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做好人:當代國民素質演進的歷史反思與發展願景

讓人做好人:當代國民素質演進的歷史反思與發展願景

《讓人做好人:當代國民素質演進的歷史反思與發展願景》是2018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人做好人:當代國民素質演進的歷史反思與發展願景
  • 作者:孫抱弘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1日
  • 頁數:219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169147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讓人做好人:當代國民素質演進的歷史性反思與發展性願景/民族精神與文化主題書系》共分上、中、下三篇,計九章。
  上篇“現實與反思”共四章,主要通過對現實的反思,探討了“烏托邦告別——理想重建”的必然性、“日常生活重建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以及“國民教育從失衡走向均衡發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這些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的可能性正是當代國人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現實依據。本篇的探討是為了將理想中“人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引向現實中“人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即下編從更高的理論層次和更有效的實踐層面上探討的人的研究——從“應然性走向實然性”的問題。
  中篇“調查與分析”,雖一章但篇幅長、數據豐富,體現了實證調查的科學追求。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是《讓人做好人:當代國民素質演進的歷史性反思與發展性願景/民族精神與文化主題書系》的一種嘗試,也是此類著述的一種新努力。
  《讓人做好人:當代國民素質演進的歷史性反思與發展性願景/民族精神與文化主題書系》的調查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定性研究的假設,也為我們探尋“讓人做好人”之路提供了更詳實的參照依據。
  下篇“歷史與願景”共四章。主要是在更廣闊的理論空間、更漫長的歷史時段中,更深入系統地探討“人的研究”“民族性發展”“價值觀培育”“思維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並就更有效地提升國民素質、培養好人的實踐路徑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圖書目錄

序審美人生:人在醜與美之間
引言
上篇 現實與反思篇
第一章 理想“失落”之追問
第一節 理想失落的緣起:精神危機與“潘曉討論”
一、理想失落、精神危機與烏托邦告別
二、理想失落:從“潘曉討論”到“5+2=0”
第二節 “失落”追因:從質疑模式、直面問題到反思理念
一、質疑“蘇東社會主義劇變論”
二、直面走向反面的中國烏托邦主義
三、反思思維定勢與理念陷阱
第三節 理想重建的一些思考
一、烏托邦思想是必要的,理想信念的重建是必需的
二、重建理想:超越理想的理想主義與現實的現實主義,走向理想的現實主義與現實的理想主義
第二章 從“潘曉討論”到“烏托邦告別”
第一節 “潘曉討論”與“烏托邦告別”的再闡釋
一、“認知圖式”框架的再構
二、“潘曉討論”反思
三、“烏托邦告別”糾偏
第二節 歷史哲學的啟示:破思維定勢,做現代公民
一、烏托邦的思維定勢之一:盡善盡美的社會理想追求與激進而簡單的社會與人性改造的工程化設計
二、烏托邦思維定勢之二:把社會理想的設計與人的改造工程託付給掌握“歷史必然性”的超人
第三節 餘論:抓住轉機,成功“轉身”,讓“人”成為“好人”
第三章 日常生活重建:從不和諧走向和諧
第一節 文化的綿延性與文化自覺
第二節 歷史反思:非主流文化的產生與演進
一、廟堂文化:從理想到實用
二、遊民文化:叢林中的生存文化
三、宗教文化:走出叢林的倫理文化
第三節 文化轉型:從不和諧走向和諧
一、人性水平:從生存理性到交往理性
二、生活質量:從傳統解讀到科學把握
三、思想觀念:從無我一唯我到承認他者
四、教育到位:從知識技能到社會公共倫理
第四節 文化建構:網路文化的生成及其走向的引領
一、網際網路的作用不可小覷
二、網路“陌生人社會”呼喚現代媒介素養
第四章 素質與教育:從失重走向均衡
第一節 問題探討的假設性分析框架
第二節 面對失衡的國民素質:社會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今天的國民教育缺失了什麼?
二、我們需要怎樣的社會教育?
三、社會教育與理想教育的區分與關聯
第三節 面對風險社會:社會教育的務實性起步
一、中國轉型社會的風險
二、社會教育的務實性定位
三、社會教育路徑的思考
第四節 實施社會教育的若干可操作性建議
一、關於大眾的社會教育
二、關於精英的社會教育
三、作為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教育
中篇 調查與分析篇
第五章 日常生活中非主流文化對國民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說明
一、術語界定
二、抽樣
三、工具與材料
四、研究過程
第二節 研究結果的闡釋
一、國民非主流文化生活狀況
二、國民素質基本狀況
三、非主流文化對國民素質的影響分析
第三節 主要問題的分析與討論
一、國民素質的發展不平衡
二、不同的非主流文化對國民素質的影響不同
第四節 提升國民素質的對策與建議
一、重視國民素質的平衡發展
二、汲取非主流文化中的積極營養
三、充分發揮主流文化教育的影響力
下篇 歷史與願景篇
第六章 人的研究:從應然性到實然性
第一節 何謂實然性“人的研究”
第二節 人性:人的共性探究
一、人性的層次
二、人性與“為人”的關聯
三、要說明的問題
第三節 民族性:作為“人的研究”的特殊性探究
一、民族性與環境
二、民族性與文化遺傳基因
第四節 國民素質發展:“人的研究”的科學時代何時到來
一、國民素質發展自在、自然階段的存在必然性
二、國民素質發展走向“自覺、自為”階段的可能性
三、國民素質發展與文化自覺
第五節 實然性“人的研究”創新願景
一、告別“二元論”與極端思維
二、把握多元的哲學立場與複雜性思維
三、“人的研究”跨學科整合的可能性
第七章 民族性發展:從主義回歸問題
第一節 概念與立場
一、“改造”與“發展”
二、主義與問題
三、歷史與未來
第二節 民族性改造:百年“新民新人”的簡要回顧與反思
一、“新民說”的理論與實踐
二、“新人”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 民族性發展:回歸問題,明確重心
一、民族性發展重心:現代創新素質培育
二、提升現代創新素質與思維科學教育
第八章 價值觀培育:從傳統走向現代
第一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系統解讀
一、一個系統性的解讀框架
二、“人性”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三、國民素質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四、日常生活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五、過程性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六、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和新國民的成長
第二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取向
一、面對現實:把握後髮型現代化進程的複雜性
二、面對歷史,盤點“遺產”,自覺前行
三、面對未來:以過程理論指導價值觀構建
第九章 好人培養的實踐:從生存競爭到倫理合作
第一節 思維科學教育的特點及其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一、創新素質的層次性特點及其培育路徑的探尋
二、以李普曼為代表的思維科學理論和普及性實驗研究
第二節 世界思維科學與普及教育研究的最新趨勢
一、思維風格對青少年學習風格的影響
二、思維風格對青少年行為風格的影響
第三節 以思維科學教育提升現代創新素質的思考
一、關於思維科學研究與思維教育發展的趨向
二、關於當代國民思維教育的現狀與發展的趨向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孫抱弘,上海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民精神與素質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首屆“中國青少年研究事業突出貢獻獎”(2008年)獲得者。長期從事青少年倫理問題、青少年素質養成機制的跨學科研究。近年來主要關注人性、國民性與國民教育的系統性研究,著力以哲學為原點的多學科視野里青少年研究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現代社會與青年倫理》,主要論文有《社會環境·接受圖式·養成途徑——關於青少年素質養成機制的跨學科思考》《社會發展·人格轉型·教育定位——當代青少年教育取向及路徑的新思考》《從實在性本質追尋到存在性生成的解讀——對當代青少年研究之思維方式轉型問題的探討》《當代國人理想之失落與重建的追問》等,近年來主持完成《日常生活中非主流文化對國民素質影響的研究》等三項國家社科基金、市社科規劃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