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栓菌

變色栓菌

變色栓菌(學名:Trametes versicolor (L.) Lloyd)是多孔菌科、雲芝屬一年生木栓質真菌。子實體僅由菌蓋組成,菌蓋復瓦狀疊生,呈腎臟形、半圓形或近圓形,有環狀同心棱紋及輻射狀皺紋,菌蓋邊緣反卷呈波浪狀,菌蓋腹面有無數小孔,管孔圓形,菌絲多數均有鎖狀聯合。絲尖端及分枝處核最活躍,細胞分裂中期可明顯看到其染色體數目為4條。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山東、山西、陝西、四川、貴州、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21個省份和4個自治區。變色栓菌是以闊葉樹弱活立木、枯立木為生的木腐性真菌。

變色栓菌其有效成分變色栓菌多糖對治療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B型肝炎有顯著療效,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癌治癌也較有效。

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育植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變色栓菌子實體僅由菌蓋組成(無菌柄),為一年生木栓質。菌蓋復瓦狀疊生,呈腎臟形、半圓形或近圓形,暗灰色或灰色,有環狀同心棱紋及輻射狀皺紋,菌蓋邊緣反卷呈波浪狀,大小及形狀變化較大,一般個體直徑為10厘米×15厘米,厚0.1厘米左右。菌蓋腹面有無數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4-5個,管孔圓形,顯微鏡下觀察變色栓菌菌絲體呈長條形,有橫隔和分支,菌絲直徑約0.4-3.8微米,多數均有鎖狀聯合。製片觀察結實性菌絲、纏繞菌絲、骨架菌絲均能見到。經染色後可觀察到菌絲內的細胞核,有些菌絲細胞為雙核.有些為多核,處於間期的細胞核為圓形,直徑較菌絲小,菌絲尖端及分枝處核最活躍,細胞分裂中期可明顯看到其染色體數目為4條。

生長環境

變色栓菌是以闊葉樹弱活立木、枯立木為生的木腐性真菌,偶爾也能在針葉樹腐樹木桿上生長。

分布範圍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山東、山西、陝西、四川、貴州、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21個省份和4個自治區。
變色栓菌
變色栓菌

育植技術

母種復壯:採用馬鈴薯綜合培養基11(去皮馬鈴薯200克、蔗糖20克、蛋白陳2克、酵母粉3克、磷酸二氫鉀1克、硫酸鎂20克、純淨水1000毫升),用18毫米×180毫米試管,以常規方法製成斜面,接種後7天長滿管。
原種和栽培種的製作:原種配方:麥粒98%,石膏粉1.5%,碳酸鈣0.5%;栽培種配方:木屑78%,麥鼓10%,米糠10%,石膏粉1%,蔗糖l%,製作以500毫升罐頭瓶為容器,方法和其它菌類菌種製作方法相同,接種後置於27±1℃的溫箱中培養,約10天后菌絲長滿瓶即可用於生產。
栽培袋的製作:以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菌袋為容器,裝袋機裝袋,用一層聚丙烯薄膜和兩層牛皮紙封口,高壓滅菌2小時以上,按無菌操作要求接種,每瓶菌種約接20-25個菌袋,接種後置培養室中發菌管理。
發菌管理:變色栓菌在發菌前期培養溫度較為重要,一般要求溫度在25℃左右,以利菌絲迅速恢復生長,也利於抑制雜菌侵染。接種一周后開始翻堆,及時清除污染袋,以防雜菌蔓延。兩周后即可鬆口通氣,以利菌絲向縱深生長。菌絲長滿袋後,在培養料表面有菌蓄出現時,應移入出栽培場地。管理菌蕾顯現後,培養環境的濕度管理尤為重要,一般噴水早、中、晚各一次,用噴霧器向空中噴灑,保證栽培房相對濕度在85%以上。室內通氣在早晚各一次,中午時禁閉門窗。開傘後水分管理可稍粗放些,每天注意用灑水壺向地面和菌袋周圍灑水2-3次,保證變色栓菌生長所需溫度。變色栓菌彈射抱子粉時即可採收。

主要價值

變色栓菌其有效成分變色栓菌多糖對治療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B型肝炎有顯著療效,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癌治癌也較有效。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