讜

讜(讜) 形聲字,從言,讀dǎng。

讜:正直,敢於直言;借指敢於直言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讜
  • 拼音:dǎng
  • 注音:ㄉㄤˇ
  • 釋義:借指敢於直言的人
基本解釋,釋義,字義,繁體字,基本信息,出處,音韻參考,古籍解釋,字源字形,字源演變:,字形對比:,

基本解釋

釋義

● 讜
[《廣韻》多朗切,上盪,端。]
亦作“”。“讜”的繁體字。
亦作“”。
康熙字典》:“(讜)又通作黨。······讜與黨同謂直言。”
(1)正直;敢於直言。
(2)借指敢於直言的人。
(3)確當。

字義

正直的言論
譬如:
讜言(正直美善的言論)、
讜直(正直,亦指正直的人)、
讜論(正直美善的議論)、
讜辭(正直無私的言辭)

繁體字

基本信息

  • 部首:訁 2畫,黨:10畫,總筆畫:12 ;
  • 五筆8698:YIPQ
  • 倉頡:YRFBF
  • 五行:火
  • UniCode:U+8B9C
  • 統一漢字 U+8C20
  • 四角號碼:09631
  • GBK編碼:D795

出處

《漢書·敘傳上》∶"吾久不見班生,今 日復聞~言。"
《睢州志·藝文》:“又如袁司馬(袁可立)之起廢讜論,李司農之裕國宏謨,黻黼楓猷,爭光日月,貯列金滕。”│忠規~論。
《圍城》:“還為藍眼鏡的報紙寫“為民喉舌”、照相機的報紙寫“直筆讜論”兩句贈言。”

音韻參考

[廣 韻]:多朗切,上37盪,dǎng,宕開一上唐端
[平水韻]:上聲二十二養
[粵 語]:dong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正韻》多曩切,𠀤音黨。《說文》直言也。《玉篇》善言也。《前漢·班固敘傳》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魏志·王修傳》忠讜不昭於時。
人名。《後漢·儒林傳》太守黃讜。
通作黨。《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也。《注》黨與讜同。謂直言也。
《集韻》《正韻》𠀤丁浪切,黨去聲。言中理也。或作譡。
《集韻》《類篇》𠀤他浪切,音儻。美言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以下為 讜 字源演化
讜 字源演化讜 字源演化

字形對比:

以下為 讜 各字形對比
繁體字:讜 的各種字型繁體字:讜 的各種字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