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曲歌·桃花落已盡

《讀曲歌·桃花落已盡》是南北朝時期創作的詩。

這首《讀曲歌》,描寫的是一個多情女子,在落花繽紛的殘春,感物傷時,抒發自己難以排遣的情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曲歌·桃花落已盡
  • 作者:佚名
  • 創作年代:南北朝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

作品全文

桃花落已盡,愁思[1]猶[2]未央[3]。
春風難期信[4],托情[5]明月光。

注釋

[1]愁思:愁人的思念。憂愁的思緒。憂慮。
[2]猶:仍。
[3]未央:過半。未到中央。
[4]期信:期待與相信。【漢典】約定的時間。
[5]托情:寄託情意。

作品賞析

詩的前兩句,是說春日已經逝去,枝頭的桃花已紛紛落盡,而自己的綿綿愁思卻還沒有完。暮春時節,落紅無數的景象,很容易引起人們韶華易逝,青春難再的感慨。以落花寄愁懷,是古代詩歌常用的手法。武元衡的“殘花落盡見流鶯”(《春興》),翁宏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春殘》)都描寫了暮春殘花中想到人的形單影隻、寂寞無主;更為人口碑的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寫盡了一個少女纏綿的春怨,令人盪魂落魄。同樣的意境,此詩以其用語洗鍊,表情質樸見長。一個“已”、一個“猶”,連用兩個副詞,寫出了時節與心境的強烈反差。可以想像,這是一位芳齡少女,獨處深閨,青春漸逝去,歡娛難再來。她的憂思大約早已開始了,本指望春天能給她帶來希望,然而春日已去,笑口難開,等待遙遙無期,這鬱積是多么深沉!落花已盡與愁思猶在互相映襯,倍覺淒涼難捱!
後兩句是對前兩句的承接和延伸。情思鬱積,自然要有所寄託。然而託付給誰呢?給春風嗎?不,飄忽不定的春風,很難期望它誠實;還是將這相思之情託付給明朗的月光吧!由此可見,這份情思,是多么珍貴;女子對於愛情,是多么審慎、鄭重。在我國古典詩歌中, “春”字往往語帶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所謂“春風動春心”。這裡的“春”,就包含有這樣兩層意思。然而這“春風”的形象,有時又是不那么可靠、不那么光彩的。李白的“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不也透露出對“春風”的貶意嗎?這大概是由於世間常有負心郎,愛情悲劇屢見不鮮吧?來無蹤去無形、飛颺縹緲的春風,正好用來比喻那些心猿意馬、無足信賴的輕薄之徒;而冰清玉潔的明月,則被比喻為心地光明的可托之人。月光皎潔如水,代表愛情的純潔無瑕;月亮圓缺有時,暗示愛情的悲歡離合;明月高懸在天,象徵愛情的矢志不移。親人分處異地,舉頭同見一輪皓月,月亮成了寄託相思的最好信物。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