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文叢:幹校六記

讀書文叢:幹校六記

《讀書文叢:幹校六記》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少年時代先後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錢锺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49年後,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讀書文叢:幹校六記》記述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親歷親見。

基本介紹

  • 書名:讀書文叢:幹校六記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75頁
  • 開本:32
  • 作者:楊絳
  •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讀書文叢:幹校六記》介紹楊絳的文字,如一方玉。外表樸素,不炫示,叫人望去油然生寧靜心情;她還準確、節制,不枝不蔓,叫人體會到一種清潔之美;玉當然又絕不冷硬,她顯出溫和,淡淡卻持久地散發;還有潤澤,透露著內在豐富的生命律動……許多優秀文字都叫人有隻覺其美卻無從言說的為難,楊絳散文亦是這樣。

圖書目錄

小引(錢鐘書)
一下放記別
二鑿井記勞
三學圃記閒
四“小趨”記情
五冒險記幸
六誤傳記妄

序言

楊絳寫完《幹校六記》,把稿子給我看了一遍。我覺得她漏寫了一篇,篇名不妨暫定為《運動記愧》。
學部在幹校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搞運動,清查“五一六分子”。幹校兩年多的生活是在這個批判鬥爭的氣氛中度過的;按照農活、造房、搬家等等需要,搞運動的節奏一會子加緊,一會子放鬆,但仿佛間虐,疾病始終纏住身體。“記勞”,“記閒”,記這,記那,那不過是這個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
現在事過境遷,也可以說水落石出。在這次運動里,如同在歷次運動里,不少不了有三類人。假如要寫回憶的話,當時在運動里受冤枉、挨批鬥的同志們也許會來一篇《記屈》或《記憤》。至於一般民眾呢。回憶時大約都得寫《記愧》:或者慚愧自己是糊塗蟲,沒看清“假案”、“錯案”,一味隨著大伙兒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就像我本人)慚愧自己是懦怯鬼,覺得這裡面有冤屈,卻沒有膽氣出頭抗議,至多只敢對運動不很積極參加。也有一種人,他們明知道這是一團亂蓬蓬的葛藤帳,但依然充當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蘆案”。按道理說,這類人最應當“記愧”。不過,他們很可能既不記憶在心,也無愧作於心。他們的忘記也許正由於他們感到慚愧,也許更由於他們不覺慚愧。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願記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裡走漏得一乾二淨。慚愧也使人畏縮、遲疑,耽誤了急劇的生存競爭;內疚抱愧的人會一時上退卻以至於一輩子落伍。所以,慚愧是該被淘汰而不是該被培養的感情;古來經典上相傳的“七情”里就沒有列上它。在日益緊張的近代社會生活里,這種心理狀態看來不但無用,而且是很不利的,不感覺到它也罷,落得個身心輕鬆愉快。
《浮生六記》——一部我不很喜歡的書——事實上只存四記,《幹校六記》理論上該有七記。在收藏家、古董販和專家學者通力合作的今天,發現大小作家們並未寫過的未刊稿已成為文學研究里發展特快的新行業了。誰知道沒有那么一天,這兩部書缺掉的篇章會被陸續發現,補足填滿,稍微減少了人世間的缺陷。錢锺書
一九八0年十二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