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律花椒,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谷律花椒種植區域內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特徵,冬暖夏涼,氣溫年差較小,日差較大,乾濕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日照2448.7小時數,無霜區227天,適宜種植花椒。谷律花椒樹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高3米左右,樹形開心形為主,樹幹帶刺,葉片小,鋸齒明顯。谷律花椒具有粒大、色澤艷紅、味濃、有光澤。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谷律花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谷律花椒
- 產地名稱: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
- 品質特點:粒大、色澤艷紅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 批准時間:2012年08月0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谷律花椒樹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高3米左右,樹形開心形為主,樹幹帶刺,葉片小,鋸齒明顯。谷律花椒具有粒大、色澤艷紅、味濃、有光澤,油腺密而突出,肉厚、脛部有“雙耳”,清香味濃,有麻味。乾果呈紫紅色,果粒大小均勻,睜眼,麻香味濃烈、悠長等特點。
營養價值
谷律花椒是一種人們生活中必備的香辛料調味品,含豐富營養物質。其中含蛋白質≥6.5%,揮髮油≥2.0%,醯胺類物質總量≥7.5毫克/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谷律花椒種植區域內地勢北高南低,以侵蝕、溶蝕和岩溶山地地貌為主,地形起伏明顯,盆嶺相間,山脈交錯,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1750米,平均海拔2195米,森林覆蓋率為74.44%。土壤類型以沖積土、赤紅壤、山地紅壤為主,為典型的立體地形。
水文情況
谷律花椒種植區域內自然水資源豐富,主要山箐溝水匯入永盛河,往西北流經大、小樂居,匯入律則河,併入螳螂川,屬於金沙江水系,水質清潔。
氣候情況
谷律花椒種植區域內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特徵,冬暖夏涼,氣溫年差較小,日差較大,乾濕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日照2448.7小時數,無霜區227天,適宜種植花椒。
歷史淵源
谷律山區是雲南花椒分布的主要區域之一,境內自古以來盛產花椒,花椒一直是谷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使用的食物調味品,栽培歷史悠久,其栽培和種植情況在《西山區志》第六編林業【經濟林】記載:建國前,民間引種花椒經濟作物;《谷律彝族白族鄉志》和《西山區林業志》(1996版)都有記載。彝族婦女“賣花椒葉”的叫賣聲已在昆明街頭吆喝百年有餘;老百姓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叫做“祥雲辣子彌渡蒜,谷律花椒龍潭醬”。
2005年,西山區成立了以花椒栽培、出產、加工和出售為一體的谷律花椒專業合作社。
生產情況
2012年,谷律花椒種植戶已近2000戶,種植面積達8000畝,最多的種植每戶達10畝,平均每戶每畝純深入近1000元,年產新鮮花椒近30噸,經過深加工的花椒油達15噸。
2013年,谷律花椒種植面積1506公頃,年總產量1200噸。
產品榮譽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谷律花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谷律花椒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昆明市西山區團結街道辦事處朵畝、妥排、谷律、律則、樂畝、蔡家、妥吉、大興、下沖、永靖、雨花、和平、棋台、白眉、龍潭共15個居委會。地理坐標為東經102°25′28″-102°36′45″,北緯24°59′36″-25°10′24″。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花椒是溫帶陽性喜光樹種。谷律花椒選擇適應生長海拔2200-2600米,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日照2448.7小時數,無霜區227天的陽坡、半陽坡;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最佳。
(2)品種選擇:選用抗逆性強、優質豐產、粒大肉厚、內果皮薄、商品性好、產量高的大紅袍花椒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谷律花椒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谷律花椒生產操作規程》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農藥使用準則》和《無公害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a、採種:選擇生長旺盛,樹勢健壯,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結實性能良好的壯齡盛果植株作為採種母樹,待果實完全成熟(外皮紫紅色內種皮藍黑色)後採摘。放在背陰、通風、乾燥的室內或棚內自然陰乾。當果皮開裂,種子從果皮中脫出後,揚去雜物,篩出種子。種子經處理後,待播種。
b、育苗:播種一般選擇秋播和春播。種子經催芽後,一般採用條播,行距20厘米,播種溝寬5厘米-8厘米,深6厘米-8厘米。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復土2厘米-3厘米,播種量控制在每畝20千克-25千克。用稻草或其他秸草覆蓋,同時噴灑足夠的水分。要求土壤深翻,施足底肥。
c、適時移栽:選擇健壯花椒苗,一般高度在30公分以下,於每年秋季或春季栽植,栽植規格為3×2米,畝栽130株,栽後澆透定根水。
d、灌水:栽後一周檢查成活情況,如有缺窩,要及時進行補栽,如土壤較乾燥,苗子嫩枝出現萎蔫,應及時灌水,以濕透根系周圍土壤為宜。
e、定乾:定植成活後,主幹保留50-60厘米,剪去上面部分,保留剪口下面的飽滿芽,同時剪去距地面30厘米範圍內莖幹上的側枝。
f、施肥:苗木成活抽稍後至試花結果前施肥,做到氮、磷、鉀配合,適當偏重氮肥的用量,以促進樹型的生長。一般每年施3次,分別在2月中旬、6月上旬和7月下旬施用,每次施用腐熟農家肥(或腐殖土)每株2-3千克,加石膏(或普鈣)0.5千克,各種肥料均施在距花椒樹腳周圍20-30厘米的窩盤內,先開溝或挖小穴,施入肥料後用土覆蓋。試花結果後施肥,要隨著樹體的增長逐漸加大用肥量,並適當偏重磷、鉀肥的比例,還要增施鈣肥。3至5年後,前兩次每次每株施花椒專用肥100-200克(在此範圍內根據樹體的大小酌情增減),後一次每株施花椒專用肥150-250克。其中2月上旬和採收後,兩次施肥時還應結合施用適當有機肥,如每株施禽畜糞水3-4公斤等。各種肥料均施在花椒樹腳周圍、距樹腳30-40厘米的窩盤內,先挖小溝或小穴,施入肥料後用土覆蓋。
g、除草:移栽當年應除草、鬆土二次,除草時間一般在施肥前和病蟲越冬時(11-12月)進行。人工除草,一般結合施肥進行。在雜草初生,雨后土錶板結,施肥前進行人工除草,可以收到鬆土保水和防除雜草雙重效果。藥劑除草:在雜草滋生嚴重,勞力打緊時可採用化學除草劑除草,畝用10%的草甘磷500毫升在早上露水未乾時噴霧防除雜草。
h、整形修剪
休眠期修剪:從落葉後至翌年春季發芽前進行。寒冷地區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進行。
生長期修剪:一般在5月-6月份生長時期內進行。
樹形:花椒以開心形為基本樹形,其它有自然杯狀形、多主枝開心形。乾高40厘米-60厘米,樹高3米-4米,主枝3-4個,在不同方向上均勻分布,開張角度在60度左右。側枝選留斜平側或斜上側枝,第-側枝在主枝同側選留,側枝間距40厘米-60厘米,左右交錯排列。
(4)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採用營林、物理、生物措施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原則。
a、營林措施:加強椒園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合理整形修剪,改善椒園通風透光條件;剪除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減少病蟲越冬基數。
b、人工物理防治:採取人工捕捉老熟幼蟲、人工刮除蟲卵;採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等機械措施進行防治;冬季在樹幹噴刷波美度3度-5度的石硫合劑,預防病蟲的侵入、發生和蔓延。
c、生物防治:釋放川硬皮腫腿小蜂、澳洲瓢蟲等。
d、化學防治:使用農藥種類和防治方法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相關規定。
(5)花椒的採收
a、採摘:採摘時期-般為6月-7月,“紅透上油”後即可採摘。時間應選擇晴天或不下雨無露水天氣為宜。採摘方法以一手持椒枝,另一手拇指和二指尖摘椒,摘斷椒粒的主柄以免傷及油囊和葉柄處的次年花芽,放入竹筐內,切忌用手捺。
b、晾曬鮮椒:晾曬是關係其質量優劣的關鍵。摘回的花椒,在夜間必須攤開散溫,次日攤在曬席或簸箕上攤曬(不宜在水泥地上曝曬),攤曬不能過厚,不能翻動,一日曬乾的花椒最好。當花椒全部裂口後回涼、冷卻後收回,用篩子將椒籽篩出,風去葉、柄和其他雜物即可。
(6)生產記錄要求:谷律花椒生產的全過程,必須建立田間產檔案,全面記載生產的各環節,各項農事操作,農業投入品使用時期用量、次數,谷律花椒生產可追溯制度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谷律花椒嚴格執行《無公害食品 香辛料》NY/5323-2006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1)包裝:按GB7718-1994的規定執行;包裝材料應符合食品衛生規定,包裝袋或瓶密封后,不漏氣、不破損;包裝規格:每盒兩瓶,每瓶200克。
(2)標識:嚴格按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設計使用規範手冊要求統一印刷或貼用標誌。
(3)運輸:谷律花椒在裝卸運輸中應輕裝輕卸,運輸工具必須清潔、衛生、無污染,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4)貯藏:谷律花椒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品混合存放;並要求放置通風、乾燥、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