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風偶識》2021年1月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瑞敏,本書用歷史觀點檢驗《詩序》是否符合史實,以歷史角度展開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讀風偶識
- 作者:熊瑞敏
-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 ISBN:9787518706198
《讀風偶識》2021年1月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瑞敏,本書用歷史觀點檢驗《詩序》是否符合史實,以歷史角度展開討論。
讀風偶識四卷[清]崔述清道光四年崔述(1740—1816),字武承,號東壁,大名(今屬河北省)人。乾隆舉人,嘉慶間歷知福建省羅源、上杭諸縣,有政聲。崔述治學富疑古精神,喜獨抒己見,對史學造詣甚深,以《考信錄》和《讀風偶識...
《讀風偶識》2021年1月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瑞敏,本書用歷史觀點檢驗《詩序》是否符合史實,以歷史角度展開討論。內容簡介 《讀風偶識》共分為四卷,並附有“通論《詩序》”“通論二《南》”“通論十三《國風》”,全書近十萬字,書中對字詞章句並未進行詳細解釋,而是主要對《詩經》中的十三國風中各篇...
言簡意該,成語,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同“言簡意賅”。出自清·崔述《讀風偶識》卷一。成語出處 清·崔述《讀風偶識》卷一:“夫《論語》所載孔子論詩之言多矣,若《關雎》、《思無邪》章,誦《詩三百》以及《興觀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簡意該,義深詞潔。”成語用法 【...
清代崔述《讀風偶識》:詩序自“《關雎》,后妃之德也”以下,句相承,字相接,豈得於中割取數百言,而以為別出一手!蓋《關雎》乃風詩之首,故論《關雎》而因及全詩,而章末復由全詩歸於《二南》,而仍結以《關雎》。章法井然,首尾完密,此固不容別分為一篇也。後世影響 一方面,《毛詩序》是儒家詩學...
又有《王政三大典考》三卷,《讀風偶識》四卷,《尚書辨偽》二卷,《論語餘說》一卷,《讀經餘論》二卷,名《考古異錄》。其著書大旨,謂不以傳注雜於經,不以諸子百家雜於傳注。以經為主,傳注之合於經者著之,不合者辨之,異說不經之言,則辟其謬而削之。如謂《易傳》僅溯至伏羲,《春秋傳》...
詩柄 詩柄,讀音是shī bǐng。意思是概括介紹《詩經》詩篇大意的文字。解釋 概括介紹《詩經》詩篇大意的文字。出處 清 崔述 《讀風偶識》卷一:“余見世人讀《詩》,當初學時,即取詩柄連經文合讀之。”自註:“ 朱子 集傳略説本篇大意者,俗謂之詩柄。”
太平日久,上下恬熙,始不復以進賢為事,是以世胄常躡高位而寒畯苦無進身之階。——《讀風偶識》2.又如:田畯(田嗇夫)3.農神 [saturn]。如:田畯(農神)〈形〉1.通“俊”。才智出眾 [outstanding]。如:畯民(賢明的人);畯臣(賢臣)唐韓愈《進學解》:“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法紀漸不振。”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不知本住林泉,耕田鑿井,恬熙相安,原無所戚戚於中也。”清 崔述 《讀風偶識》:"太平日久,上下恬熙,始不復以進賢為事,是以世胄常躡高位而寒畯苦無進身之階。"清·昭槤《嘯亭雜錄·宋總兵》:“當是時,蜀中敉寧日久,文武恬熙。”
崔述《讀風偶識》說:“其人當生於宣王之末年,王室未騷,是以謂之‘無為’。既而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遷,室家飄蕩,是以謂之‘逢此百罹’。故朱子云:‘為此詩者蓋猶及見西周之盛。’(朱熹《詩集傳》)可謂得其旨矣。若以為在桓王之時,則其人當生於平王之世,仳離遷徙之餘,豈得反謂之為‘...
清代崔述《讀風偶識》:“‘衡門’,貧士之居。‘樂飢’,貧土之事。食魚、取妻,亦與人君毫不相涉,朱子之說是也。細玩其詞,似此人亦非無心仕進者。但陳之士大夫方以逢迎侈泰相尚,不以國事民艱為意。自度不能隨時俯仰,以故幡然改圖,甘於岑寂。謂廊廟可居,固也,即衡門亦未嘗不可居;魴鯉可...
”清 崔述 《讀風偶識》:“太平日久,上下恬熙,始不復以進賢為事,是以世胄常躡高位而寒畯苦無進身之階。”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昔人禁世官,譏世卿,以伸寒畯而致之平等。”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馮勰》:“世之衰也,一變而為請託,更變而為賄賂,寒畯之士,遺於野矣。”
《知非集》刪錄早年詩作。另著《洙泗考信錄》4卷、《尚書辨偽》2卷、《論語余說》1卷、《讀經餘論》2卷、《易卦圖書》1卷、《翼錄》12卷、《讀風偶識》4卷,於考據辨偽之外,衍涉詩賦時文,古地理學等。諸卷體現了作者的治學態度與學術成就。其治學解經兼采眾家,不拘家法。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以為是因“思賢妃”而作,說:“(齊)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宋朱熹《詩集傳》則以為是直接讚美賢妃。而宋嚴粲《詩緝》以為是“刺荒淫”,清崔述《讀風偶識》以為是“美勤政”,清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為是“賢婦警夫早朝”。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齊風...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興也。此亦男女會遇之辭。蓋因其會遇之地,所見之物,以起興也。”清代牛運震《詩志》:“平調深情。”清代崔述《讀風偶識》:“漚麻漚爺,絕不見有淫昏之意。即使君果淫昏,亦當思得賢臣以匡正之,何至望之女子?”清末吳闓生《詩義會通》:“愈淡愈妙。”
崔述《讀風偶識》:“昭公為君,未聞有大失道之事。君弱臣強,權臣擅命,雖誠有之,然皆用自莊公之世權重難移,非己之過。厲公欲去祭仲,遂為所逐。文公欲去高克而不能,乃使將兵於河上而不召。為昭公者,豈能一旦而易置之?此固不得以為昭公罪也。如果鄭人妄加毀刺,至目君為狡童,悖禮傷教,...
補上古考信錄》二卷;正錄包括《唐虞考信錄》四卷、《夏考信錄》二卷、《商考信錄》二卷、《豐鎬考信錄》八卷、《誅泗考信錄》四卷;後錄包括《豐鎬考信別錄》三卷、《誅泗考信餘錄》三卷、《孟子事實錄》二卷、《考古續說》二卷、《考信附錄》二卷;翼錄包括《王政三大典考》三卷、《讀風偶識...
隨後便至。清 崔述 《讀風偶識》:"太平日久,上下恬熙,始不復以進賢為事,是以世胄常躡高位而寒畯苦無進身之階。"魯迅《且介亭雜文·儒術》:“由此士大夫便漸漸的進身,然終因不切實用,又漸漸的見棄。”2、猶進深。老舍《二馬》第二段十:“小鋪子是兩間的進身,一間是作生意的,一間作櫃房。”
稍後崔述著《讀風偶識》,也認為《詩序》是後漢衛宏所作,多不可信,主張“體會經文,即詞以求其意”。其書專論《國風》,時有新義。至乾嘉年間,惠棟、戴震等繼承清初學者顧炎武等提倡實學的風氣,著重發展了漢儒的訓詁方法,樹起了“漢學”的旗幟。清代《詩經》“漢學”學派的興起,當以康熙年間陳啟源《毛詩...
”崔述的《讀風偶識》也稱:“今玩其詞意,但有思夫之情,絕不見所謂‘勸義’者何在。”然而“絕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同樣失之偏執。還是朱熹概括得好:“於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畢事而還歸也。”(《詩集傳》)近人陳子展《詩經直解》稱此詩“既勸以大義,又望其生還,可謂得情理之正者也”...
”崔述的《讀風偶識》也稱:“今玩其詞意,但有思夫之情,絕不見所謂‘勸義’者何在。”然而“絕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同樣失之偏執。此詩以重章復疊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詠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達。每章均提到了雷聲,卻變易雷響的地點,不僅寫出了雷聲的飄忽不定,而且還引逗出...
”崔述《讀風偶識》也認為“以《墓門》為刺陳佗則絕不類”,“此必別有所刺之人,既失其傳,而序遂強以佗當之耳”。作為一首政治諷刺詩,此詩僅兩章十二句,短小精悍,四字齊言的詩句斬截頓挫,傳達出指斥告戒的口吻。兩章的開頭以動植物起興,其象徵意義耐人尋味,表現出詩人對惡勢力的鄙夷、痛斥,但國家...
”崔述的《讀風偶識》也稱:“今玩其詞意,但有思夫之情,絕不見所謂‘勸義’者何在。”然而“絕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同樣失之偏執。還是朱熹概括得好:“於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畢事而還歸也。”(《詩集傳》)近人陳子展《詩經直解》稱此詩“既勸以大義,又望其生還,可謂得情理之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