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歌

警醒歌

《警醒歌》是南洋公學院歌。創作於1897年,即南洋公學成立後第二年,歌詞由總教習張煥綸撰寫,師範生張惕銘、姚立人、沈慶鴻等同譜宮調。

《警醒歌》雄渾悲昂,迴腸盪氣,濃縮了公學創立時國內外政治形勢和辦學思想。南洋公學雖由四院組成,但最先舉辦者是師範院,附設國小堂。故南洋公學師範院院歌,實質就是當時的校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警醒歌
  • 發行時間:1897年
  • 填詞:張煥綸
  • 譜曲:張惕銘,姚立人,沈慶鴻
  • 歌曲語言:中文
  • 音樂特點:雄渾、激昂
歌詞,賞析,評價,

歌詞

全歌共分四段:
警!警!警!/黑種奴,紅種燼,/黃種酣眠鼾未竟。/毋依冰作山,/勿飲鴆如醞,/焚屋漏舟樂未央,/八百兆人,/瞥眼同一阱。/醒!醒!醒!/
警!警!警!/胚羲軒,乳孔孟,/神明搖落今何剩?/碧眼紅髯,/仿佛流風韻;/不恥為之奴,/轉恥相師證,/漫漫萬古如長瞑。/醒!醒!醒!/
警!警!警!/野吞聲,朝飲恨,/百年養士期何稱。/毋謂藐藐躬,/只手擎天臂一振;/毋謂藐藐童,桃李成蔭眼一瞬,/自覺覺人、不任將誰任?/醒!醒!醒!/
警!警!警!/水東流,日西軔(通仞,一仞八尺),/朱顏彈指成霜鬢。/策駑馬,追八駿,/九逵之衢苦不迅。/矧(shen,況且)乃縋藤鑿遷徑,/玩物惕時,/買櫝珠誰問?/醒!醒!醒!/

賞析

第一段有注云:“言黃種之可危,庶幾懼而思奮也。”只有看清被奴役滅種的危機,才能感到前景可怕而思發奮。首段以校歌形式呼喚國人警醒,殖民地化的厄運已使黑人淪為奴隸,紅種印第安人慘遭滅絕,現在輪到沉睡不醒的黃種人。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紛紛劃分所謂“勢力範圍”。驚呼全球淪為殖民地國家的八億人民,不可把冰山當靠山,不能將毒酒做甜醴。“瞥眼”,即匆匆一看,比喻缺乏深刻認識;“同”指等同。也就是說,如果對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還不能覺醒的話,勢必落入它們誘捕獵物的陷阱。這是對師生的警鐘,也是唱給國人聽的一首振聾發聵的清醒曲。
第二段有注云:“言愚柔之可恥,庶幾愧而思奮也。”只有認清愚昧懦弱是可恥的,才能知慚愧而奮發。首句驚呼伏羲、軒轅、孔、孟為代表的中華文明,搖落飄零,所剩無幾。“碧眼紅髯,仿佛流風韻。”洋人卻在我國領土上橫衝直撞,趾高氣揚。可悲的是有些人不以做奴隸為恥,反而把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師夷之長技視為可恥,好像熟睡萬年之久,還不知清醒。愚昧無知、溫順為奴是可恥的,國家落後而不知慚愧也是可恥的。知恥近乎勇,敢於奮發學習別人的長處才算真正的勇者。這表明,南洋公學創辦新式教育,就是不以“師證”或學習國外一切精神文明成果為恥,決心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取它山之石,博用眾長。
第三段有注云:“言責任之不可貸,庶幾勤學勤誨也。”只有自己率先覺悟,才能教導別人覺醒;只有認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責無旁貸,才能勤奮學習、勤奮育人。“野吞聲,朝飲恨”,用朝野二字勾勒出光緒三十三年清廷內外怨聲載道的社會現狀。校歌要化吞聲飲恨為動力,以興教育人為己任,呼籲不要小看人人參與,只手振臂可以擎天;不可輕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只要立志辦學,轉眼間桃李便能成蔭。此段唱出了南洋公學培養人才為己任的雄心壯志,為警醒國人和開啟民智敢為天下先。
第四段有注云:“言韶光之不可再,庶幾急所當務,弗騖岐(同歧)途也。”只有認清光陰不可倒流,選準前進方向,才能抓緊當務之急,不致迷入歧途。“水東流,日西軔”典出《明日歌》:“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朱顏彈指成霜鬢”,嘆人生如白駒過隙,歲月如流,此可謂一警;“八駿”是唐太宗的八匹駿馬,或兼指八國列強,想策馬直追,可是“九逵之衢苦不迅”,苦於道路縱橫交錯,不知如何是好,應選什麼樣的道路此可謂二警;“縋藤”指用繩藤拴人從高處放下,“遷徑”是逐漸爬升的道路。正當志士仁人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攀登高峰的大道時,遺憾的是有些人迷戀西方器物而怠誤追趕西方的寶貴時間。“買櫝珠誰問”典出“買櫝還珠”,這是對只顧引進西方器物,反而把製造這些器物的科學技術知識又退還西方行為的猛烈抨擊。世人輕“珠”重“櫝”,買櫝退珠,還西方科技之珠,此可謂三警。不為縱橫交錯的道路所迷惑,重“珠”輕“櫝”,虛心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不僅是“策駑馬,追八駿”的快捷途徑,而且也是南洋公學的重要辦學思想。

評價

南洋公學校歌以“警醒”為題,深刻表達了振興科技、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的辦學思想,培養人才,追八駿,策鞭急趕世界先進水平。警、醒兩字同韻,作為校歌題目切合時代背景而構思精妙,每段以“警”起頭,用“醒”結尾,反覆吟唱,撼人心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