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努維爾

讓·努維爾

讓·努維爾(Jean Nouvel)是法國當代著名建築師之一,他綜合採用鋼同玻璃,熟練的運用光作為造型要素,使作品充滿了魅力。他認為建築設計的過程更多的是適用外部自然、城市、社會條件的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努維爾
  • 外文名:Jean Nouvel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的西南部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建築師
  • 主要成就:常把建築師同電影的導演相類比
  • 代表作品:006 - Minneapolis, MN – Guthrie Theater
人物生平,家庭和教育,職業生涯,主要成就,主要作品,設計思想,建築導演,材料透明,光的依賴,設計理念,人物評價,設計風格,作品一覽,

人物生平

讓·努維爾(法語:Jean Nouvel,1945年8月12日-),1945年出生在法國的西南部阿基坦大區洛特-加龍省的菲梅勒,是一名法國建築師。他在巴黎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在他建築師生涯中他獲得了一系列有權威性的獎賞,包括阿卡汗獎、2005年沃爾夫藝術獎和2008年普利茲克獎。

家庭和教育

他的父親是一間學校的巡視員,他的母親是學校的語言教師。他父親成為縣主監教後他們經常搬家,他的父親從小對他要求很嚴。他的父母鼓勵努維爾學數學和語言。但是他16歲時一名教師教他畫畫,從此他被藝術吸引。他後來說他的父母勸說他從事教育或者工程師。在最後與父母協商後,他決定學建築,一個在父母看來不像藝術那么危險的職業。1966年,努維爾因未能考入波爾多高等美術學院轉到巴黎,以入學考試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並於1972年畢業。

職業生涯

初入美術學院,他曾構想一年後轉而學習繪畫,然而這一年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想法。在1967-1970年期間,他曾擔任建築師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和克勞德·巴翰(Claude Parent)的助手,並深受他們的影響。開始工作僅一年後保羅·維希留就任命他為一大型公寓建築群的項目經理,這是他建築生涯的開端。1970年,他與弗朗索瓦·賽涅爾(François Seigneur)合作,成立了第一家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在評論家喬治·布達耶(Georges Boudaille)的支持下, 自1971年起,他成為了巴黎雙年展的參展建築師之一,並籌備了1978年的建築雙年展。
讓·努維爾讓·努維爾
作為1976年“三月運動”( le movement «Mars 1976» )的發起人之一,法國建築革新的鬥士,他反對囿於雅典憲章(la Charte d’athènes)的設計,並參與了建築工會的創立,與建築師規章(L’Ordre des architectes)徹底決裂。在1975年,他是反對巴黎市場(les Halles de Paris)整改工程國際招標的主要組織者之一。2001年,他領導塞甘島(L’île de Seguin)整改協會反對破壞雷諾(Renault)工廠。
在蓓莉果(> <)(le Périgord,一個法國西南部縣城,le comté),他的處女作得以實現——坐落於特潶里莎克(trélissac)的幼稚園和位於香普舍維那勒(Champcevinel)的別墅,他第一部引起注意的作品則是1976年建於聖安德潶雷維赫然赫(Saint-André-les-Vergers,法國偏西北部小鎮)的迪克之屋(la maison Dick)。此後,他分別於1976年和1978年簽下了位於伯宗(Bezons,巴黎東北)聖母山谷(Val-Notre-Dame)的內外科中心和位於安東尼(Antony,巴黎以南)的安妮-富汗克學院(le collège Anne-Frank)的契約。
進入八十年代,法國政府修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府工程。在巴黎有羅浮宮擴建、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以及德方斯巨大的拱門等。所有這些建築方案都是通過競賽取得的。在法國幾乎任何規模的公共建築都要通過競賽 取得設計方案。這種做法給建築師——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一個創作的機會。
1981年,他與AS建築工作室(Architecture-Studio)一同設計了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IMA, l’insitut du monde arabe)——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弗朗索瓦密特朗)時期第一座大型公共建築。Jean Nouvel在它的外牆飾以阿拉伯式遮窗格柵,盡展阿拉伯特色。1987年項目竣工,Jean Nouvel聲名鵲起,同年,他的作品那繆蘇(Nemausus)廉租房(H.L.M)也在尼姆(Nîmes )落成。他里昂歌劇院(1993)一副玻璃穹頂,給坐落於巴黎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La Font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1994)一座透明的辦公樓。
99年落成的琉森文化與會議中心(Palais de la culture et des congrès de Lucerne)提高了他的國際聲譽,一系列國際項目接踵而至:東京電通塔(Dentsu Tower)、馬德里索菲亞皇后藝術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巴塞隆納阿格巴塔(Torre Agbar)以及明尼阿波利斯的格斯里劇院(Guthrie Theater)。
今天,他已經成為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築大師。努維爾擅長用鋼、玻璃以及光創造新穎的、符合建築基地環境、文脈要求的建築形象。他對建築設計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並且在實踐中實施。通過學習他的設計概念及手法可以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主要成就

1983 : 藝術與文學協會(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騎士勳章
1983 : 法蘭西建築院獎銀獎
1983: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榮譽博士
1987:其士得國家功勳勳章歐萊雅
1987:國家獎建築阿迦汗獎和獲得銀牌支架研究所杜阿拉伯世界報
1990:H記錄建築設計獎,聖雅各福群
1993:名譽研究員,芝加哥友邦保險(美國建築師協會)
1995:榮譽院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1999:金獎輕鬆,法蘭西學院院士(建築金獅)
2000:威尼斯雙年展
2001:國際米蘭迪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
2003:第一屆國際獎的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有他的工作,並特別提到法國巴黎項目USVACUM年(工作室讓努維爾)(2005年:沃爾夫基金會獎架構)
2008 : 普利茲克獎

主要作品

瑞士琉森(Lucerne)文化與會議中心KKL
維也納“煤氣罐”1976 : 法國瓦爾-瓦省伯宗聖母山谷外科中心
1978 : 法國上塞納(Hauts-de-Seine)昂托尼(Antony)安娜·富朗克中學
1981-1987 : 巴黎阿拉伯世界學院 (照片)
1983 : 法國貝爾福(Belfort)劇院(照片)
1985-1987 : 法國尼姆 (114間住房)(照片)
1986-1993 : 里昂劇院(Opéra de Lyon)翻新工程(照片) 2003 : 法國佩里格(Périgueux)維納斯藝術館 (照片)
2006 : 美國明尼波利斯古特里(Guthrie)戲院2006 : 法國巴黎非西方藝術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 (原始藝術博物館)
2006年:溫格耐莉,瑞士的雀巢,這種朱古力Cailler包裝新路線讓努維爾創建的老闆
2009 : DR城的哥本哈根音樂廳

設計思想

建築導演

努維爾經常把一個建築師同電影的導演相類比。他總是召集一隊專家來共同完成一個項目。 這些專家不僅包括與工程實踐相關的人員而且包括了一些與他在過去共同戰鬥的夥伴以及朋友,大家都來討論他的設計方案。特別是還有一些被努維爾稱為友好的爭論對手的劇院導演,建築評論家以及出版家,他們和其他人一樣都會就他的設計概念進行討論或者提出建議。就象一個電影導演要選擇照明師、藝術指導以及電影編輯。
瑞士琉森文化會議中心瑞士琉森文化會議中心
但是,最終的選擇以及最後的責任是由努維爾來作出並且負責,這也是為什麼他將建築師描繪成一個孤獨的職業。努維爾這樣解釋道:“在許多工程的開始同我的團隊以及其他人有許多會議、討論、分析等等。這就好像列目錄一樣簡單——列出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情!這幫我在頭腦中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可能的圖像——並且我設計的建築並不是解決一個簡單問題的事情。然後我做出一個選擇——這就象飛向空中,這只能是我的選擇,建築師的選擇並且是我的責任。然後我要同團隊進行溝通,告訴他們這些理念的自然解釋,告訴他們這些方面如何來滿足要求,為什麼選擇這些材料,如何來處理燈光,等等。在我們更進一步的討論後,團隊才開始作圖做模型。在作圖的過程當中我們必須隨時準備解決新出現的問題。這些聽起來好像建築師在一瞬間觀察到了整個項目,其實並不是這樣。有的時候開始點只是一個細部或者是基地的某個特殊的方面。我把我的第一個全案看作是一個感覺的信封,這裡邊包括了我認為可以起作用的因素,比如說設計要求、專業知識、感覺、記憶等等這些不是從預感的理念得出來,而是從程本身,這就像一個電影的導演把電影變成一個特殊的劇本,當然他們也在完成自己的個人的風格。我也是這樣,我創造了我的建築並且為它的質量、它的形式的價值而負責。就像電影的導演會回到他的劇本並且修改它,我們也會使用原始的東西作為一個參考點,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在建築進行的過程中會逐漸的修改。”
讓·努維爾設計作品- 瑞士琉森的The Hotel讓·努維爾設計作品- 瑞士琉森的The Hotel
瑞士琉森(Lucerne)文化會議中心設計中,努維爾與官員、音響工程師、樂隊甚至市民議會合作,從建築所在的基地——洛桑所在的湖邊出發,綜合了城市文脈、自然景觀、使用功能等多方面要求,通過引入湖水將建築的三部分有機的組織在一起,巨大的屋頂出挑深遠,表達了對湖面及對面城市建築的敬意,並構成了由二層平台望向對面的景框。構成主體的三個體量對應不同的城市建築採用了不同的 材料及肌理

材料透明

努維爾通過利用材料表現建築物的無形的透明性來表達建築同它的基地以及時代的聯繫。他以含糊表示含糊,以複雜性來表達複雜性。比如在阿拉伯研究中心那樣的建築中光、影、空間共同表現的複雜性並不是建築師人為造成的而是建築本身要求它具有這樣程度的複雜性。 相對過去所重視的建築的靜止的畫面,努維爾更喜歡發展的,運動的景觀,這個景觀因為 距離、層數、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這裡,照相機已經完成代替了畫架。他用光同空間來設 計時代。在卡蒂爾基金會的設計中,他將正對街道的立面設計成18米高,只採用少量鋼架的透明玻璃牆,這樣的玻璃牆圍合一個庭院,要保留的大樹剛好穿過玻璃牆,而內部的展覽區 及辦公區則分別採用透明及磨砂玻璃作為外圍護材料,整個建築展現了一種奇妙的外觀。
讓·努維爾

光的依賴

電影同建築都依賴光的表現。努維爾這樣說道:“傳統 的建築是以固定的體量作為基礎。這裡邊沒有注意到光的首要性——正是光使得我們能夠看到建築!並且它忽視了光的可能性以及它的多樣性。對於我來說,光是實體,是材料,是一個基本的材料,一旦你理解了光是如何的豐富多變,並且感受到它的豐富性,你的建築語彙就會立刻變 得不同,是許多經典建築所沒有想到的。這樣,一個暫時的建築變得可能了——不是因為暫時的結構,而是因為光隨時改變著建築的形態。不僅僅是在白天發生變化也通過室內燈光發生變化,對於我來說使用光的感染力是我的建築中最基本的東西。我的建築經常被五、六組不同的燈光所環繞。”在許多方案中——從阿拉伯研究中心到里昂歌劇院(圖2)見雜誌2001年第2期P30,南特綜合法院(圖3)見雜誌2001年第2期P30等作品中他都用光來提高建築的表現力。在南特法院審判廳的設計中,他通過採用天窗採光的方式,讓光從天頂瀉下,使得室內氣氛莊嚴神聖。無論是白天、黑夜,光使 他的建築充滿活力。
設計設計

設計理念

“建築的將來不是建築的”,努維爾曾經說過。這並不表明建築沒有將來或者說建築沒有過 去。而是說建築應該不再把自己看作是由內部規律規定的獨立的個體。這是因為社會同 城市的文脈與我們曾經認為的簡單的內部規律來比,是如此的複雜。對於努維爾來說,建築 的歷史觀點同現代的觀點都沒有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開始點。“我們不能夠創造一個為了將 來的建築,”他解釋說,“二十世紀的科技以及文化的革命以及進化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同樣的,我發現理想的建築物或者理想的城市計畫設計也是很荒唐的;這么做其實就是一個反常的做法。我們可以給建築強加一個意識形態的規律這樣一個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這對於在現代城市當中的建築來說是不適當的,因為已經不再存在固有的規律了。”在當前的時代里建築陳述的是城市主義的語法,是社會生活的邏輯。現代生活的多層次的體驗以及大量信 息的無情湧入使得任何一種簡單的看法已經不再可能了。決定建築物的力量已經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已經被外部的力量所改變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建築師什麼也做不了,當然 ,也不再意味著建築師能夠什麼都做。正如努維爾所說,這種情況給建築師提出了兩方面的要求,首先,表現在對項目自身特殊性的方面——一棟建築物是在一個特殊的地點為著特殊 的目的以及在一個特殊的文脈環境下建成。如果建築物自身的規律性對於建築本身的實踐不再起作用,那么建築師必須在其他地方來尋找這種規律性。在努維爾看來這就是建築師必須 面對的當代的豐富多樣的文化。他在一篇文章中總結道:建築的問題源於我們周圍世界的內涵以及人們對此的感知,並不是它自身的自律性,柯布西埃第一個揭示了將其它製造過程的 觀點套用到建築上的可能性:穀倉、飛機等等。現代性依然存在是因為現代性的並不是柯布 西埃式的,而是一種對不斷湧現出來的新事物新現象的敏感態度,建築師應該擅長抓住這些 特點。針對不同的城市文脈實體環境,努維爾設計的建築立面經常採用不同的處理手法,比如,阿拉伯研究中心的背立面與正立面不同,適應背面所對應的街區,立面採用以水平,垂直線條劃分為主的圖案化表現;洛桑文化會議中心的東立面與西立面採用不同顏色的金屬表面,其目的也是與周圍環境相稱。?
設計設計
讓.努維爾的哥本哈根音樂廳讓.努維爾的哥本哈根音樂廳
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於項目的先期條件以及變數的絕對清晰的分析,也表現在建築師必須對建築實踐負責,對它的創造性,對它體現出來的外觀、記憶以及必要性負責。“建築必須是完全真實的。”努維爾這樣寫道。“作為一名真實的建築師必須時刻是警覺的,時刻準備吸取歷史的教訓,徹底根除錯誤。真實性意味著揭示當代建築設計感覺上的失敗,真實性意味 著最終必須拒絕跟隨文化上的陳腔濫調,拒絕複製(而是創造),拒絕跟隨(不跟隨某人的道路)。很多建築建在錯誤的地方,沒有精神,沒有魅力,沒有溫暖。勝過他們的將是建築中 表現出來的意志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人物評價

以我個人的觀點看來使得努維爾的作品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真實性”:文化社會同基地的直接對話以及在設計創造之前的分析過程。努維爾的建築是理念的建築是對構 成當代城市以及它的繼承性的條件思考的結果。有許多其它的方法來表現建築的想像力,也有許多作為建築師可能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象他這樣強調外部因素對於建築實踐、建築理念的重要性。努維爾認為在創作過程當中“一旦資料收集齊全,限制性以及創造的優先權被分析以及討論,就會有一個創造性的飛躍。”他承認他的許多好的構思都是在睡覺時完成的,因為努維爾“睜開眼睛做夢”,他可以使他的夢想成為現實。
設計設計

設計風格

對於努維爾來說建築設計從開始構思到施工完成更象一部電影的形成。這種電影似的分析在努維爾的作品當中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得出來。首先我們知道電影的畫面並不是作為電影構成的最終結果,本身它就是一個媒介,一個可以從許多層次上理解的信息的載體。很顯然對於努維爾來說建築是一個符號的系統,這種符號的語言並不是象傳統建築那樣表現在立面。對於一個建築來說它更象是在文脈中生長並且代表所處的地點同時代,建築語言必須從許多其它方面得出,這些方面包括文化、社會、其他媒體等各種地方但就不是建築本身。既然我們生活在一個視覺文化不斷增加的時代,那么電影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語言對於今天的建築來說就是合適的。這種符號的系統不僅像在大家所熟知的阿拉伯研究中心(右圖)那樣,與建築的外表面的裝飾有關。這樣的符號含義只能是整體結構涵義的一層,並且確實這樣一個系統自己就應該是多層次抽象和變化的。好像我們有很多方式來欣賞一個電影——它的美學,它的動感,他對顏色以及語言的使用,它的敘述性的結構,它的個性等等——我們也可以有很多方式來欣賞一棟建築。努維爾的作品正是想在不同的甚至對立的假定和情形之間求得一個綜合。
設計設計

作品一覽

巴黎愛樂大廳(La Philharmonie)
巴黎愛樂大廳過早開放 建築師讓·努維爾與其劃清界限
2007 年,讓·努維爾贏得了巴黎愛樂大廳(La Philharmonie)的設計權,耗時8年,這座耗資3.9億歐元堪稱世上最貴的音樂廳於2015年1月份開幕,開幕儀式上連法國總統奧朗德都去參加了開幕慶典音樂會,但是設計師讓·努維爾卻認為愛樂大廳當時開幕為時尚早,建築尚未真正完成而拒絕出席。
Proposed
In November 2007, Mr. Nouvel was tapped to build a new 75-story tower next to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Midtown Manhattan. The tower will house a hotel, luxury apartments and three floors (2nd, 4th, and 5th) will be used by MoMA to expand its exhibition space.
In April 2007, Jean Nouvel associated with Marshall Day Acoustics Ltd win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to build a new Orchestra Hall (Philharmonie de Paris) in Paris, close to Cité de la Musique (opening in 2012)
A 20-story condo tower built on a parking lot at 11th Avenue and 19th Street in New York City. The tower is next to the Venus (mural) (1970) by New York painter Knox Martin[1] on the south side of Bayview Correctional Facility and will block the 10 story mural from view.[2]
The Centr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e Havre, France. Project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120 m high tower on a former seaport area.
[edit]Projects under construction
Copenhagen Concert Hall - Copenhagen, Denmark (Expected completion in 2008)40 Mercer Street Residences - New York City, U.S. (Completion late 2007)
讓·努維爾
[edit]Built projects include
2006 - Minneapolis, MN – Guthrie Theater[1]
2006 - Paris, France – Musée du quai Branly
2005 - Madrid, Spain – Reina Sofía Museum expansion
2003 - Barcelona, Spain – Torre Agbar (Office) [2]
2002 - Murten, Switzerland – Monolith of Expo.02[3]
2001 - Cologne, Germany – K&ouml;lnTurm[4]
2001 - Prague, Czech Republic – Andel (Office / Retail) [5]
2001 - Vienna, Austria – Rehabilitation of the Gasometer (Housing / Retail)
2000 - Lucerne, Switzerland – Cultural and Congress Center (Performance Space / Conference Hall / Museum / Restaurant)
2000 - Lucerne, Switzerland – Reconstruction of The Hotel (Hotel / Restaurant-Bar) [6]
2000 - Mons, Belgium – Science Park (Museum)
2000 - Nantes, France – Palais de Justice (Institutional) [7]
1999 - Bregenz, Austria – Interunfall (Office / Housing)
1999 - Rueil-Malmaison, France – Foundation Cognac-Jay (Hospital)
1999 - Strasbourg, France – Schutzenberger Brewery (Restaurant-Bar)
1999 - Wismar, Germany – Technology Center (Office)
1998 - Paris, France – Musée de la Publicité (Museum)
1998 - Tokyo, Japan – Dentsu Tower (Office / High-Rise)
1995 - Berlin, Germany – Galeries Lafayette (Retail / Office) [8]
1995 - Lille, France – Eurallille (Retail / Office / Housing)
1994 - Hérouville-Saint-Clair, France – Social Center (Institutional)
1994 - Boisseuil, France – P&ocirc;le de Lanaud, Genoscope (Office)
1994 - Paris, France – Fondation Cartier (Office / Cultural) [9]
1993 - Bezons, France – ZAC Parmentier (Housing)
1993 - Lyon, France – Renovation of the Nouvel Opéra (Opera House / Restaurant) Photos at
1993 - Périgueux, France – Vésunna Gallo-Roman Museum (Museum) [10]
1993 - Saint-Imier, Switzerland – Cartier CTL (Industrial)
1993 - Tours, France – Conference Center (Conference Hall) [11]
1993 - Tours, France – Housing (Housing)
1993 - Tours, France – Tourism Office (Office)
1993 - Tours, France – Parking (Transportation)
1992 - Dax, France – H&ocirc;tel des Thermes (Hotel / Restaurant)
1992 - Hérouville-Saint-Clair, France – Perception (Institutional)
1992 - Issy-les-Moulineaux, France – CLMBBDO (Office)
1992 - Tours, France – Bus Terminal (Transportation)
1991 - Blois, France – Poulain (Industrial / Office)
1991 - Cap d'Ail, France – Pierre et Vacances (Housing)
1990 - Freiburg, Germany – Interdica (Industrial)
1989 - Bouliac, France – H&ocirc;tel Saint-James (Hotel / Restaurant-Bar) [12]
1989 - Nancy, France – INIST (Office)
1989 - Paris, France – ADP Offices (Office)
1989 - Paris, France – Bailly Apartments (Housing)
1988 - Paris, France – Galleries Bailly (Cultural)
1988 - Paris, France – Hit Parade (Retail)
1988 - Saint-Herblain, France – Onyx (Performance Space)
1987 - Combs-la-Ville, France – La Coupole (Cultural)
1986 - Marne-la-Vallée, France – Gymnase du Luzard (Sport)
1987 - N&icirc;mes, France – Dhuoda (Education)
1987 - N&icirc;mes, France – Nemausus 1 (Housing, 114 apartments) [13]
1987 - Paris, France – Arab World Institute (Cultural / Museum) [14]
1987 - Saint-Ouen, France – Housing (Housing)
1986 - N&icirc;mes, France – Sport Center (Sport)
1984 - Antony, France – Les Godets (Education)
1984 - Belfort, France – Municipal Theater (Performance Space) [15]
1983 - Paris, France – Yves Dauge Offices (Office)
1982 - Kerjouanno, France – SEA Center (Education / Leisure)
1982 - Paris, France – Péniche Club de Presse Renault (Restaurant-Bar)
1980 - Antony, France – Collège Anne Franck (Education)
1979 - Bezons, France – Val-Notre-Dame Clinic (Hospital)
1979 - Troyes, France – Devoldere Residence (Housing)
1978 - Troyes, France – Dick Residence (Housing)
1976 - Paris, France – Trocadero Library (Institutional)
1974 - Périgueux, France – Delanghe Residence (Housing)
1974 - Trélissac, France – Kindergarten School (Education)
1973 - Villeneuve-sur-Lot, France – Delbigot Residence (Housing)
1972 - Paris, France – Baillais – Printing House (Office)
1971 - Paris, France – Plateau Beaubourg (Cultural)
Non-built projects include the Tour Sans Fins (Office/High-Rise) at La Défense, France, a winning project but not realized[16] (19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