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學引導工作》是2010年1月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桑郁。
基本介紹
- 書名:讓國學引導工作
- ISBN:9787509608210
- 頁數:200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目錄,
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是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演化,匯集成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國學是祖先經過創造和積累下來的智慧是所有國人的立身處世的根本,同時也是職場人士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這種影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刻能看發現。用國學的智慧和思想來解決職場中的問題,化解矛盾,引導我們的工作,是每一位職場人士嚮往和期待的。面對快節奏的職場生活,很多人難以抽時間閱讀艱深的古代文學,一般對國學的汲取主要是學習其中的名言警句的方式。本書以國學裡的名言警句為引導,感受中國古文化之博大精深;以思辯之方式,融入工作的實踐哲學,實現從知識到智慧的升華。讓每個人親臨感受中國千年文化的濃鬱氣息,實現人生智慧、工作心得之再升華,鑄就企業騰飛的新起點。
作者介紹
桑郁 博士 社會學博士,心理學碩士,北大縱橫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北大EMBA、特聘教授,國家人事部測評專業委員會委員,多家企業獨立董事、顧問。致力於傳播管理知識和經驗,重點樹立企業戰略意識、改善企業的文化環境和人力資源管理狀態,並注重管理過程理念與管理執行。
目錄
第一章 :為你自己工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勞謙君子,有終吉
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
第二章 :德行,立足職場的通行證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成人之美
修身在正其心
第三章: 職場為人處世的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與人為善,與己為善
和而不同,同則不繼
以誠待人者,人亦誠而應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
第四章:嚴守紀律,改進工作方法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法必明,令必行
預則立,不預則廢
今日事,今日畢
欲速則不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若網在綱,有條不紊
第五章:工作風格決定職場命運
三思而後行
敏於事,而慎於言
滿招損,謙受益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業,精於勤,荒於嬉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第六章:讓學習成為工作習慣
生有涯,而知無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第七章:快樂工作,享受職場人生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致虛極,守敬篤
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一章 為你自己工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
釋義: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只有實現天下為公,才能讓人人幸福。
“君子”在先秦時期以及後來的封建社會是一種理想人格的代表,孔子認為君子應該以孝悌為本,主忠信,善交友,好學深思,知識廣博,虛心自責,勇於改過,具有仁、禮、智、勇、義、孝、悌、忠、恕、恭、寬、信、敏、惠、立、達、不憂、不懼等等優秀的道德品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但是如何追求利益,如何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照顧到國家、企業、家庭等方方面面,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思考的問題。
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規範。既是個人修養之要,也是社會公德的最高原則。它所要求的是關心他人、扶危濟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平等、公正,視公共利益高於一切。在一個家庭中,只有本著為全家人著想的原則,才會讓家庭和睦。在一個社會中,只有本著為所有人著想的原則,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同樣的道理,在工作中,也要本著為所有同事、整個公司著想的原則,這樣才能讓大家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才能讓公司不斷地發展,也才能為自己的進步開拓廣闊的天地。
晉商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稱雄我國商界五個多世紀,“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是他們的真實寫照。晉商的經營領域達各行各業,其中以票號最為出名,鹽業次之。對我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和城市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晉商的經濟實力甚至一度左右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晉商的成功,令人注目。他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晉商的成功根本在於,他們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揚著一種特殊的精神,那就是“天下為公”的精神。正是因為他們具備了這種精神,所以他們在自己創業的同時,不忘團結家族,不忘幫助父老鄉親,不忘國家民族,因此才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著名的晉商喬致庸,以“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的思想指導商業經營,事業突飛猛進,但他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廣行善舉,經常救濟貧民百姓。特別是在清光緒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喬致庸開倉賑濟,幫助百姓度過了這場災難。渠本翹創設中學堂,孟步雲創設女子學校,喬致庸也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廣為人所傳誦。
在工作中,如果本著“天下為公”的精神,凡事多為公司著想,多為別人著想,那么公司才會興旺發展,也才會為你自己的工作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
——《飲冰室合集》
釋義: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
每一個人從出生就擁有了作為社會和國家的一員應當擁有的權利,它不需要什麼前提條件。但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權利因為責任而存在,上天在賦予我們權利的同時,也賦予了我們相應的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告訴我們,大到國家每個公民都有應盡的責任;小而言之,在一個家庭里,作為父母,你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作為兒女,你同樣要盡到做兒女的責任。同樣,在公司里,作為一名員工,我們也有做好工作的責任。
責任是一種使命,一種做人的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學生的使命是好好學習,醫生的使命是救死扶傷,警察的使命是除暴安良,老師的使命是蠟炬成灰,科學家的使命是發展科技,軍人的使命就是保家衛國,我們的使命就是做好工作,為公司的發展儘自己的責任。
當你踏上了工作崗位就選擇了一份責任、擁有了一份使命,要承擔職位賦予你的責任。既然我們選擇了一份工作,就要負起責任做好它。沒有責任心的員工不是合格的員工,勇於承擔責任才會被機會垂青。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最終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第一次出使西域,在河西走廊一帶,張騫被占據當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匈奴單于把張騫派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以便監視他,並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才放鬆了對他的看管。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繼續向西行進。由於出逃倉促,沒有準備乾糧和水,一路上他們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幸好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射獵一些飛禽走獸,他們才得以飲血解渴、食肉充飢。 最終,張騫在大月氏的幫助下,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為漢朝擊敗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騫是一個意志力極強、辦事靈活而又胸懷坦蕩、善於待人處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來,在匈奴十多年,始終保持著漢朝的特使符節,匈奴單于硬叫他娶當地人作妻,已經生了兒子,也沒有動搖他身上的責任和使命。
一個人,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都必須認識到,你是一個肩負使命的人。使命感,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這樣做的意義;就是把自己的工作與一個偉大的事業聯繫在一起,從心裡認識上重視自己的工作,為工作釋放生命的激情。使命感是一種無論任務有多么困難,都要有一定要完成的堅定信念。
使命感並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情,也是每個工作員工應該去深刻理解的。工作不只是為了餬口,為了占滿時間,為了一己之私的生命歷程,也不只是為了彰顯自我,而是超越小我,完成我們的使命。明確自己的使命即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才能讓自己堅持並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比如每天敲鐘的和尚,參加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的士兵,以及楊利偉背後不為人知的工作者,他們有不同的使命,堅持不同的工作。
無論做什麼事,若是沒有責任心,必定是做不好的。無論學識、能力與經驗的高低,都要每位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竭盡心力都要以“責任能力”和“責任心”有效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