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體飛艇是通過現有科技條件下可行的技術方法,藉助大氣壓力使飛艇能夠實現自適或可控的數十倍容積變化,利用而不是對抗大氣壓力,改變其淨靜升力和垂直向的運動,變體過程中能保持可操縱性和動升力,從而實現從地面到臨近空間的三維全向可控飛行或定點懸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變體飛艇
- 外文名:Morphing Aircraftwww
過往各類平流層飛艇方案難以化解或繞開的結構矛盾,大多是因為需要對抗但又無法對抗大氣壓力而引發。2000年,珠海新概念航空太空飛行器有限公司[New Concept Aircraft (Zhuhai) Co., Ltd. 以下簡稱“珠海NCA”]的李曉陽博士,在多年研究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變體空天飛艇的創新科學理論及其實現技術,並於2005年先後獲得中國和美國授予的變體空天飛艇(Transformable Airship)發明專利權。李曉陽發現,在人類現階段科技能力條件下,巧妙利用而不是對抗大氣壓力,才是能否真正實現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的關鍵所在,與眾不同的變體飛艇正是沿著這個思路而創造的。
變體飛艇突破了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必須面對的多項技術瓶頸,例如:變體飛艇利用了大氣壓強這個取之不盡的能源,巧妙的變體結構能夠根據各個高度的大氣壓力,利用微壓差致動來自動增大或縮小艇體體積而浮力相對不變,其變容積艇殼和輕質氣體倉都無需承受壓力,因此其合成艇體的總面密度極低。業內人士知道,對於作業環境周邊空氣密度極低的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來說,艇體總面密度的大小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技術指標之一。基於“改變重量來調節淨靜升力”飛艇原理的各類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因其艇體需要保形和承受各高度的大氣壓力而必須採用高密度的嚢體材料,加大嚢體材料密度又因自重增大而必須加大容積,如此惡性循環……這種狀況,正是導致上述各國臨近空間可操縱浮空器項目中途而廢的關鍵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