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讀庫》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內語)張立憲主編的綜合性人文社科讀物,取“大型閱讀倉庫”之意,一般每兩月推出一期。叢書側重對當今社會影響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報導,回憶和挖掘文化熱點,對文藝類圖書、影視劇作品、流行音樂等進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為讀者提供珍貴罕見的文字標本和趣味盎然的閱讀快感。
民國年間,兵荒馬亂,但教育未廢止。上有信念,下有常識,國小課本集二者於一身。
基本介紹
- 作者:張立憲
- ISBN:7802258847, 9787802258846
- 頁數:317頁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讀庫1001》
2007年,鄧康延老師去雲南騰衝拍攝一部關於遠征軍的紀錄片,於當年玉碎之城的舊市場,偶然發現幾冊泛黃的民國年間國小課本“共和國教科書”,是商務印書館印製的“新國文”及“新修身”。其中一本末章節附注明:中華民國元年六月初版,十一年三月一四一七版;另一本扉頁印著:福建長樂高鳳謙、浙江山陰蔡元培、浙江海鹽張元濟校訂。這幾冊課本垂垂老矣,多少戰火流離漂零沉澱後,翻開來依然是民國童年時的明亮俊朗。
那是文字和教育的一次浩蕩北伐,於清末民初的文言八股之間,讓清風驟起於萍末。故國疆土,從此被新語時聲所覆蓋。幼苗萬傾,始有叢林,始育棟樑。至此後,縱是戰火連連,依然是英雄輩出,民心敦厚,現代滋生,格局開闊。
當年的國小課本,任一家出版社都可編纂出版,市場競爭,而沉澱下來、普及開去的,不外是幾家風雲擔當者,商務實為翹楚。偉人見末節,大師編小書。蔡元培、張元濟等半世紀俯身耕耘其間,如今回溯反思,不知羞煞了多少威猛而空洞的主義和宣言。
老課本的編著是民間的,無關君王軍閥權貴,崇尚天道倫常自然,有著民族風骨的例證,透著民眾皮膚上的冷暖,不呼口號,不居高臨下,不繁文縟節。仁愛、禮義、誠信、情趣、方法、邏輯,家國之源、江山之遠、永恆之義,多在平白明淨的故事情節和寫人狀物之中。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產生敏感。洞徹人心者,人心生光明。
本輯《讀庫》推出鄧康延老師的《老課本》專題,翻閱那些泛黃的線裝課本,想那課本的小主人、教書的老先生,看那民國的世俗圖、國民的生存錄。歷史在母語裡孤獨地站著,在我們的血脈里隱隱迴響。
《尋找遊牧文明》是一次幾經輾轉才終於成行的田野調查。作者舒泥老師一直想做一個遊牧文化的選題,想通過媒體的力量讓人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種文化。輾轉了很多雜誌社,一直沒有訊息。編輯首先對這個選題不感興趣,他們覺得這個話題“不熱”。雖然關係著幾十萬蒙古族牧民的每一天、每一日的生活,但對於外面的世界來說它不是個熱點,不值得關注。終於,《華夏地理》的一位編輯說服了她的主編,把選題通過了。
舒泥老師的採訪成果,只在《華夏地理》上呈現了很小一部分。我們將其原文刊發在本輯《讀庫》中。也希望這首《迷人的杭蓋》能夠流到每個人的心田:
北方茂密的大森林,洋溢著富足和安詳,
露水升空造雲彩,生機勃勃的杭蓋。
蔚藍色的杭蓋,多么聖潔的地方,
滿山野果隨你采,只求不要改變我的杭蓋。
楊葵老師混跡出版界久矣,歷經諸多文化人物和事件,批閱諸多作品著作和風物,結為幾篇長文,如刊於《讀庫0604》中的《老樓的老人》、《讀庫0702》中的《農展館南里10號》,均流傳甚廣。本輯《讀庫》中,他寫的是“我和我的作者們”。
“一直做編輯,書、報、刊都編過,主業是圖書編輯。先後與幾百名作者有不同程度的往來,其中有名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在我這裡,都一樣的身份——作者。”而楊葵老師記敘的,便是這些作者以及與其命運相勾連的逸事。
階級鬥爭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是我們在中國小時代,教科書所告知的一個命題。我們當然要對這一歷史命題深信不疑,至於隱藏在背後的一些更深刻的問題,如:新建立的王朝與被滅亡的舊王朝相比實質上又進步了多少呢?歷史的發展與進步是不是就等於一次次的改朝換代呢?只要改朝換代了,就等於歷史發展進步了嗎?這些問題,我們是沒有能力思考的,對於教科書上的一切,除了深信還能怎樣呢?
大概正基於這種深信吧,我們對農民起義充滿嚮往。在為農民起義的結果一次次深深遺憾,為農民領袖的悲劇命運一次次深切同情後,偶爾也會對一些感性的問題生出些不解:為什麼這些農民起義要么與舊王朝同歸於盡,要么成果被人“竊取”(教科書上用的就是這個詞)後,迅速地被竊得成果者打敗——陳勝、吳廣起義的成果最終是被劉邦“竊取”了,黃巾起義的成果可以說是被曹操、劉備和孫權等人共同“竊取”了;後來更明顯,瓦岡軍起義的成果被李淵、李世民“竊取”了;紅巾軍起義的成果被朱元璋“竊取”了;李自成起義的成果又是被吳三桂勾結清人“竊取”了……為什麼農民起義的成果那么容易被人“竊取”呢?如果說他們的成果不被人“竊取”,又會怎樣呢?如果李自成不失蹤於九宮山,洪秀全不服毒自殺,大順政權和太平天國能夠鞏固下來,或許那將真是一個“大順”的世界和真正的人間“天國”。
《深入東王府》的作者諸榮會藉參觀南京瞻園(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一度是它的主人)的行蹤,探究那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農民起義,導出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中的一句話:“如果太平天國在中國成功,那不是中國的進步,而是中國的倒退。”
“甲子”系列是中央電視台“見證·影像志”欄目製作的專題片,以農曆紀年為時間線索,上溯前五個年度,於每年春節播出,計畫用十二年時間,整合出近六十年的中國民生畫卷。他們陸續推出的《申年記憶》、《酉年記憶》、《戌年記憶》、《亥年記憶》、《子年記憶》、《丑年記憶》,均刊發在以前各輯《讀庫》中。但到了2009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這檔專題幾乎要被有關領導拿下。經過一番波折,“甲子”系列得以延續,才有了本輯的《寅年記憶》。
希望他們能夠再堅持五年。
2010年的藏書票,我們邀請插圖師李晨老師繪製民國人物及其文學作品系列,第一幅是沈從文與《邊城》。
作者簡介
張立憲,著名出版人,現居北京。曾任現代出版社副總編輯,策划過《大話西遊寶典》、《家衛森林》等,並出版有個人作品《記憶碎片》。其06年憑一己之力推出的《讀庫》系列被譽為近年來“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雜誌書”,成為很多精英知識分子和愛書族們收藏的“私房書”。《讀書》、《讀庫》、《讀品》(讀書界稱為“三讀”)已成為人文知識分子閱讀的風向和標桿。兩個月出版一期的《讀庫》實際上只有一個人在操作,從約稿到編務,大大小小的雜事,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目錄
老課本
尋找遊牧文明
我和我的作者們
深入東王府
人要從夢中醒來看自己的夢
與布魯克林大橋有關
摩爾小姐
寅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