慎時已年過花甲且身體不適,但毅然前往,意欲聯絡綏遠國民黨將領中舊交,促其棄暗投明早成解放大業,不意旅途積勞成疾,病逝于山西省右玉縣威遠堡。八路軍為其隆重舉行追悼會,歸葬神池祖墳,賚志以終,時年6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