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那些生命中溫暖美好的事》是2012年3月1日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讀者文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讀者文摘:那些生命中溫暖美好的事
- 作者:美國讀者文摘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228頁
- 開本:16開
- 定價:26.80
- 外文名:The Best Moments in my Life
- 類型:辭典與工具書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320711, 75113207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讀者文摘:那些生命中溫暖美好的事》內容簡介:任何感情都是在歷經磨難後才能鑑定真偽,明白深淺的,所以,我們要感謝上帝給予我們諸多的艱難險阻,讓我們感受到世間最真摯的愛。 大多數夫妻都希望將來能擁有自己的孩子。這個願望固然美好,可有了小孩的同時也意味著有了擔憂和困惑雷恩·奈頓是一位視力逐漸衰退的準爸爸,他經歷過的各種酸甜苦辣是我們想像不出來的;我們談起了我們相聚的緣分,我說:“你什麼問題也沒問,只是說‘好’,就把背包交給了我,這是信任的意義和力量;冰球場上的那場意外,讓安德烈差點全身癱瘓,也使得馬克西姆陷於深深的自責和恐懼中。但安德烈的那句“我並不怪你”,解開了兩個男孩的心結。
《讀者文摘:那些生命中溫暖美好的事》編輯推薦:隨著人的淚點和感動閾限越來越高,也許看過了諸多人生百態的你,對那些常見的故事也許不會動容,但從這裡面你會看到看見大千芸芸眾生的各種苦難,在苦難中,仍然能夠堅持愛人,對親人,對朋友堅定的感情,也許不會落淚,但定會為之動容。
作者簡介
《讀者文摘》,世界上最成功的雜誌之一:月發行量2000多萬冊,用19種文字發行48個版本,讀者多達1億,年收入超過29億美元,是美國發行量最大的月刊,有著世界影響力,被認為“比《紐約時報》和《時代周刊》更能影響美國大人物”。 用創始人戴維斯·華萊士自己的話來描述《讀者文摘》,它“以非常廣闊的媒介形式,致力於豐富各種年齡與文化層次的人們的生活。使他們受到教育,並得到娛樂”
圖書目錄
感悟親情:在小事中成就偉大的愛
你會不會突然間發覺,有那么多事要去做,覺得要去應付自己的痛苦以及那些深愛他的人的悲傷;然而,任何事情都沒有使你產生放棄愛的念頭。
003 僅有愛是不夠的]
018 淡淡脂粉透深情]
023 車輪上的午餐]
027 我和兒子的十個月“美好”時光]
032 中年當上媽媽是個苦差事]
038 母子“心”團圓]
045 菲拉格慕的禮物]
050 “媽媽語錄”里的人生智慧]
054 身為人父]
071 尋找我的姐妹]
078 給父親的一封信]
085 我之將死,卻仍選擇快樂]
098 她,讓生命永恆]
傳遞友情:永遠不放棄愛的念頭
特蕾莎修女說過:“我們此生可能無法成就偉大的事業,但是我們可以在小事中成就偉大的愛。” 或許我們不能改變拿到手裡的牌,但可以控制出牌的方式。
105 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見嗎]
109 背包情]
114 冰球男孩]
121 用愛心接待朋友]
126 那些神秘的朋友]
135 寬恕的力量]
142 世界因你而不同]
152 “我感謝我的病人”]
永不言棄:他們總是比別人行動的更早
只有勇敢面對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含領悟生活的意義和成功的價值,絕不輕言放棄,就會活出真正的人生,活出與眾不同的精彩。
161 並非突然會演戲]
170 有能力的人應該替別人做一點事]
175 雪茄與烏鴉]
182 走進非洲的女主持]
188 音樂泯恩仇]
193 中美稜鏡里的姚明]
206 眷村的故事]
213 逝去的守望者]
222 孩子,你要對自己負責]
你會不會突然間發覺,有那么多事要去做,覺得要去應付自己的痛苦以及那些深愛他的人的悲傷;然而,任何事情都沒有使你產生放棄愛的念頭。
003 僅有愛是不夠的]
018 淡淡脂粉透深情]
023 車輪上的午餐]
027 我和兒子的十個月“美好”時光]
032 中年當上媽媽是個苦差事]
038 母子“心”團圓]
045 菲拉格慕的禮物]
050 “媽媽語錄”里的人生智慧]
054 身為人父]
071 尋找我的姐妹]
078 給父親的一封信]
085 我之將死,卻仍選擇快樂]
098 她,讓生命永恆]
傳遞友情:永遠不放棄愛的念頭
特蕾莎修女說過:“我們此生可能無法成就偉大的事業,但是我們可以在小事中成就偉大的愛。” 或許我們不能改變拿到手裡的牌,但可以控制出牌的方式。
105 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見嗎]
109 背包情]
114 冰球男孩]
121 用愛心接待朋友]
126 那些神秘的朋友]
135 寬恕的力量]
142 世界因你而不同]
152 “我感謝我的病人”]
永不言棄:他們總是比別人行動的更早
只有勇敢面對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含領悟生活的意義和成功的價值,絕不輕言放棄,就會活出真正的人生,活出與眾不同的精彩。
161 並非突然會演戲]
170 有能力的人應該替別人做一點事]
175 雪茄與烏鴉]
182 走進非洲的女主持]
188 音樂泯恩仇]
193 中美稜鏡里的姚明]
206 眷村的故事]
213 逝去的守望者]
222 孩子,你要對自己負責]
文摘
尋找我的姐妹
SUSANNAH MEADOWS
從出生起就分離的一對中國雙胞胎孤兒,被不同的美國家庭收養,在一種神奇力量的指引下,最終找到了彼此。
這是個關於從未謀面卻彼此想念的故事。她們感到彼此間有天然的聯繫,雖然和對方從未接觸過;她們甚至擁有相同的名字,雖然撫養她們長大的兩個家庭之間毫無關聯。
當梅瑞狄斯·格蕾絲·利頓豪斯和梅瑞狄斯·埃倫·哈靈頓最終相遇時,血濃於水的親情已經不是最令人驚奇的部分。她們之間的紐帶比親情更深厚,也更神秘。
1999年12月初的一天,中國廣東省的江門市,梅瑞狄斯·格蕾絲的生母與她剛出生的女兒告別。這個可憐的棄嬰被放在一座公園的入口處,街對面就是一家孤兒院。她的母親躲在拐角處,含著眼淚聽著嘹亮的哭聲,直到孩子被路人抱走。
12月8日,這個嬰兒被送到江門市的社會福利院。記錄單上寫著,當時的梅瑞狄斯·格蕾絲很虛弱。管理員們估計她出生只有一個星期左右。又過了幾個星期,另一個棄嬰也在附近被發現,她的生日估計是12月16日。
兩名女嬰在福利院住了9個月,福利院從未想過她們會是雙胞胎。她們都睡在不鏽鋼的嬰兒床上,許多這樣的床首尾相連,連成一排。她們也曾在粉紅地板上一起玩耍。但她們可能年齡太小而無法交流。
我好孤獨,我希望姐姐在這裡
轉眼過了10個月,梅瑞狄斯·格蕾絲被吉姆和蘇珊·利頓豪斯收養,來到了美國芝加哥郊區的家。吉姆和蘇珊都是公務員,一個痴迷於科幻小說,另一個則愛養狗。家庭來了新成員讓他倆都很興奮。梅瑞狄斯很早就學會了說話,和她父親一樣,她可是個話癆。很快,滔滔不絕的她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沒事就在紙上塗鴉幾大洲的地圖,還嘟囔著要找一個地球儀。美國生活對她來說毫無障礙,但她似乎心中總有一個妹妹的影子。她經常告訴幼稚園的老師關於她在中國的妹妹的故事。吉姆和蘇珊商量了一下,認為梅瑞狄斯想要有個妹妹。一次,他們讓梅瑞狄斯造句:“當我長大後,我想成為……,”三歲的梅瑞狄斯寫道:“姐姐。”
在利頓豪斯夫婦收養梅瑞狄斯·格蕾絲前的一個月,麗·安妮和邁克·哈靈頓為他們收養的中國小女孩起名為梅瑞狄斯·埃倫,並把她帶到了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的家。很快,梅瑞狄斯·埃倫就開始學說話了。兩歲時,她要求爸媽給她一個地球儀,並且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這個圓滾滾的球上。埃倫通常都很安靜,甚至有時候顯得有些憂鬱,有時她會喃喃自語:“我好孤獨,我希望姐姐在這裡。”
埃倫4歲時,麗·安妮和邁克決定給她找一個伴兒。此時此刻在芝加哥,利頓豪斯夫婦也正考慮為他們的梅瑞狄斯再領養一個妹妹。此時,一個雅虎論壇的帖子引起了吉姆的注意。當時,他正瀏覽著留言板,這個留言板是他妻子為了聚集從江門社會福利院領養兒童的父母而建的。領養梅瑞狄斯已經四年多了,他很少光顧這裡。但這個帖子的發帖人曾跟他和蘇珊有過很好的交流,他還記得兩家給小女孩起了同一個名字。現在,對方上傳了一張他們領養女兒的近照。吉姆將滑鼠移到照片上,點擊了連結。螢幕上出現了和他女兒幾乎一模一樣的臉。“蘇珊,快來看。”他急切地叫道。
很快,兩家人互換照片和成長故事。一張照片上,梅瑞狄斯·格蕾絲站在一個玩具屋前,歪著腦袋,玩具屋是那年的聖誕節禮物。麗·安妮覺得兩個女孩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性,於是問梅瑞狄斯· 埃倫對這張照片怎么看。“那就是我,但我沒有那樣的玩具屋和衣服呀。”埃倫這樣回答。 在芝加哥,蘇珊猜想:“說不定她們是姐妹呢!”DNA測試證實了兩個家庭的共同猜測。
是什麼聯繫著雙胞胎
兩個共享DNA基因的女孩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這對研究者而言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實驗典範,研究者可以比較在不同環境下,相同或近似的DNA基因將如何發展。在關於“基因決定我們是誰”這個問題上,血緣關係可以提供最多的比對信息。但迄今為止,科學實驗受限於家庭生活的兩個現實因素:其一,雙胞胎通常都在一起長大,處在相同的環境裡。其二,有些情況下,雙胞胎雖然可能分離,但通常不會重聚,等到長大成人後,所有關於早年的信息都已經非常模糊了。
如今,這兩個“梅瑞狄斯”給了研究者一個機會,可以實時研究年幼時即分離的雙胞胎。南希·賽格爾是加利福尼亞大學雙胞胎研究中心的主管,招募了10對被不同家庭收養的中國雙胞胎(5組是異卵雙生的,另5組是同卵),其中包括梅瑞狄斯·埃倫和梅瑞狄斯·格蕾絲。賽格爾想觀察這對雙胞胎的智力和人格發展,她們是如何適應領養的生活的。
雙胞胎可以提供大量有關基因和環境的信息,但雙胞胎之間的關係卻很少被人重視。賽格爾的前同事、明尼蘇達州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托馬斯·J·博恰德博士,被譽為“雙胞胎研究之父”。 在明尼蘇達州,他主持了關於分開撫養的雙胞胎研究項目長達20餘年。在發表了191篇相關文章後,他承認自己並不清楚是什麼聯繫著雙胞胎。他記得曾觀察過兩名18歲的雙胞胎男孩,他們在不同的家庭長大,當第一次相遇時,他們之間的聯繫就來得如此緊密。“他們牽著手邊走邊談,在我看來這就是個奇蹟。”博恰德說,“我並不信仰宗教,但這件事情的確太奇妙了”。
她們會同時達到思念的極限
梅瑞狄斯姐妹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伯明罕一家旅店的停車場。兩個女孩事先都只被告知她們是來自同一家孤兒院。幾天前,這對4歲的雙胞胎在電話里交談過。掛上電話前,梅瑞狄斯·格蕾絲悄悄地對從未謀面的妹妹說:“我愛你。”現在,她就出現在眼前,有著和她一樣的光亮黑髮和淺黃褐色皮膚。兩個女孩望著對方,互相擁抱。“我想我們是一塊兒出生的。”埃倫在格蕾絲耳邊低聲說。
賽格爾的研究結果是,大部分大於18個月的雙胞胎第一次重聚時,會感受到一種天然的互相吸引,有些父母稱之為“磁鐵般的吸引力”。賽格爾相信這種親密感源於他們共享的DNA。“他們感受到了彼此間的相似性。就像和其他人交往一樣,相似的人總會互相吸引。”她說。賽格爾的研究顯示,即使在非常年幼的時候,人也是如此。
梅瑞狄斯姐妹對找到彼此感到歡欣鼓舞,然而,重逢後的分別卻使她們痛苦萬分。吉姆在自己的網路日記上這樣寫道:“女兒的脾氣突然變得非常糟糕,上星期的一個晚上,她把整盤冰淇淋都甩在桌子上。”
時間過得飛快,女孩們現在10歲了,她們見面也有十幾次了。通常她們不會在電話里交談,因為這會讓她們感到沮喪。當彼此間的思念達到頂峰時,兩個家庭就會安排聚會。雙方的母親觀察到,雙胞胎會在同時達到思念的極限。每當此時,梅瑞狄斯·格蕾絲就會大發脾氣,梅瑞狄斯·埃倫會在睡夢中哭醒,說:“我想姐姐。”有趣的是,她還會戴上眼鏡,其實她並不近視,而她的雙胞胎姐姐才戴眼鏡。
這裡才是安心的位置
這就是“雙胞胎法則”,兩個家庭由此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梅瑞狄斯姐妹都認為,找到對方後她們的生活更完整了。格蕾絲說她變得更加自信。由於雙胞胎妹妹有5條狗,她勇敢地克服了對它們的恐懼。她還克服了對游泳的恐懼,因為那是妹妹最喜歡的運動。埃倫的憂鬱情緒也漸漸不見了蹤影。“我和姐姐非常親密 ,因為一出生時她就和我在一起。即使我們被送進了福利院,我也明白,自己一定會找到心中空缺的那一塊。現在,我找到了。”她在日記中如是寫道。
再一次的重逢是在機場。一個溫暖的早晨,梅瑞狄斯·格蕾絲在去芝加哥國際機場的路上,緊緊抓住身邊的小狗,另一隻手抓住一袋博洛尼亞香腸。她穿著海軍衫和休閒褲,她的雙胞胎妹妹肯定也這么穿,這是她們幾個星期前就商量好了的。
格蕾絲一看見妹妹通過安檢,就沖了過去,將她擁入懷中。好不容易,兩人鬆開手,凝視著對方,腦袋側向一邊。不一會,這兩個可愛的小姑娘就嘰嘰喳喳起來,一個羨慕著另一個頸上的項鍊,另一個蹦蹦跳跳地搶著去拖對方的行李。看著她們如此親密的模樣,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兩人不滿足電話中的交流了。
好不容易又碰面,姐妹倆整天膩在一起。她們在椅子上跳來跳去,一起唱卡拉OK,互相撓胳肢,玩紙牌,打來鬧去,扮演老師學生的遊戲,擺造型拍照,捉迷藏,枕頭大戰,盪鞦韆,咯咯傻笑,游泳,在遊戲沙盒裡挖洞……這只是一個下午的活動。當然,也不是每一秒種都如此和諧。像所有的姐妹們一樣,她們也會讓彼此抓狂——“你能不能別這樣?”“離我遠點!”吉姆說:“我能看出來她們之間的無窮歡樂。”
梅瑞狄斯·格蕾絲曾經描繪過她夢想中的家:兩家人住在相鄰的兩幢房子裡,女孩們的臥室由一扇門相連。她最近又生出了一個主意,一起去迪士尼。當她倆排隊等著開始加勒比海盜之旅時,梅瑞狄斯·格蕾絲感到有些害怕。她緊挨著埃倫坐下,看到妹妹怡然自得的樣子,她也放下心來,因為她知道:這裡才是她安心的位置。
僅有愛是不夠的
Jenny Lexhed 撰
她是瑞典的一名普通女子,和所有的母親一樣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她漸漸發現兒子與眾不同——他被診斷為自閉症。作為母親,她仿佛跌入了黑暗的谷底。然而,她沒有時間哀傷,即使筋疲力盡也要四處求治,即使醫生的話讓她絕望,腳步仍不能停。她常常轉過臉去擦掉眼淚,然後繼續微笑地面對寶貝。
盧卡斯出生在寒冷的冬天。分娩的過程十分漫長。他出生後,我還沒有來得及看上一眼,他就被醫生抱走了,又是清洗氣管,又是面部噴氧,折騰好一陣才被搶救過來。我第一次抱他,溫柔的小身體躺在我的肚子上,感覺真是奇妙無比!我把雙唇貼著他那細滑的前額,聞著他的氣味。真希望有個瓶子能把這種感覺裝進去。一個小小的瓶子即可,我可以不時打開瓶蓋,重溫生命的奇蹟。
我跟他說話,他沒有反應
盧卡斯兩歲時,我開始意識到他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他太安靜了,不會搖頭,也不會點頭,想要什麼東西只會用手指。如果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會變得煩躁不安,大聲叫喊,拳打腳踢。
我跟他說話,他沒有反應,喊他的名字他也聽不見。我和丈夫柯勒開始懷疑兒子是不是失聰了。他真的聽不到嗎?但我一說“糖果”,他馬上就會跑過來。
和他接近、接觸十分困難。偶爾他會願意在我的膝蓋上坐一會兒,但也只是在他十分疲倦的時候,時間很短。我十分珍惜每一次抱他的機會。
他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像只蝴蝶,到處飛,稍作停留就又飛往別處。他不喜歡玩具,但很喜歡到處摸索,尤其喜歡旋轉東西。一旦有了一輛玩具車,他不會讓車在地上行駛,而是不停地轉動車和車輪。圓環啊,硬幣啊,凡是圓的東西,他都喜歡擰著轉。他還喜歡轉自己的身體。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隨時隨地都會轉起來。我們常常要跑去攔住他,否則他會轉個不停,直到頭暈眼花,跌倒在地。
他不關心其他孩子。我們到兒童遊樂場玩的時候,他站在沙坑裡,抓著沙子到處撒,或者向積水潭裡扔石子,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有時,他會把妹妹莎拉當做一樣東西或一件家具,用毯子蒙起來。如果莎拉擋住了他的道,他會掐著她的脖子,把她拎起來扔到一旁。
我心中隱隱約約冒出了“自閉症”這個詞。我在網際網路上搜尋信息,感覺那些描述和盧卡斯的行為很像,但我和柯勒都不願相信事情會嚴重到這個程度。
我們和盧卡斯的奶奶格尼拉談起我們的擔憂。格尼拉每周都來看望盧卡斯幾次,祖孫倆十分親近。她認為我們是杞人憂天:盧卡斯活潑開朗,雖然說話有些遲,但他還小嘛,況且盧卡斯剛剛添了個小妹妹。孩子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之後,出現暫時的發育倒退也很常見。
格尼拉帶孩子很有經驗,我們很願意相信她的話。她建議說,如果我們擔心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問題,不妨聯繫語言治療師。我們打了一通電話,最後找到一位治療師,他要到10月才有時間。也許這樣更好,我們計畫夏天全家去度假,那樣在一起的時間會更多一點,盧卡斯也可以有機會再長長看。
夏天來了又去,秋天到了。我們還是一直被擔憂折磨著。
我不想讓他知道我哭是因為他,因為他與別的孩子不同
和語言治療師約定的日子到了。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空氣寒冷清澈,沿途樹色斑斕。盧卡斯一頭短短的金髮,懶散地披開,十分可愛。我假裝只是開車帶他出來兜風,但他瞪著一雙大大的藍眼睛,看著我,一臉嚴肅的表情。他也許覺察到了我的心情。
道路空曠,我們很快就到了醫院。我感覺太快了一點,真希望時間能在此時此刻停下來。語言治療師和我年齡相仿,她俯身和盧卡斯打招呼,可盧卡斯扭扭身子,一頭衝進候診室。在房間裡,他像一陣旋風,到處跑個不停。我盡力讓他坐在我的膝蓋上,安靜一點,但做不到。
“沒關係,”醫生說,“這裡的東西不怕碰壞,我們先談談吧。”
我儘量放鬆,但一直留神看著盧卡斯。醫生問了他的年齡、成長過程、家庭成員,以及我們為何來這裡。從盧卡斯的成長記錄上看,他6個月的時候沒有開始牙牙學語,10個月的時候聽不懂一個單詞,18個月的時候還不能連貫地說出8至10個單詞,不會說身體部位的名稱。
醫生拿起一隻黃色的袋子,要盧卡斯到她面前去,可盧卡斯仍舊在房間裡跑個不停。我只好拖住他,兩人一起坐在地板上。
“你看,”醫生說著,從袋子裡拿出一隻玩具牛,“這是什麼東西?”
盧卡斯不說話。
“牛是怎樣叫的?”
沒有回答。
醫生又拿出一個玩具車。盧卡斯一把奪過來,然後轉動車輪,玩了起來。“那是什麼?”醫生又問。
盧卡斯還是沉默,看都不看她,只是自個兒把車輪轉個不停。
“這裡玩具多著呢,你玩其他東西吧。”醫生把口袋遞給他。
盧卡斯把手伸進口袋,摸出一個球,馬上把球扔了出去。“球,”醫生說,想讓盧卡斯跟著說,但他就是不說。
離開醫院後,我不想立刻回家,於是開車兜著圈子。我看著身邊的兒子,十分正常,看起來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也許只是說話晚點而已吧?但我心裡知道,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我拿起手機,撥通柯勒的電話。
“怎么樣?”他問道。
“她還不能下結論。她認為孩子應該做一次神經檢查。”
“那就做吧。”柯勒說。
“我認為他有自閉症。”我說。
“也不一定,也許是其他什麼呢。”
“她讓我多看看有關自閉症的書。”我說著便哽咽起來,一路哭著回家。我不時看看盧卡斯,不想讓他知道我之所以哭都是因為他,因為他與別的孩子不同。他是我的孩子,無論如何,我都愛他,世上萬物都不能改變我的心。
找尋通往他的世界的語言通道
盧卡斯確實有自閉症,但他智力正常,喜歡觸摸物體,並能很快適應圖片交流。讓他和世界隔絕的是語言。盧卡斯堅持留在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里。
他會把一個複雜的行為簡化成一兩個詞。比如他把球向我扔來時,嘴裡說:“痛!”,他說“手”,意思是想坐到我的膝蓋上。我們彼此都沒有找到通往對方世界的語言通道。
我讀了不少東西,明白早期介入十分重要。孩子越早接受特殊教育,恢復正常生活的機會就越大。我們已經浪費了半年多的時間來等待孩子自己找到通往我們世界的通道,現在,必須我們來幫助他。我們得抓緊了。
每天晚上,等孩子們睡覺後,我就上網閱讀有關語言障礙和自閉症的資料。我整夜整夜地上網搜尋瀏覽,每次閱讀好幾個小時,還訂購在網上發現的科研報告。我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譬如用幻燈片和圖片來訓練盧卡斯,讓他知道不同人的稱謂和物品名稱。慢慢地,盧卡斯對語言有了理解。
我甚至製作了一本書,裡面有食品、飲料以及各類訓練活動,還有他喜歡的各類人物的照片,教他通過圖片從別人手裡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我們開車來到專門供學習障礙兒童玩電腦的電腦室,盧卡斯可以在這裡玩各種電腦遊戲。他發現螢幕上有那么多東西,覺得很好玩,很快便學會了如何使用鍵盤和滑鼠。
厄爾揚的訓練班就是我在網上發現的。這是在斯德哥爾摩以北的烏普薩拉市的一個私人培訓班。厄爾揚·斯旺是發起者。這種教育方法是針對學習障礙症患者的:首先要“學會學習”,然後才能開始學習。
第一課,盧卡斯要學習聽懂“過來”這個詞。我坐一張矮凳子上,離盧卡斯不到三尺遠。厄爾揚站在盧卡斯身後,抓住他,然後我喊:“盧卡斯,過來!”我一喊,厄爾揚就輕輕地把他推向我,幫助他理解。盧卡斯走到我跟前,我擁抱著他,室內所有人都鼓掌歡呼:“盧卡斯,好樣的!”
剛開始的時候,盧卡斯自我意識很強,但我發現他慢慢開始喜歡他所得到的獎賞。這個活動我們重複了多次。如果盧卡斯不動,厄爾揚會說“錯了”,我就再喊一次。如果他不肯跑,厄爾揚就會輕輕地把他推過來。
訓練內容還包括模仿。桌子上有兩塊積木,我說“跟我學”,一邊說,一邊把其中一塊積木扔到地上的盒子裡。盧卡斯很快就學會了。但他在肢體模仿時出現了麻煩。厄爾揚面向盧卡斯坐下,拍了一下手說“跟我學”。盧卡斯局促不安地坐在椅子上,沒有拍手,而是用手擦鼻涕。厄爾揚的助手站到盧卡斯身後抓住他的手替他拍。盧卡斯尖叫反抗,試圖跑掉。我們感到有一絲不安,但厄爾揚認為,盧卡斯不是在我們離開課堂之後才做出反應,當場就有反應,還是不錯的。“他是想做好,但如果太難了就會退縮,也就做不出來了。”
盧卡斯在不斷進步。他說話不多,但能很快學會新詞,並在圖上指出來,可學習顏色對他來說還是困難重重。在一項活動里,我們把一塊紅色的積木和一隻玩具牛放在桌子上,然後說“把紅色的拿給我”。我們一次又一次幫他正確地選擇顏色,可一旦要他獨立完成,他常常選中玩具牛。他確實不明白,也許是讓我們搞糊塗了吧?他好不容易學會把積木叫做積木,現在我們又突然把積木叫成紅色。
盧卡斯開始表現出焦慮的症狀:他總是擦鼻涕;雖然他早已學會了如何大小便,可現在又開始尿褲子;他還抗拒紅色。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孩子們每人得到了一小碗糖果。待他們睡覺後,我發現小碗放在客廳的桌子上,碗裡還剩下一些糖果,全是紅色的。我懷疑是盧卡斯在拒絕紅色糖果,因為紅色糖果讓他想起了訓練活動。為了驗證這個擔憂,第二天早上,我們再給盧卡斯一碗糖果。他吃完了其他的,只剩下紅色糖果。
我原以為他最喜歡的糖果能夠吸引他參加訓練,沒想到弄巧成拙。我覺得自己像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上帝的角色,控制著他,操縱著他的本能,影響並改變他的行為。我驚慌起來,害怕我這樣做是在傷害他,紅色糖果已經成了他難以承受的重負。
訓練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奇怪的事情開始發生了,讓我感到害怕
我束手無策,好像懸在半空中。當初,剛剛意識到盧卡斯有問題的時候,我感覺腳下的土地驟然消失,好像掉進了無底洞。我拚命爬,直到我看到了藍天,也看到了兒子的希望。可如今立足之地又失去了。我必須自創一種教育方法。
為此我通宵達旦地閱讀有關自閉症、交流理論和心理學的書籍。因為睡眠很少,大腦從不休息,在我感覺中想像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幾乎要消失了。
有天晚上,我夢到逝去的父親和我說話,我醒來時以為他還活著。他10年前死於車禍,幾個月前是他的忌日。我恍惚起來:也許他真的還活著?
奇怪的事情也開始發生了,讓我感到害怕。客廳牆上有一束亮光很是奇怪,一待走近就變得忽明忽暗。夜裡各種玩具會響個不停,可我什麼按鈕也沒有動過。電話鈴響起來,一接電話,又沒有人。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父親在向我暗示什麼?我覺得父親還活著。
我被診斷為精神錯亂。在醫院裡,我服用了安定片和硝基安定片,整整睡了14個小時。經過5周的強化治療出院後,我的自信心幾乎喪失殆盡。我對自己沒有一點把握,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回到現在。孩子把我拉回了現實生活,他們需要我,我不能、也不想讓他們失望。他們不斷出現在我的眼前,使我的生活不久便恢復正常。
盧卡斯進了幼稚園,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我,融入一群孩子,由不熟悉的大人照顧。他剛剛三歲半,這是他跨出的一大步。
學區安排了一名特護老師全職訓練盧卡斯。盧卡斯像一隻調皮的小狗四處奔跑;在遊戲室,他亂扔樂高積木,弄壞別人的玩具屋;他拒絕參加早上會操,中午吃飯表現得更糟糕;他時常抗拒語言治療的訓練活動,使得特護老師也經常請病假。這個夏天,盧卡斯進步緩慢,說話能力沒有任何進展。幼稚園覺得盧卡斯很難應付,雖然他們沒有在我面前提起過,我知道他們很想讓他退學。
於是我“訴諸武力”,強烈要求與市政府和幼稚園總監進行對話。夏天過後,盧卡斯有了一位新的特護老師圖娃。圖娃老師二十多歲,是個很可愛的姑娘。每天早晨,盧卡斯和圖娃一起訓練兩個小時,然後才去上學。這樣他就能得到一些安寧和平靜,能夠專心接受訓練。現在盧卡斯的表現要好得多,他不再無緣無故地發脾氣,去幼稚園接他的時候也不會站在大門口等我。他常常呆在沙坑裡玩,但總是一個人玩。
我們決定自己付錢治療,時間所剩無幾
11月時,我看到一個電視節目,介紹挪威的自閉症患兒接受強化訓練並取得巨大成功,有些孩子已經完全正常,能夠在普通學校上學,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幫助。這個電視節目所介紹的方法,正是我們當初給盧卡斯試過、並因為他對紅色糖果的抗拒而放棄的行為療法。我們放棄行為療法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從那以後,盧卡斯在交際方面毫無進步。
盧卡斯很快就5歲了。我讀過不少書,都說孩子如果5歲還不能說話,那么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我們擔心,按照目前的樣子繼續下去,他可能會永遠無法學會說話。
我們決定自己付錢治療。一年的療程要花費17萬瑞典克朗(約16萬元人民幣),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筆錢。但我們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別人正從我們身邊奔跑而過,時間所剩無多了。
我們於1月份重新開始行為治療,圖娃也來了。盧卡斯發音有困難,於是我們就把90%的訓練集中在發音上。我向盧卡斯展示語言的功能以及使用語言所帶來的快樂,其中一項活動是在我們家的大床上玩遊戲。我呵癢逗他玩,在後面追他,把他摔倒在床上,他非常喜歡。其間我就教他不同的單詞,比如“摔倒”。他說“摔倒”,我就倒在床上,他興高采烈。
這一次,行為療法進展順利,他沒有再像以前那樣表現出焦慮症狀。不久,盧卡斯就能發出全部音節,我們接著開始訓練單詞和語言理解,配合眼神交流:打招呼時嘴裡說“你好”,然後注視對方的眼睛。盧卡斯學會了揮手和握手。
一天,我們步行回家,路上看到一個遛狗的老人。盧卡斯走在我旁邊,莎拉坐在童車裡。老人佝僂著腰,走得很慢。待我們走近,盧卡斯跑上前去,伸出手說:“你好!”老人略感意外,隨即露出笑容,和盧卡斯握手。他問盧卡斯是否想跟狗玩,盧卡斯有點害怕,跑開了。
“您的孩子真有禮貌。”老人說。
“可不是嘛。”我露出了笑容。
有自閉症的孩子不善於歸納總結學到的知識,不知道如何在新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所以看到盧卡斯走近老人並打招呼,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他說“媽咪,回家”,我禁不住喜極而泣
春天來臨,我買了一部電話機。這部電話機的每個按鍵都連著一張照片和一個電話號碼,這樣等孩子大了,方便他們打電話。我設定了程式,輸入我自己、柯勒和其他親戚的號碼,每人配上一張照片,然後告訴盧卡斯和莎拉如何使用。他們倆按下有我照片的按鍵,然後就聽到我的手機鈴聲響了起來,看著我如何接他們的電話。他們都笑了起來,覺得很有意思。
夏天到來之前,我們公司辦了一個晚會,我和柯勒都參加了,由柯勒的一個好朋友幫我們看孩子。晚會上,我正和同事交談,突然聽到包里的手機響了。
“餵。”我沒有聽到聲音,於是用手遮住了另一邊的耳朵。
“餵。”我又說了一聲。
電話里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媽咪,回家!”
“盧卡斯,是你嗎?”我問道,但電話掛掉了。
就是盧卡斯,他從未給我打過電話。他只說了短短一句話:“媽咪,回家!”他還從未說過這么長的話。一句簡單的話,說明他想我了。我馬上打電話回家,接電話的是那位朋友。
“我剛和盧卡斯通過電話,電話是您幫助打的吧?”我問。
“沒有啊。我不知道他打了電話。要和他說話嗎?”她答道。
“好。你好,盧卡斯!剛才是你給我打電話嗎?”
“你好,媽咪!”他說道。然後我又聽到朋友的聲音。
“他不想說話了。”她說,“放心吧,一切平安,我們馬上要去睡覺了。”
我掛了電話,禁不住喜極而泣。我向大家說明家裡孩子找我,離開了晚會現場。我很想見到孩子,同時也想讓盧卡斯知道,他的話是有意義的,讓他知道交流是很有意思的。
我駕車回家,一路流著歡樂的淚水。想到孩子的表現如此出色,我激動不已。電話里那個細細的聲音告訴我,我的兒子會打電話了,叫我回家。
是的,乖寶貝,你說得對,雨停了
我要讓盧卡斯能夠和同齡人一樣應付各種事情。我和他並肩戰鬥。我為他安排了各種娛樂活動,如參加兒童體操鍛鍊,訓練肌肉運動技巧。其他家長一般都坐在體育館外,隔著玻璃窗觀看,我則呆在場館裡,一旦盧卡斯不能理解或在集體活動時跑開,我可以隨時提供幫助。
有一天,一位家長問我為何呆在裡面,我解釋了盧卡斯的情況,說明他不時需要幫助。
“喔,我還真的沒注意到呢。”她答道。
聽到別人把盧卡斯看作正常孩子,我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因為我一直覺得他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盧卡斯還參加了游泳培訓班。他會游泳,但對他來說,成為集體的一員、學會聽指令、學會排隊等候,這些也同樣重要。在游泳班上,盧卡斯因為膽子大,喜歡游泳,獲得了表現的機會,這對他的自信心很有好處。
夏天來到了,我們讓盧卡斯參加兒童高爾夫學習班。高爾夫是十分理想的訓練活動,因為它既是個人活動,也是社會活動。揮桿擊球的動作基本相同,即使換了俱樂部也一樣,況且盧卡斯喜歡重複性動作。
8月到了,盧卡斯開始上學,並很快適應了外面的世界。對我們來說,盧卡斯能夠在普通學校上學,真是了不起。
他的成績甚至比同班同學還要好,因為他能讀書,會寫字,還會算數。他就像來到陌生國度的遊客,雖然沒有朋友,但他喜歡別的孩子,喜歡和他們玩。
多年來,盧卡斯對食物一直十分挑剔。在他上幼稚園的時候,我總是為他準備一個飯盒的自帶食物。(這在瑞典十分罕見,因為瑞典兒童在學校用餐全部免費)學校也十分體諒我們,他們準備午餐時會允許盧卡斯呆在廚房裡,讓他自己添鹽加醋。他在學校里嘗試各種食物,不久,他喜歡的食物也多了起來。
一天晚上,我給他讀一篇睡前故事。我讀完書,親親他,起身準備離開。這時,他說:“媽咪,躺這裡。”
“你想讓我在你身邊多躺一會兒嗎?”
“對!”他高興地說。
我的心一下子軟化了,在他身邊又躺了下來。小時候他不喜歡靠近別人,現在他能感覺到溫馨了。
屋外一片漆黑。當天傍晚時分就有暴風雨的苗頭,這時突然一道閃電照亮房間,接著傳來一陣雷鳴。
“媽咪,外面怪獸,”盧卡斯說,“快躲進被子!”
他縮進被子裡。我聽到他在被子底下說:“媽咪,進來!”我爬到他身後,拉著被子蓋住了我倆的頭。
我倆在暖暖的被子裡相擁而臥。雨點敲打著窗戶,風在林間唱歌。過了一會兒,我們鑽出被窩,重新躺下。我摟著他的腰,頭埋在他的脖子下。又過了一會兒,他的呼吸聲逐漸舒緩。他睡著了,我自己也開始入睡了。半夜裡,盧卡斯把我叫醒了。
“媽咪?”他焦急地喊道。
“我在這裡,乖寶貝。睡吧。”我疲倦地說。
他靠近我,輾轉片刻後便安靜了下來。他很長一段時間沒做聲,然後清晰地說:“媽咪,雨停了。”是的,乖寶貝,你說得對,雨停了。
SUSANNAH MEADOWS
從出生起就分離的一對中國雙胞胎孤兒,被不同的美國家庭收養,在一種神奇力量的指引下,最終找到了彼此。
這是個關於從未謀面卻彼此想念的故事。她們感到彼此間有天然的聯繫,雖然和對方從未接觸過;她們甚至擁有相同的名字,雖然撫養她們長大的兩個家庭之間毫無關聯。
當梅瑞狄斯·格蕾絲·利頓豪斯和梅瑞狄斯·埃倫·哈靈頓最終相遇時,血濃於水的親情已經不是最令人驚奇的部分。她們之間的紐帶比親情更深厚,也更神秘。
1999年12月初的一天,中國廣東省的江門市,梅瑞狄斯·格蕾絲的生母與她剛出生的女兒告別。這個可憐的棄嬰被放在一座公園的入口處,街對面就是一家孤兒院。她的母親躲在拐角處,含著眼淚聽著嘹亮的哭聲,直到孩子被路人抱走。
12月8日,這個嬰兒被送到江門市的社會福利院。記錄單上寫著,當時的梅瑞狄斯·格蕾絲很虛弱。管理員們估計她出生只有一個星期左右。又過了幾個星期,另一個棄嬰也在附近被發現,她的生日估計是12月16日。
兩名女嬰在福利院住了9個月,福利院從未想過她們會是雙胞胎。她們都睡在不鏽鋼的嬰兒床上,許多這樣的床首尾相連,連成一排。她們也曾在粉紅地板上一起玩耍。但她們可能年齡太小而無法交流。
我好孤獨,我希望姐姐在這裡
轉眼過了10個月,梅瑞狄斯·格蕾絲被吉姆和蘇珊·利頓豪斯收養,來到了美國芝加哥郊區的家。吉姆和蘇珊都是公務員,一個痴迷於科幻小說,另一個則愛養狗。家庭來了新成員讓他倆都很興奮。梅瑞狄斯很早就學會了說話,和她父親一樣,她可是個話癆。很快,滔滔不絕的她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沒事就在紙上塗鴉幾大洲的地圖,還嘟囔著要找一個地球儀。美國生活對她來說毫無障礙,但她似乎心中總有一個妹妹的影子。她經常告訴幼稚園的老師關於她在中國的妹妹的故事。吉姆和蘇珊商量了一下,認為梅瑞狄斯想要有個妹妹。一次,他們讓梅瑞狄斯造句:“當我長大後,我想成為……,”三歲的梅瑞狄斯寫道:“姐姐。”
在利頓豪斯夫婦收養梅瑞狄斯·格蕾絲前的一個月,麗·安妮和邁克·哈靈頓為他們收養的中國小女孩起名為梅瑞狄斯·埃倫,並把她帶到了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的家。很快,梅瑞狄斯·埃倫就開始學說話了。兩歲時,她要求爸媽給她一個地球儀,並且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這個圓滾滾的球上。埃倫通常都很安靜,甚至有時候顯得有些憂鬱,有時她會喃喃自語:“我好孤獨,我希望姐姐在這裡。”
埃倫4歲時,麗·安妮和邁克決定給她找一個伴兒。此時此刻在芝加哥,利頓豪斯夫婦也正考慮為他們的梅瑞狄斯再領養一個妹妹。此時,一個雅虎論壇的帖子引起了吉姆的注意。當時,他正瀏覽著留言板,這個留言板是他妻子為了聚集從江門社會福利院領養兒童的父母而建的。領養梅瑞狄斯已經四年多了,他很少光顧這裡。但這個帖子的發帖人曾跟他和蘇珊有過很好的交流,他還記得兩家給小女孩起了同一個名字。現在,對方上傳了一張他們領養女兒的近照。吉姆將滑鼠移到照片上,點擊了連結。螢幕上出現了和他女兒幾乎一模一樣的臉。“蘇珊,快來看。”他急切地叫道。
很快,兩家人互換照片和成長故事。一張照片上,梅瑞狄斯·格蕾絲站在一個玩具屋前,歪著腦袋,玩具屋是那年的聖誕節禮物。麗·安妮覺得兩個女孩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性,於是問梅瑞狄斯· 埃倫對這張照片怎么看。“那就是我,但我沒有那樣的玩具屋和衣服呀。”埃倫這樣回答。 在芝加哥,蘇珊猜想:“說不定她們是姐妹呢!”DNA測試證實了兩個家庭的共同猜測。
是什麼聯繫著雙胞胎
兩個共享DNA基因的女孩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這對研究者而言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實驗典範,研究者可以比較在不同環境下,相同或近似的DNA基因將如何發展。在關於“基因決定我們是誰”這個問題上,血緣關係可以提供最多的比對信息。但迄今為止,科學實驗受限於家庭生活的兩個現實因素:其一,雙胞胎通常都在一起長大,處在相同的環境裡。其二,有些情況下,雙胞胎雖然可能分離,但通常不會重聚,等到長大成人後,所有關於早年的信息都已經非常模糊了。
如今,這兩個“梅瑞狄斯”給了研究者一個機會,可以實時研究年幼時即分離的雙胞胎。南希·賽格爾是加利福尼亞大學雙胞胎研究中心的主管,招募了10對被不同家庭收養的中國雙胞胎(5組是異卵雙生的,另5組是同卵),其中包括梅瑞狄斯·埃倫和梅瑞狄斯·格蕾絲。賽格爾想觀察這對雙胞胎的智力和人格發展,她們是如何適應領養的生活的。
雙胞胎可以提供大量有關基因和環境的信息,但雙胞胎之間的關係卻很少被人重視。賽格爾的前同事、明尼蘇達州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托馬斯·J·博恰德博士,被譽為“雙胞胎研究之父”。 在明尼蘇達州,他主持了關於分開撫養的雙胞胎研究項目長達20餘年。在發表了191篇相關文章後,他承認自己並不清楚是什麼聯繫著雙胞胎。他記得曾觀察過兩名18歲的雙胞胎男孩,他們在不同的家庭長大,當第一次相遇時,他們之間的聯繫就來得如此緊密。“他們牽著手邊走邊談,在我看來這就是個奇蹟。”博恰德說,“我並不信仰宗教,但這件事情的確太奇妙了”。
她們會同時達到思念的極限
梅瑞狄斯姐妹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伯明罕一家旅店的停車場。兩個女孩事先都只被告知她們是來自同一家孤兒院。幾天前,這對4歲的雙胞胎在電話里交談過。掛上電話前,梅瑞狄斯·格蕾絲悄悄地對從未謀面的妹妹說:“我愛你。”現在,她就出現在眼前,有著和她一樣的光亮黑髮和淺黃褐色皮膚。兩個女孩望著對方,互相擁抱。“我想我們是一塊兒出生的。”埃倫在格蕾絲耳邊低聲說。
賽格爾的研究結果是,大部分大於18個月的雙胞胎第一次重聚時,會感受到一種天然的互相吸引,有些父母稱之為“磁鐵般的吸引力”。賽格爾相信這種親密感源於他們共享的DNA。“他們感受到了彼此間的相似性。就像和其他人交往一樣,相似的人總會互相吸引。”她說。賽格爾的研究顯示,即使在非常年幼的時候,人也是如此。
梅瑞狄斯姐妹對找到彼此感到歡欣鼓舞,然而,重逢後的分別卻使她們痛苦萬分。吉姆在自己的網路日記上這樣寫道:“女兒的脾氣突然變得非常糟糕,上星期的一個晚上,她把整盤冰淇淋都甩在桌子上。”
時間過得飛快,女孩們現在10歲了,她們見面也有十幾次了。通常她們不會在電話里交談,因為這會讓她們感到沮喪。當彼此間的思念達到頂峰時,兩個家庭就會安排聚會。雙方的母親觀察到,雙胞胎會在同時達到思念的極限。每當此時,梅瑞狄斯·格蕾絲就會大發脾氣,梅瑞狄斯·埃倫會在睡夢中哭醒,說:“我想姐姐。”有趣的是,她還會戴上眼鏡,其實她並不近視,而她的雙胞胎姐姐才戴眼鏡。
這裡才是安心的位置
這就是“雙胞胎法則”,兩個家庭由此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梅瑞狄斯姐妹都認為,找到對方後她們的生活更完整了。格蕾絲說她變得更加自信。由於雙胞胎妹妹有5條狗,她勇敢地克服了對它們的恐懼。她還克服了對游泳的恐懼,因為那是妹妹最喜歡的運動。埃倫的憂鬱情緒也漸漸不見了蹤影。“我和姐姐非常親密 ,因為一出生時她就和我在一起。即使我們被送進了福利院,我也明白,自己一定會找到心中空缺的那一塊。現在,我找到了。”她在日記中如是寫道。
再一次的重逢是在機場。一個溫暖的早晨,梅瑞狄斯·格蕾絲在去芝加哥國際機場的路上,緊緊抓住身邊的小狗,另一隻手抓住一袋博洛尼亞香腸。她穿著海軍衫和休閒褲,她的雙胞胎妹妹肯定也這么穿,這是她們幾個星期前就商量好了的。
格蕾絲一看見妹妹通過安檢,就沖了過去,將她擁入懷中。好不容易,兩人鬆開手,凝視著對方,腦袋側向一邊。不一會,這兩個可愛的小姑娘就嘰嘰喳喳起來,一個羨慕著另一個頸上的項鍊,另一個蹦蹦跳跳地搶著去拖對方的行李。看著她們如此親密的模樣,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兩人不滿足電話中的交流了。
好不容易又碰面,姐妹倆整天膩在一起。她們在椅子上跳來跳去,一起唱卡拉OK,互相撓胳肢,玩紙牌,打來鬧去,扮演老師學生的遊戲,擺造型拍照,捉迷藏,枕頭大戰,盪鞦韆,咯咯傻笑,游泳,在遊戲沙盒裡挖洞……這只是一個下午的活動。當然,也不是每一秒種都如此和諧。像所有的姐妹們一樣,她們也會讓彼此抓狂——“你能不能別這樣?”“離我遠點!”吉姆說:“我能看出來她們之間的無窮歡樂。”
梅瑞狄斯·格蕾絲曾經描繪過她夢想中的家:兩家人住在相鄰的兩幢房子裡,女孩們的臥室由一扇門相連。她最近又生出了一個主意,一起去迪士尼。當她倆排隊等著開始加勒比海盜之旅時,梅瑞狄斯·格蕾絲感到有些害怕。她緊挨著埃倫坐下,看到妹妹怡然自得的樣子,她也放下心來,因為她知道:這裡才是她安心的位置。
僅有愛是不夠的
Jenny Lexhed 撰
她是瑞典的一名普通女子,和所有的母親一樣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她漸漸發現兒子與眾不同——他被診斷為自閉症。作為母親,她仿佛跌入了黑暗的谷底。然而,她沒有時間哀傷,即使筋疲力盡也要四處求治,即使醫生的話讓她絕望,腳步仍不能停。她常常轉過臉去擦掉眼淚,然後繼續微笑地面對寶貝。
盧卡斯出生在寒冷的冬天。分娩的過程十分漫長。他出生後,我還沒有來得及看上一眼,他就被醫生抱走了,又是清洗氣管,又是面部噴氧,折騰好一陣才被搶救過來。我第一次抱他,溫柔的小身體躺在我的肚子上,感覺真是奇妙無比!我把雙唇貼著他那細滑的前額,聞著他的氣味。真希望有個瓶子能把這種感覺裝進去。一個小小的瓶子即可,我可以不時打開瓶蓋,重溫生命的奇蹟。
我跟他說話,他沒有反應
盧卡斯兩歲時,我開始意識到他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他太安靜了,不會搖頭,也不會點頭,想要什麼東西只會用手指。如果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會變得煩躁不安,大聲叫喊,拳打腳踢。
我跟他說話,他沒有反應,喊他的名字他也聽不見。我和丈夫柯勒開始懷疑兒子是不是失聰了。他真的聽不到嗎?但我一說“糖果”,他馬上就會跑過來。
和他接近、接觸十分困難。偶爾他會願意在我的膝蓋上坐一會兒,但也只是在他十分疲倦的時候,時間很短。我十分珍惜每一次抱他的機會。
他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像只蝴蝶,到處飛,稍作停留就又飛往別處。他不喜歡玩具,但很喜歡到處摸索,尤其喜歡旋轉東西。一旦有了一輛玩具車,他不會讓車在地上行駛,而是不停地轉動車和車輪。圓環啊,硬幣啊,凡是圓的東西,他都喜歡擰著轉。他還喜歡轉自己的身體。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隨時隨地都會轉起來。我們常常要跑去攔住他,否則他會轉個不停,直到頭暈眼花,跌倒在地。
他不關心其他孩子。我們到兒童遊樂場玩的時候,他站在沙坑裡,抓著沙子到處撒,或者向積水潭裡扔石子,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有時,他會把妹妹莎拉當做一樣東西或一件家具,用毯子蒙起來。如果莎拉擋住了他的道,他會掐著她的脖子,把她拎起來扔到一旁。
我心中隱隱約約冒出了“自閉症”這個詞。我在網際網路上搜尋信息,感覺那些描述和盧卡斯的行為很像,但我和柯勒都不願相信事情會嚴重到這個程度。
我們和盧卡斯的奶奶格尼拉談起我們的擔憂。格尼拉每周都來看望盧卡斯幾次,祖孫倆十分親近。她認為我們是杞人憂天:盧卡斯活潑開朗,雖然說話有些遲,但他還小嘛,況且盧卡斯剛剛添了個小妹妹。孩子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之後,出現暫時的發育倒退也很常見。
格尼拉帶孩子很有經驗,我們很願意相信她的話。她建議說,如果我們擔心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問題,不妨聯繫語言治療師。我們打了一通電話,最後找到一位治療師,他要到10月才有時間。也許這樣更好,我們計畫夏天全家去度假,那樣在一起的時間會更多一點,盧卡斯也可以有機會再長長看。
夏天來了又去,秋天到了。我們還是一直被擔憂折磨著。
我不想讓他知道我哭是因為他,因為他與別的孩子不同
和語言治療師約定的日子到了。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空氣寒冷清澈,沿途樹色斑斕。盧卡斯一頭短短的金髮,懶散地披開,十分可愛。我假裝只是開車帶他出來兜風,但他瞪著一雙大大的藍眼睛,看著我,一臉嚴肅的表情。他也許覺察到了我的心情。
道路空曠,我們很快就到了醫院。我感覺太快了一點,真希望時間能在此時此刻停下來。語言治療師和我年齡相仿,她俯身和盧卡斯打招呼,可盧卡斯扭扭身子,一頭衝進候診室。在房間裡,他像一陣旋風,到處跑個不停。我盡力讓他坐在我的膝蓋上,安靜一點,但做不到。
“沒關係,”醫生說,“這裡的東西不怕碰壞,我們先談談吧。”
我儘量放鬆,但一直留神看著盧卡斯。醫生問了他的年齡、成長過程、家庭成員,以及我們為何來這裡。從盧卡斯的成長記錄上看,他6個月的時候沒有開始牙牙學語,10個月的時候聽不懂一個單詞,18個月的時候還不能連貫地說出8至10個單詞,不會說身體部位的名稱。
醫生拿起一隻黃色的袋子,要盧卡斯到她面前去,可盧卡斯仍舊在房間裡跑個不停。我只好拖住他,兩人一起坐在地板上。
“你看,”醫生說著,從袋子裡拿出一隻玩具牛,“這是什麼東西?”
盧卡斯不說話。
“牛是怎樣叫的?”
沒有回答。
醫生又拿出一個玩具車。盧卡斯一把奪過來,然後轉動車輪,玩了起來。“那是什麼?”醫生又問。
盧卡斯還是沉默,看都不看她,只是自個兒把車輪轉個不停。
“這裡玩具多著呢,你玩其他東西吧。”醫生把口袋遞給他。
盧卡斯把手伸進口袋,摸出一個球,馬上把球扔了出去。“球,”醫生說,想讓盧卡斯跟著說,但他就是不說。
離開醫院後,我不想立刻回家,於是開車兜著圈子。我看著身邊的兒子,十分正常,看起來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也許只是說話晚點而已吧?但我心裡知道,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我拿起手機,撥通柯勒的電話。
“怎么樣?”他問道。
“她還不能下結論。她認為孩子應該做一次神經檢查。”
“那就做吧。”柯勒說。
“我認為他有自閉症。”我說。
“也不一定,也許是其他什麼呢。”
“她讓我多看看有關自閉症的書。”我說著便哽咽起來,一路哭著回家。我不時看看盧卡斯,不想讓他知道我之所以哭都是因為他,因為他與別的孩子不同。他是我的孩子,無論如何,我都愛他,世上萬物都不能改變我的心。
找尋通往他的世界的語言通道
盧卡斯確實有自閉症,但他智力正常,喜歡觸摸物體,並能很快適應圖片交流。讓他和世界隔絕的是語言。盧卡斯堅持留在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里。
他會把一個複雜的行為簡化成一兩個詞。比如他把球向我扔來時,嘴裡說:“痛!”,他說“手”,意思是想坐到我的膝蓋上。我們彼此都沒有找到通往對方世界的語言通道。
我讀了不少東西,明白早期介入十分重要。孩子越早接受特殊教育,恢復正常生活的機會就越大。我們已經浪費了半年多的時間來等待孩子自己找到通往我們世界的通道,現在,必須我們來幫助他。我們得抓緊了。
每天晚上,等孩子們睡覺後,我就上網閱讀有關語言障礙和自閉症的資料。我整夜整夜地上網搜尋瀏覽,每次閱讀好幾個小時,還訂購在網上發現的科研報告。我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譬如用幻燈片和圖片來訓練盧卡斯,讓他知道不同人的稱謂和物品名稱。慢慢地,盧卡斯對語言有了理解。
我甚至製作了一本書,裡面有食品、飲料以及各類訓練活動,還有他喜歡的各類人物的照片,教他通過圖片從別人手裡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我們開車來到專門供學習障礙兒童玩電腦的電腦室,盧卡斯可以在這裡玩各種電腦遊戲。他發現螢幕上有那么多東西,覺得很好玩,很快便學會了如何使用鍵盤和滑鼠。
厄爾揚的訓練班就是我在網上發現的。這是在斯德哥爾摩以北的烏普薩拉市的一個私人培訓班。厄爾揚·斯旺是發起者。這種教育方法是針對學習障礙症患者的:首先要“學會學習”,然後才能開始學習。
第一課,盧卡斯要學習聽懂“過來”這個詞。我坐一張矮凳子上,離盧卡斯不到三尺遠。厄爾揚站在盧卡斯身後,抓住他,然後我喊:“盧卡斯,過來!”我一喊,厄爾揚就輕輕地把他推向我,幫助他理解。盧卡斯走到我跟前,我擁抱著他,室內所有人都鼓掌歡呼:“盧卡斯,好樣的!”
剛開始的時候,盧卡斯自我意識很強,但我發現他慢慢開始喜歡他所得到的獎賞。這個活動我們重複了多次。如果盧卡斯不動,厄爾揚會說“錯了”,我就再喊一次。如果他不肯跑,厄爾揚就會輕輕地把他推過來。
訓練內容還包括模仿。桌子上有兩塊積木,我說“跟我學”,一邊說,一邊把其中一塊積木扔到地上的盒子裡。盧卡斯很快就學會了。但他在肢體模仿時出現了麻煩。厄爾揚面向盧卡斯坐下,拍了一下手說“跟我學”。盧卡斯局促不安地坐在椅子上,沒有拍手,而是用手擦鼻涕。厄爾揚的助手站到盧卡斯身後抓住他的手替他拍。盧卡斯尖叫反抗,試圖跑掉。我們感到有一絲不安,但厄爾揚認為,盧卡斯不是在我們離開課堂之後才做出反應,當場就有反應,還是不錯的。“他是想做好,但如果太難了就會退縮,也就做不出來了。”
盧卡斯在不斷進步。他說話不多,但能很快學會新詞,並在圖上指出來,可學習顏色對他來說還是困難重重。在一項活動里,我們把一塊紅色的積木和一隻玩具牛放在桌子上,然後說“把紅色的拿給我”。我們一次又一次幫他正確地選擇顏色,可一旦要他獨立完成,他常常選中玩具牛。他確實不明白,也許是讓我們搞糊塗了吧?他好不容易學會把積木叫做積木,現在我們又突然把積木叫成紅色。
盧卡斯開始表現出焦慮的症狀:他總是擦鼻涕;雖然他早已學會了如何大小便,可現在又開始尿褲子;他還抗拒紅色。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孩子們每人得到了一小碗糖果。待他們睡覺後,我發現小碗放在客廳的桌子上,碗裡還剩下一些糖果,全是紅色的。我懷疑是盧卡斯在拒絕紅色糖果,因為紅色糖果讓他想起了訓練活動。為了驗證這個擔憂,第二天早上,我們再給盧卡斯一碗糖果。他吃完了其他的,只剩下紅色糖果。
我原以為他最喜歡的糖果能夠吸引他參加訓練,沒想到弄巧成拙。我覺得自己像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上帝的角色,控制著他,操縱著他的本能,影響並改變他的行為。我驚慌起來,害怕我這樣做是在傷害他,紅色糖果已經成了他難以承受的重負。
訓練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奇怪的事情開始發生了,讓我感到害怕
我束手無策,好像懸在半空中。當初,剛剛意識到盧卡斯有問題的時候,我感覺腳下的土地驟然消失,好像掉進了無底洞。我拚命爬,直到我看到了藍天,也看到了兒子的希望。可如今立足之地又失去了。我必須自創一種教育方法。
為此我通宵達旦地閱讀有關自閉症、交流理論和心理學的書籍。因為睡眠很少,大腦從不休息,在我感覺中想像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幾乎要消失了。
有天晚上,我夢到逝去的父親和我說話,我醒來時以為他還活著。他10年前死於車禍,幾個月前是他的忌日。我恍惚起來:也許他真的還活著?
奇怪的事情也開始發生了,讓我感到害怕。客廳牆上有一束亮光很是奇怪,一待走近就變得忽明忽暗。夜裡各種玩具會響個不停,可我什麼按鈕也沒有動過。電話鈴響起來,一接電話,又沒有人。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父親在向我暗示什麼?我覺得父親還活著。
我被診斷為精神錯亂。在醫院裡,我服用了安定片和硝基安定片,整整睡了14個小時。經過5周的強化治療出院後,我的自信心幾乎喪失殆盡。我對自己沒有一點把握,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回到現在。孩子把我拉回了現實生活,他們需要我,我不能、也不想讓他們失望。他們不斷出現在我的眼前,使我的生活不久便恢復正常。
盧卡斯進了幼稚園,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我,融入一群孩子,由不熟悉的大人照顧。他剛剛三歲半,這是他跨出的一大步。
學區安排了一名特護老師全職訓練盧卡斯。盧卡斯像一隻調皮的小狗四處奔跑;在遊戲室,他亂扔樂高積木,弄壞別人的玩具屋;他拒絕參加早上會操,中午吃飯表現得更糟糕;他時常抗拒語言治療的訓練活動,使得特護老師也經常請病假。這個夏天,盧卡斯進步緩慢,說話能力沒有任何進展。幼稚園覺得盧卡斯很難應付,雖然他們沒有在我面前提起過,我知道他們很想讓他退學。
於是我“訴諸武力”,強烈要求與市政府和幼稚園總監進行對話。夏天過後,盧卡斯有了一位新的特護老師圖娃。圖娃老師二十多歲,是個很可愛的姑娘。每天早晨,盧卡斯和圖娃一起訓練兩個小時,然後才去上學。這樣他就能得到一些安寧和平靜,能夠專心接受訓練。現在盧卡斯的表現要好得多,他不再無緣無故地發脾氣,去幼稚園接他的時候也不會站在大門口等我。他常常呆在沙坑裡玩,但總是一個人玩。
我們決定自己付錢治療,時間所剩無幾
11月時,我看到一個電視節目,介紹挪威的自閉症患兒接受強化訓練並取得巨大成功,有些孩子已經完全正常,能夠在普通學校上學,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幫助。這個電視節目所介紹的方法,正是我們當初給盧卡斯試過、並因為他對紅色糖果的抗拒而放棄的行為療法。我們放棄行為療法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從那以後,盧卡斯在交際方面毫無進步。
盧卡斯很快就5歲了。我讀過不少書,都說孩子如果5歲還不能說話,那么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我們擔心,按照目前的樣子繼續下去,他可能會永遠無法學會說話。
我們決定自己付錢治療。一年的療程要花費17萬瑞典克朗(約16萬元人民幣),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筆錢。但我們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別人正從我們身邊奔跑而過,時間所剩無多了。
我們於1月份重新開始行為治療,圖娃也來了。盧卡斯發音有困難,於是我們就把90%的訓練集中在發音上。我向盧卡斯展示語言的功能以及使用語言所帶來的快樂,其中一項活動是在我們家的大床上玩遊戲。我呵癢逗他玩,在後面追他,把他摔倒在床上,他非常喜歡。其間我就教他不同的單詞,比如“摔倒”。他說“摔倒”,我就倒在床上,他興高采烈。
這一次,行為療法進展順利,他沒有再像以前那樣表現出焦慮症狀。不久,盧卡斯就能發出全部音節,我們接著開始訓練單詞和語言理解,配合眼神交流:打招呼時嘴裡說“你好”,然後注視對方的眼睛。盧卡斯學會了揮手和握手。
一天,我們步行回家,路上看到一個遛狗的老人。盧卡斯走在我旁邊,莎拉坐在童車裡。老人佝僂著腰,走得很慢。待我們走近,盧卡斯跑上前去,伸出手說:“你好!”老人略感意外,隨即露出笑容,和盧卡斯握手。他問盧卡斯是否想跟狗玩,盧卡斯有點害怕,跑開了。
“您的孩子真有禮貌。”老人說。
“可不是嘛。”我露出了笑容。
有自閉症的孩子不善於歸納總結學到的知識,不知道如何在新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所以看到盧卡斯走近老人並打招呼,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他說“媽咪,回家”,我禁不住喜極而泣
春天來臨,我買了一部電話機。這部電話機的每個按鍵都連著一張照片和一個電話號碼,這樣等孩子大了,方便他們打電話。我設定了程式,輸入我自己、柯勒和其他親戚的號碼,每人配上一張照片,然後告訴盧卡斯和莎拉如何使用。他們倆按下有我照片的按鍵,然後就聽到我的手機鈴聲響了起來,看著我如何接他們的電話。他們都笑了起來,覺得很有意思。
夏天到來之前,我們公司辦了一個晚會,我和柯勒都參加了,由柯勒的一個好朋友幫我們看孩子。晚會上,我正和同事交談,突然聽到包里的手機響了。
“餵。”我沒有聽到聲音,於是用手遮住了另一邊的耳朵。
“餵。”我又說了一聲。
電話里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媽咪,回家!”
“盧卡斯,是你嗎?”我問道,但電話掛掉了。
就是盧卡斯,他從未給我打過電話。他只說了短短一句話:“媽咪,回家!”他還從未說過這么長的話。一句簡單的話,說明他想我了。我馬上打電話回家,接電話的是那位朋友。
“我剛和盧卡斯通過電話,電話是您幫助打的吧?”我問。
“沒有啊。我不知道他打了電話。要和他說話嗎?”她答道。
“好。你好,盧卡斯!剛才是你給我打電話嗎?”
“你好,媽咪!”他說道。然後我又聽到朋友的聲音。
“他不想說話了。”她說,“放心吧,一切平安,我們馬上要去睡覺了。”
我掛了電話,禁不住喜極而泣。我向大家說明家裡孩子找我,離開了晚會現場。我很想見到孩子,同時也想讓盧卡斯知道,他的話是有意義的,讓他知道交流是很有意思的。
我駕車回家,一路流著歡樂的淚水。想到孩子的表現如此出色,我激動不已。電話里那個細細的聲音告訴我,我的兒子會打電話了,叫我回家。
是的,乖寶貝,你說得對,雨停了
我要讓盧卡斯能夠和同齡人一樣應付各種事情。我和他並肩戰鬥。我為他安排了各種娛樂活動,如參加兒童體操鍛鍊,訓練肌肉運動技巧。其他家長一般都坐在體育館外,隔著玻璃窗觀看,我則呆在場館裡,一旦盧卡斯不能理解或在集體活動時跑開,我可以隨時提供幫助。
有一天,一位家長問我為何呆在裡面,我解釋了盧卡斯的情況,說明他不時需要幫助。
“喔,我還真的沒注意到呢。”她答道。
聽到別人把盧卡斯看作正常孩子,我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因為我一直覺得他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盧卡斯還參加了游泳培訓班。他會游泳,但對他來說,成為集體的一員、學會聽指令、學會排隊等候,這些也同樣重要。在游泳班上,盧卡斯因為膽子大,喜歡游泳,獲得了表現的機會,這對他的自信心很有好處。
夏天來到了,我們讓盧卡斯參加兒童高爾夫學習班。高爾夫是十分理想的訓練活動,因為它既是個人活動,也是社會活動。揮桿擊球的動作基本相同,即使換了俱樂部也一樣,況且盧卡斯喜歡重複性動作。
8月到了,盧卡斯開始上學,並很快適應了外面的世界。對我們來說,盧卡斯能夠在普通學校上學,真是了不起。
他的成績甚至比同班同學還要好,因為他能讀書,會寫字,還會算數。他就像來到陌生國度的遊客,雖然沒有朋友,但他喜歡別的孩子,喜歡和他們玩。
多年來,盧卡斯對食物一直十分挑剔。在他上幼稚園的時候,我總是為他準備一個飯盒的自帶食物。(這在瑞典十分罕見,因為瑞典兒童在學校用餐全部免費)學校也十分體諒我們,他們準備午餐時會允許盧卡斯呆在廚房裡,讓他自己添鹽加醋。他在學校里嘗試各種食物,不久,他喜歡的食物也多了起來。
一天晚上,我給他讀一篇睡前故事。我讀完書,親親他,起身準備離開。這時,他說:“媽咪,躺這裡。”
“你想讓我在你身邊多躺一會兒嗎?”
“對!”他高興地說。
我的心一下子軟化了,在他身邊又躺了下來。小時候他不喜歡靠近別人,現在他能感覺到溫馨了。
屋外一片漆黑。當天傍晚時分就有暴風雨的苗頭,這時突然一道閃電照亮房間,接著傳來一陣雷鳴。
“媽咪,外面怪獸,”盧卡斯說,“快躲進被子!”
他縮進被子裡。我聽到他在被子底下說:“媽咪,進來!”我爬到他身後,拉著被子蓋住了我倆的頭。
我倆在暖暖的被子裡相擁而臥。雨點敲打著窗戶,風在林間唱歌。過了一會兒,我們鑽出被窩,重新躺下。我摟著他的腰,頭埋在他的脖子下。又過了一會兒,他的呼吸聲逐漸舒緩。他睡著了,我自己也開始入睡了。半夜裡,盧卡斯把我叫醒了。
“媽咪?”他焦急地喊道。
“我在這裡,乖寶貝。睡吧。”我疲倦地說。
他靠近我,輾轉片刻後便安靜了下來。他很長一段時間沒做聲,然後清晰地說:“媽咪,雨停了。”是的,乖寶貝,你說得對,雨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