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家鄉

護家鄉

護家鎮位於四川省古藺縣中部地區,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6公里,護家鎮東面與龍山鎮相連,南面與觀文鎮接壤,西面與縣城所在地古藺鎮毗鄰,北面與工業重鎮永樂鎮接壤。全鎮幅員面積103.5平方公里,護家鎮下轄9個行政村,70個社,一個社區居委會,兩個居民小組,全鎮現有農戶5000餘戶,23000餘人,其中農業戶4600餘戶,22500餘人,城鎮居民戶400餘戶,15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護家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面積:103.5平方公里
  • 人口:23000餘人
鄉情概況,區劃沿革,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工業經濟,勞務經濟,產業發展,農業規劃,社會治安,思想工作,

鄉情概況

護家鎮政府住地距縣城16公里,全鄉幅員面積10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700畝,轄9個行政村,72個組,1個社區,2個居民小組,人口23856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發展成績喜人。
護家鄉
護家鎮位於古藺縣中部。與古藺、永樂、龍山、觀文、雙沙五鎮相鄰。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22037人(2006年末),其中苗族850人。面積103.5平方千米,人口23856人(2007年前後)。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鄉政府駐護家街,距縣城16千米。建有玉龍、上坪、鳳田水庫。
代碼 510525201:~001護家街社區 ~201中壩村 ~202興陽村 ~203新店子村 ~204天堂村 ~205鍋廠村 ~206鳳田村 ~207農場村 ~208桂香村 ~209紅響村。

區劃沿革

古藺縣轄鄉。1911年前始建付家鄉,1958年改公社,1992年與興陽鄉合併建護家鄉。1997年,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鍋廠壩、馬地、玉葉、天堂、瓦壩、鳳田、龍塘、桂香、杏花、上坪、響水、紅果、楊家、興陽、東升、新河、奇龍、中壩18個行政村和護家居委會。 2006年,將觀文鎮建設村的5、6組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護家鄉。2015年由鄉級行政升級為鎮級行政。

基礎建設

S309線和古雙路縱橫穿越全境,鄉村公路通車裡程150多公里,實現了通村達社和對外連線。同時,通村水泥路建設已起步,便捷的交通網路即將形成;通過水土保持、集雨節灌、小型水利、煙水工程和安全飲水等項目的實施,全鄉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2008年已實現全鄉通電,途經境內的110千伏雙迴路及龍山變電站建成後,電能將有更好的保障;實施省級小城鎮建設,使護家場鎮規模高起點、高標準地擴大了2倍,商業網點、學校、醫院、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年內還將按照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的設計方案啟動場鎮二期開發工程,場鎮規模定將逐步擴大。

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

護家鎮優越的自然秉賦和區位優勢,催生了農業生產上的糧、煙、畜、菜、果“五朵金花”。全鄉形成了10000畝優質玉米基地和5000畝優質稻基地;以仔豬和商品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蓬勃發展;以梨子和李子為主導品種的水果發展進入實施階段;通過現代菸草農業配套項目建設,形成了7000畝優質菸草基地,烤菸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骨幹項目;建立了無公害蔬菜基地1500餘畝,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護家蔬菜”品牌和穩定的銷售網路,尤其是辣椒和生薑生產基地的建成,縮小了古藺與外地在蔬菜上的貿易差距,填補了瀘州市種姜產業的空白,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
護家鄉護家鄉

工業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護家鄉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建成了機械採掘、技術完善、管理規範、年產15萬噸的龍洞煤礦,建成了馬地石場、上坪磚廠、眾利磚廠等建材企業;立足農產品資源,建成了木材加工廠,現正在引資籌建蔬菜加工廠和秸稈制碳廠,工業經濟在全鄉GDP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勞務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全鄉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如今,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已達5700多人,年創收達3000萬元以上,已成為護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產業發展

該鎮新一屆黨委、政府針對護家鎮農作物生產布局實際,決定充分利用護家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優質蔬菜逐步實現產業化,使農民增收,推動全鄉經濟發展。
高起點就是市場定位高,面向的不僅僅是古藺市場,也不僅僅是瀘州市場,而是融入各加工公司和整個蔬菜市場參與生產、加工和銷售,用工業化發展思路抓農業。高品質,就是一開始就定位發展無公害蔬菜,使產品符合國際標準,做到與國際接軌。高速度就是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由政府引導扶持,積極探索市場需求,找準市場突破口和增長點,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從散戶自主發展經營模式逐步過渡到大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力求提速增效,快速發展。高效益就是認準蔬菜發展的路子,找準農民增收的法子,力求發揮效益讓農民儘快得到實惠。
現基地面積已經擴大500畝,面對的是古藺市場,主要生產時時令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已經在古藺農貿市場形成品牌—護家蔬菜。建立了專門的銷售門市同時向有關部門積極申報無公害認證和註冊商標。
通過與省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瀘州百綠公司合作,將土地實行青菜和海椒輪作,定向銷售給該公司。如今640畝青菜已經交售完畢(因為受災損失較大,但政府採取相應措施,沒有挫傷農民種植積極性),正在進行海椒移栽準備,預計海椒種植面積可達1000畝。同時跟公司磋商,可望建立蔬菜初加工廠,提高產品附加值。這一模式可使種植戶每畝年增收3000元以上。
瀘州市政府要在龍馬潭區,江陽區,瀘縣等地打造全國菜姜生產基地面積達3萬畝,姜種需求量極大(每畝需800—1000斤)現只能從樂山等地購進,深受市場制約。龍馬潭區農業局派專家對我鎮調研根據我鄉的海拔、降雨量、土質、氣候等因素,認為我鎮適宜種植種姜,所以決定在我鎮發展種姜產業,由專家指導試種6畝,我鎮自主發展50畝,一旦試種成功,就可以擴大規模進行發展,從而形成種姜產業,使鎮成為瀘州市種姜基地,逐步填補瀘州市的種姜需求,融入整個瀘州關於生薑的生產加工產業鏈。
鎮黨委、政府認定蔬菜發展趨勢,花大力氣,大投入,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和觀念,精心打造蔬菜產業,希望2011年能夠實現實質性的突破,作為新一代拓荒者,我們正營造成風清氣正的環境,打通條條綠色通道,資源開發追求生態環保,蔬菜種植打造綠色呂牌……以夸父逐日的氣概向新農村目標邁進,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劈致富發展的道路。建立古藺綠色蔬菜生產基地,鑄造護家名片—長綠之鄉!
不久的將來,長綠之鄉,將展現她綠色農業的迷人風采。鎮黨委、政府誠召各界有志之士來長綠之鄉投資發展,我們期待著您的光臨!

農業規劃

(一)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的背景
護家鎮無公害蔬菜基地項目建設,是根據縣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對農業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化發展思路,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目標。結合護家鎮的實際和所處的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充分兼顧產業調整政策,提出的一項強鄉富民的重大舉措。
鄉鎮會議鄉鎮會議
(二)無公害蔬菜基地項目建設的意義
一是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是滿足縣城菜籃子工程的需求。根據縣黨代會和縣人代會提出的今後五年縣城建設規模翻一翻,長期居住人口增長一倍的發展目標。同時隨著縣上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和軟環境的改善,預測在今後的幾年中古藺縣縣城及周邊場鎮的居位人口將大幅度上升,隨之而來的是無公害蔬菜需求量的增大。因而,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對於縣城菜籃子工程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是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是進一步調整護家鎮農業產業結構,助農增收的最佳切入點。護家鎮屬農業鄉鎮,全鎮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發展相對滯後。2008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支持下,全鎮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產業結構較為單一,2008年主要以烤菸生產和糧食作物的種植為主,複合型經濟體系尚未健全。為儘快擺脫護家鎮經濟結構單一,農民增收缺乏項目支持的現狀,結合護家鎮適合蔬菜生產的有利地理條件和環境優勢,鎮黨委、政府經過反覆論證,並派員外出考察後,認為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是助農增收,強鎮富民的一個最佳切入點。
(三)無公害蔬菜的市場前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飲食觀念和需求在不斷的提高,但由於2008年的菜農為了一味的追求產量和產值,普遍使用一些高殘留、有毒的農藥和化肥。這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所以無公害農產品已成為人們飲食消費品的首選,因此,無公害蔬菜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四)政策扶持
鄉鎮會議鄉鎮會議
一是加大規劃區範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確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的有序推進。為認真打造好無色害蔬菜種植基地鎮黨委、政府決心用兩年的時間對規劃區範圍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完善,初步擬定改建加寬規劃區範圍內的通村、通社公路8公里,改建溝渠10公里,新建蓄水量為20cm3的蓄水池18口,據測算,除投工投勞折資外,需投入資金80萬元。
二是提高廣大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堅定他們對無公害蔬菜的種植信心。鄉黨委、政府除加大投入幫助其提高種植技術和打通銷售渠道外,還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即:每年組織1—2次外出考察,與此同時與川農大等高等院校聯繫,每年請高級農藝師到護家鎮對菜農進行1—2次的種植培訓:二是對前期2000畝種植無公害蔬菜的農戶實行每畝補助50元無公害蔬菜發展基金的補助,用於補貼農戶的種子和地膜

社會治安

護家鎮桂香村是瀘州市“百村扶貧”定點扶持的貧困村之一,前幾年這裡的老百姓編了一首歌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儘是坡、田土沒幾畝、收成也不多、治安太混亂、夜晚不睡的多。真實的描繪了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治安狀況差,導致民眾夜間不敢放心睡覺。
經過前兩年的整體聯動和平安創建工作,該村社會治安狀況明顯轉變,2002年前年平均發生盜竊案10餘件,民事糾紛30多起,調處成功率僅占10%。2004年至今民間糾紛調成率占98%,基本算是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2004年以來未發生一起盜竊案,近段時間當地老百姓又編了一首新歌謠:山高石頭多、退耕還林坡、田土沒幾畝、科技種植多、治安好轉了、齊唱平安歌。村支部介紹:該村在整體聯動和平安創建中,聯防隊這支隊伍不但擔負著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而且還是一支支農的科技隊伍,在抗災、防汛、防森林火災的第一線,還被民眾稱為農村110隊伍,哪裡有困難,就到哪裡幫助解決,哪裡有險情就出現在哪裡。2008年,鄉黨委、政府決定將該村命名為護家鄉第一批平安創建合格村。

思想工作

一是集中下訪環節。實行“人員、精力、時間”三集中,領導、駐村工作組、村社幹部區域責任制,開展“富民、親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幹部集中下訪工作。通過到社到農戶了解民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其所思所想所盼,真正達到傾聽民眾的願望和要求,真心實意為民排擾解難。
二是疏理環節。對下訪所掌握的民情及其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逐一疏理歸類,準確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
三是包案環節。對全鄉已疏理矛盾糾紛問題實行鄉領導、駐村工作人員、村社幹部包案制,將民眾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歸類。對無理請求的,進行開導、幫助、勸告,使其對問題的正確認識,達到顧全大局的目的。對確實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歸類,按照所反映問題的嚴重程度,涉及部門等實行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駐村工作組個案包保制,直到問題處理,矛盾化解。
四是處理環節。對下訪工作中疏理出的問題按照個案包保情況,對政府職權範圍內能協調處理的問題進行全面處理落實,對政府職權範疇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做好細緻思想工作,做到息訴息訪,並幫助聯繫有關部門幫助落實,全面做好維護穩定工作。
五是建立長效機制環節。在開展信訪和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落實個案包保制,加強全鄉基礎之上,加強長效機制建設,突出制度建設和矛盾糾紛調處個案補助,信息上報補助和工作崗位津貼,落實,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和激勵機制,健全制度,調動各環節人員對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性,確保“零進京,零上訪”目標實現。
護家鄉護家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