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多端的類風濕

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人們大多只知道它所引起的關節病變,而對關節外表現知之甚少。殊不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表現很常見,甚至會產生一些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馬牛不相及”的症狀,並因此導致誤診、誤治。
類風濕皮下結節發生率為10%~26%,多見於關節隆突及常受壓易磨損的部位,如肘關節處,腕、指關節伸側,也可附於骨膜、肌腱和腱鞘上。結節直徑0.2~0.3厘米,也可大如核桃,且數目不等,質地堅硬,無觸痛。位於皮下的結節可以推動,若在骨膜下與腱鞘或關節囊粘連時則不能推動。結節可持續存在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之久,類風濕活動期過後可以消退。皮下結節的出現,多見於類風濕高度活動期,常提示有全身性併發症的存在。
類風濕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任何一個臟器的血管,如皮膚、肌肉、眼、心臟、神經等器官組織。血管炎是重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臨床上分為兩型:一型是四肢末端的血管炎,表現為皮膚有棕色皮疹、 紫癜 、甲床瘀點或瘀斑和指趾壞死;另一型為累及內臟多器官的全身性血管炎,起病急驟,病人往往出現高熱、寒戰、 貧血 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增多,各種內臟損害,甚至全身進行性 衰竭 ,多提示預後不良。
類風濕性心臟炎由於 心臟病 變大多較輕,易被關節炎所掩蓋,使不少患者甚至醫務人員都誤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會侵犯心臟,甚至以此作為與風濕性關節炎相鑑別的要點之一。其實,類風濕心臟病變的發生率很高,屍檢的發生率高達40%,可有類風濕性心包炎、 心肌炎 、 心內膜炎 和全心炎等各種心臟損害。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心包炎是作為重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前驅症狀出現的,極易誤診、誤治。
類風濕性肺損害主要表現為慢性間質性 肺炎 ,可形成 肺氣腫 、肺纖維化,常伴有類風濕性胸膜炎,可出現胸水,胸膜及肺內亦可見到類風濕性結節,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多呈圓形,常多發,亦可單發。一般無症狀,較大者可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難,多伴有胸腔積液和心臟損害。胸部結節須與肺內結節 性病 灶,如 肺癌 或 肺結核 鑑別。我們曾遇到一位被當地醫院誤診為“晚期肺癌胸膜轉移”化療無效的病人,會診後確診為類風濕性結節,經抗類風濕治療後消退。
類風濕性眼損害可表現為虹膜睫狀體炎、慢性 結膜炎 、視網膜炎和角膜炎等。均系類風濕及其免疫複合物引起的血管炎所致。一般症狀較輕,亦可有眼劇痛、充血發紅、畏光、流淚等,大多用抗生素治療無效。這些眼病,尤其是虹膜睫狀體炎,可在關節炎表現之前數周、數月、數年出現,易誤診為眼科疾病。有些可並發 白內障 、 青光眼 ,甚至導致失明。
神經系統損害類風濕性血管炎可導致神經纖維變性萎縮。輕者有感覺異常或遲鈍,觸覺減退,出現肢體末端麻木,手套和襪套樣感覺異常;重者受累神經支配的肢端感覺缺失或疼痛,繼而導致活動障礙、腱反射異常等多發性神經炎表現。
乾燥綜合徵多發生於病程纏綿、關節病變較重的患者,尤以中年女性多見。表現為角膜、結膜乾燥,眼部燒灼感、畏光,口唇乾裂,口腔黏膜疼痛,亦可出現吞咽、咀嚼困難等症狀。
總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表現多種多樣,錯綜複雜,多為重症類風濕性關節炎表現,不容忽視。出現上述表現,應及時就醫,以從根本上控制類風濕的病情發展,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