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伯夷列傳》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吳妍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伯夷列傳
- 作者:吳妍因
- 創作年代:清末近現代初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讀伯夷列傳》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吳妍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讀伯夷列傳》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吳妍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叩馬生還鬢已斑,採薇歌罷食維艱。幸無妻子飢劬共,猶有昆儕休戚關。易暴原非他族類,抱殘祇在自家山。一門蠻貊難為計,始覺夷齊命未慳。作者簡介 江陰...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是西漢司馬遷創作的作品,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出處 選自《史記·伯夷列傳》。《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把《伯夷列傳》作為人物列傳的首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寫過一篇《伯夷頌》,讚頌伯夷、叔齊。詩詞謳歌 夷齊的讓國精神和恥食周粟的高尚氣節,使各代詩人深受感動。他們題詩作賦,詠頌伯夷、叔齊。
武王伐商功成,伯夷叔齊隱居求志,不與武周為伍,謝絕周武王的封賞和高官厚祿。至此,夷齊兄弟”採薇而食“,直至餓死首陽山。史籍記載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
不食周粟,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這則成語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謂清白守節,比喻堅決反對某種行動或主張。其結構為動賓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成語出處 “武王已平...
附驥尾,典故名,典出《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指蚊蠅附在馬的尾巴上,可以遠行千里。後遂以“附驥尾”比喻依附先輩或名人之後而成名。後常用為自謙的套語。亦省作“ 附尾 ”、“ 附驥 ”詳細釋義 典源 《史記》卷六十一《...
暴戾恣睢,漢語成語,讀音是bào lì zì suī,意思是形容兇殘橫暴,想怎么乾就怎么乾,出自《史記·伯夷列傳》。釋義 暴戾:殘暴兇狠。恣睢:放肆,橫暴。形容兇惡殘暴,任意胡為。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暴戾恣雎,聚黨數千人...
〔2〕關於伯夷和叔齊,《史記·伯夷列傳》中有如下的記載:“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
4、《讀〈史記·伯夷列傳〉》,《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1期。5、《〈柳崖外編〉作者徐昆考》,《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2期。6、《從軼事到小說——麻風女故事的起源和發展》,《南開學報》2001年第5期。7、《清末民初偽稗叢...
相得益彰(拼音:xiāng dé yì zhā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相得益彰(彰:明顯)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長處就更能顯現。偏正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
砥行立名,漢語成語,拼音是dǐ xíng lì míng,意思是指磨礪德行,建樹功名。出自《史記·伯夷列傳》。成語
擇地而蹈,漢語成語,拼音是zé dì ér dǎo,意思是選擇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謹慎。出自《史記·伯夷列傳》。成語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
蒼蠅附驥拼音cāng ying fù jì,是漢語辭彙,是指依靠別人的聲望而成名,出自《史記·伯夷列傳》。【解釋】:驥:千里馬。蒼蠅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可以很快地到達千里之外。【出處】:《史記·伯夷列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
孤竹君,商朝孤竹國國君的封號,《史記·伯夷列傳》中記載的人物。相關信息 商朝孤竹國國君的封號。《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 、 叔齊 , 孤竹君 之二子也。” 司馬貞 索隱:“ 孤竹君 ,是 殷湯 三月丙寅日所封。相傳至夷齊之...
叩馬,漢語詞語,讀音kòu mǎ,意思是勒住馬。叩,通“扣”。解釋 勒住馬。叩,通“扣”;表示忠言直諫的舉動。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 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郁達夫 《別掌書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