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中之痛

變中之痛

《變中之痛》是2012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映芳。

基本介紹

  • 作者:陳映芳
  • ISBN:9787542638038
  • 頁數:276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2-6-15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冷峻地剖析社會,是社會學家的志業,但如果不是因為對人類社會的愛,社會研究就沒有意義。
“變中之痛”
個人從家庭紐帶中剝離,老人被子女離棄,骨肉間的親情開始變味……這一切,果真是人們所要的嗎?小津安二郎說出了奮鬥著的日本人的疑慮和辛酸。
“小菜場背後的城市邏輯”
惟利是圖、缺少價值理念的城市增長是可怕的,而生活者無法成為權利主體的任何城市承諾總不免是可疑的。
”面對災難,日本國民不會隱忍“
不是國民的隱忍,而恰恰是國民的奮起,推動著國家/地方政府、企業,乃至專家集團逐步正視並落實國民的生活安全需求。
《社會的風景》(外五則)
社會學讓人注意的是現象背後的關係,或者說,讓人透過物質的形態,去觀察那社會的風景。

作者介紹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博士(Ph.D.),上海交通大學社會學教授。
出版有個人專著《“青年”與中國的社會變遷》、《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中國的青年文化》、《圖像中的孩子》、《城市中國的邏輯》(即出),主持編撰有《移民上海》、《征地與郊區農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調查》、《棚戶區:記憶中的生活史》、《都市大開發——空間生產的政治社會學》、《直面當代城市:問題及方法》等。

作品目錄

·社會觀察·
愛知世博會上的“中國之謎”
廣場上的法蘭西
一座沒架成的橋
面對災難,日本國民不會隱忍
社會的風景(外五則)
“羞辱”: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學的政治——張鳴事件的幾個關鍵字
十月里,想起了謝燁
追思張剛
青年與“青年”的解體
可疑的80後政治意識
嬌寵心理與青年文化的孩童化傾向
“學生負擔”背後的觀念與制度的問題
也說大學生的自殺現象和“心理問題”
“好孩子”、“好學生”的過度角色化與反社會傾向
年輕人怎么了──“奧姆事件”的觀察與思考
·文化散論·
回到日常經驗、說出自己的感受
“……但是它們是有意義的”
城市社會:難以接近的和隱蔽的
想說的和想聽的
語際的陷阱
他們的選擇
沉重的國際婚姻
沉默是金?
八月有感:關於日本人的罪感
記憶與歷史
“雅子報導”的意味解讀
·城市評論·
“市民”與城市社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小菜場背後的城市邏輯
關於城市新移民問題的幾點思考
當前中國城市的居住生活安全問題
“蝸居”困境的原因何在?
中國的居住生活危機與社會風險
“第二套住房”是個什麼問題?
我對建英學校事件的幾點看法
關於“城市準入制度”提案不能不說的一些話
·影像解讀·
變中之痛
影像中的民間文化──姜健的《主人》
張新民的《流坑》
視覺記錄與影像選擇——我看張新民的《包圍城市》
照片中的“上海”
都市化與80年代以來的都市攝影
照片中的“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